? ? ? ? ? ? ? ? ? 故鄉的戲園子
? ? ? ? ? ? ? ? ? ? ? ? ? 丁建設
? ? ? ? 夾溝集原本沒有什么戲園子,那些說書唱戲的藝人們多在這些地方擺個場子,一是南土山子,這里有個牛馬行,說是牛馬行,也有豬羊及雞鴨鵝的交易,人氣較旺,大鼓一敲或絲弦一拉,人就聚過來了。二是農具廠門口大溝涯的大楊樹底下。這地方西有供銷社的門市部,北有中學,再加上參天大樹的蔭護,也是個非常招人的天然書場。那些街頭賣藝的“高人”則沒有相對固定的場所,往往見機行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 ? ? ? 那時候農村集鎮雖然沒有像樣的演出場所,但群眾文化活動還是搞得熱火朝天的。公社和大隊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常年排練、演出,送戲到田邊地頭。像秦灣大隊自編自演的地方戲《新人駿馬》不僅參加了省、地、縣三級的文藝匯演,后來還光榮地進京調演呢!能進大隊宣傳隊當演員的都是村里出類拔萃的帥哥靚妹,不論男女都在隊里記滿分。到公社和各大隊巡演還有補助工分,而且吃的都是細米白面,所以整個冬天,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不單調。而那些活躍在鄉村的說唱藝人們更是深受男女老少的歡迎,無論是大鼓、絲弦,還是琴書、墜子等說唱形式,因為沒有插播廣告,聽起來都比電視連續劇還要過癮。那些民間藝人沒有架子,也不擺譜,更沒有出場費一說,給大家的印象比較好。像蘆村的絲弦藝人蘆大明、夾溝的絲弦藝人董五、尖山的大鼓藝人蔣建華等在群眾中“粉絲”眾多,后來靈璧的絲弦藝人高小眼也被熱捧。一些書迷哪怕不吃不喝也要場場不落,本莊的聽完了再跑到鄰莊接著聽。除了戲曲、曲藝,那時候電影更是家便飯,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一場兩場的。由于公社電影隊只有一、兩部放映機和發電機,影片要由縣里的電影公司直接管理調度,即使搶到了電影放映機并不等于就搶到了片子,所以才有了“跑片子”一說,熱門的片子一晚上都跑兩、三個大隊。當然也會有發電機突然出現故障或片子周轉不過來而突然停映的情況。那些跑了空趟的影迷們一般是不說自己跑了空趟的。當有人問他昨天看的什么影片時,都會隨便編個瞎話,說看的是戰斗片,知情者就會及時戳穿:啥戰斗片?鬼子白跑路吧!
? ? ? ? 70年代中期,一些條件略好的公社都嘗試著建起了大禮堂。集體有集體的優勢,無非是找縣領導批點兒木材、鋼材計劃,然后把石料、葦子、磚瓦、以及座椅、電料等平調任務分到各個大隊和社直單位。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半年不到,一個千人規模的影劇院就建起來了。
? ? ? ? 夾溝影劇院建在夾溝街的西頭,緊連著公社大院。室內裝配木制座椅999個,地勢前低后高,舞臺上鋪有紫紅色木地板,并配有簡易的燈光、音響、照明設施和多層幕布,基本上能夠滿足各種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和大型會議的不同需要。工程建成后,開會時人們叫它大禮堂,但老百姓還是喜歡叫它戲園子,由于天天都有演出活動,很快就成了夾溝地區的文化中心。只要公社沒有大型會議,這里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文藝演出,節目都能緊扣時代主題,把握時代脈搏,具有很好的宣傳效果。如河北梆子《姐妹易嫁》的成功演出,對當時大要彩禮、嫌貧愛富之風進行了有為地鞭撻。豫劇《秦香蓮》更是家喻戶曉,有力地配合了當時的精神文明建設,接連演出幾天,場場爆滿,好評如潮。后來的黃梅戲《天仙配》,電影《少林寺》等都在這里刷新著票房紀錄。
? ? ? ? 改革開放后,隨著電視的普及,各種文藝團體被推向了市場,影劇院的功能只剩下了只有開會時才用的大禮堂了。再后來國家實行了稅費改革,逐步取消了“三提五統”,本來就日漸蕭條的影劇院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只有遵循“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和喜歡它戲迷影迷們無奈地說聲再見了。
? ? ? ? 進入新時代以后,國家更加注重文化強國的建設。隨著美麗鄉村、脫貧攻堅和方興未艾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力推進,曾經根植于鄉村的“戲園子文化”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其發展演變之快,創新效果之強,群眾的參與度、滿意度之高,真讓人始料未及。在文化底蘊厚重的秦灣村的文化廣場上,各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從年前的臘月廿三到過年的二月二,鄉村大舞臺的文藝演出一天都沒間斷過,一場場異彩紛呈的文化大餐讓村民們喜不自禁。而風光無限,小橋流水的五柳、鎮頭兩村更是出盡了彩頭。結合文旅開發和鄉村振興戰略,已將旅游文化、廣場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有機融合,正演奏著產業興村、文化強村的時代樂章,就連最偏遠的趙集村,各種文化活動也搞得風生水起。今年“三八”節還在文廣站的指導下舉辦了戲曲和廣場舞的邀清賽,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上千群眾前來觀看呢!
? ? ? ? 正如文廣站長牛洪超先生所言:夾溝的文化場所建設已從一年前的播種期進入了碩果累累的收獲期,村村都有大廣場,莊莊都有“戲園子(大舞臺)”,天天不是這活動就是那活動,快把我這個小站長累死了!但累歸累,累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