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在寓所自殺身亡
林奕含1991年出生。高中時期患上精神疾病,大學期間也因為精神疾病被迫輟學。2017年2月,出版了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位家境優越,才華橫溢的青年女作家,因8、9年前曾被老師誘奸的噩夢而飽受折磨,最終選擇自殺。
看完報導我的第一感覺:又是一場性教育缺失釀成的悲劇。因為她的家庭、她的美麗、她的才華、她的小說……文章和評論刷屏了。總結和歸納我對此事件和現今中國一再被報導的兒童性侵事件得出以下看法。
1.孩子缺乏性教育。一些西方國家,學校和家長教育孩子正確認識生殖器官,孩子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跟認識身體的其它器官一樣,讓孩子懂得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教一些自我保護的策略和方法。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可以自由的交男女朋友,父母甚至還會把套交給孩子,讓他們注意做好安全措施,讓孩子正面面對性行為。而在中國前段時間中小學生性教育讀本因所謂的“尺度”大、接觸年齡小、容易教壞小孩子等原因而遭到家長們的口誅筆伐。學者花費十多年的時間編纂讀本,力圖補上中國性教育的漏洞,可社會給予的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刁難和抵制。
2.父母無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在很多像林奕含一樣被侵犯的事件中,很多父母都屬于毫不知情的狀態。很多中國家庭,認為保守的避開敏感話題是對孩子的保護。即使女兒需要性教育,依然置之不理。
3.父母對熟人過于信任。在兒童性侵事件里,大部分來自孩子的熟人、師長。往往是最容易遺漏和疏忽的,孩子受到的傷害在親友、甚至親生父母眼中,經常被輕描淡寫成“開個玩笑”或者“喜歡你才這么做”的行為。
4、傳統觀念嚴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在物質、文化、思想都是積極的向上的,但在性方面還是抱有消極態度。我們現在的社會談到,大眾想到的是強奸、性侵、色情、未成年懷孕、變態等詞匯。面對受害者,社會給予的不是安慰的擁抱,而是奚落的刀子,導致面對性侵犯,很多受害者和家長選擇了沉默。使受害人不僅受到身體上的侵害而且精神上也受到極大的傷害。而性侵者可以逃脫法律制裁。要在整個社會形成正確的觀念、正面的態度來認識性。用法律和制度規范人們的行為。對于性侵的人渣教師不能僅是師德考核不合格,而應該是受法律的制裁。道德是約束不了人的,尤其是在現今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