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野物之趣一

? ? ? ?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細細琢磨一下,再稍微勉強一點的話,這句話用在自己身上是太貼切不過了。家就位于半山腰處,而山腳下也流淌著一條季節性的小河,可謂既靠山又鄰水,雖然兩者都沾邊,但還是“靠山吃山”的成分多一些。有山有水有樹林,就注定了這一區域的野生小動物種類較為豐富、熱鬧,也彰顯著小山村的勃勃生機和良好生態。7月第一天的早上,自己突發奇想,特想認真梳理一下,究竟有多少家鄉野物曾作為盤中餐落入作為吃貨的我的口中,仔細一羅列,發現還真多。它們在幫助自己了解家鄉,認識自然,豐富味蕾的過程中,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少時樂趣和永遠值得回憶的,趣味多多的童年光影。


? ? ? ? ? ? ? ? ? ? ? ? ? ? ? 小河之樂

? ? ? ? 家鄉小山村的大致地形就像一個小規模的河谷盆地,東西兩側是兩排南北走向,海拔大約七八百米左右,延綿分布的小山脈,中間是就是那條發源于上游鄉村水庫,自北向南緩緩流淌的小河,在小河的東側還有一條相同方向的縣際公路,小河和公路中間則是一片上百畝,極為平坦、開闊,用于種植小麥和玉米的糧食地,不過現在也都變成栽種桃樹的果園地了。以公路為界,兩側山脈分別被稱為東山和西山,整個丁家莊村百姓的宅子就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兩側山脈較為平坦的地方,位置各有利弊,東山的靠近公路,方便出行,而我家所在的西山則距離山腳下的小河更近一些,便于就近用水。

? ? ? ? 從我家出發,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以到達山腳下的小河,這是一條寬度不過十米,水流特別緩,清澈見底,干旱時節容易斷流的南北向小河。在自己的記憶中,小河從來沒有過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就一直默默無聞地存在著,按照我們當地的叫法,村里人一直管它叫:河埃。聽父親提起過,在父親小時候,大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會兒,這條河要遠比現在寬的多,最寬處將近100米,水量也要遠比現在充沛,幾十年來,隨著時代變遷和村里不斷在兩岸植樹造林,以及近幾年的人工整飭河道,河寬變得越來越窄,現在平均寬度也就十幾米左右,水量也大不如從前,在春冬季甚至出現全流域沒有一滴水的情形。

? ? ? ? 小河雖不能與那些被稱為母親河的大江大河相媲美,但它在當地百姓心目中有著不可低估的分量,畢竟它對這個小山村和鄉親們貢獻良多。小河雖清但終究達不到飲用水源的標準,所以其主要功能不是在喝上,而是集中在農業灌溉上,在烈日炎炎,蒸發旺盛的夏季,河邊最多聚集著十幾臺一塊兒抽水灌溉,轟鳴作響的農用柴油機,它們共同輸送小河之水,滋養干涸的鄉村土地。小河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村民的好幫手,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曾在小河里洗過衣服,擇過菜,即使在洗衣機很普遍的今天,依舊有許多中年女性來河邊洗衣服,母親就是其中一員,以前暑假時,自個兒也經常來河邊洗衣服。當然,小河也為我們童年的歡樂增色不少,記得那會兒夏天,小伙伴會成群結隊去河里洗澡嬉戲,捕魚捉蝦,冬天則會在冰上滑冰玩耍,可謂童趣多多,無形中,小河為處在小山村,閉塞寡聞,很少看到外面熱鬧世界的我們帶來無限樂趣。即使河道變窄,水量變小,好在童年的小河依舊那么清澈,水中生物種類也同樣多種多樣,常見的魚、蝦、螃蟹、青蛙、蛤蜊等水中生物依然數量多多。當然要拿現在小河的實際狀況來說,它是絕不能跟童年記憶中的小河同日而語的,現在小河的生態要差的多,基本見不到生命的蹤跡,如同一條沒有生命存在的“死河”,只是河水仍然在不知疲倦,靜靜地流淌著,像是在訴說著往日的盎然生機和曾經的輝煌,如今要想再看一眼童年時小河的樣子,唯有通過回憶了。

? ? ? ? 在小河里的眾多物種中,自己的童年與小魚、青蛙、螃蟹的接觸和緣分更多一些,它們帶來的樂趣更多,給童年留下的印象也更清晰,相反,與蝦和蛤蜊有關的回憶就少了許多。童年記憶中雖然有捉蝦的經歷,但毫無趣味可言,就依稀記得那種體型很小的淺灰色河蝦,喜歡成群成窩地待在一起,藏匿在水草中,來回游動,有時用笊籬一撈,就能撈出特別多,沒了河水的保護,它們就在笊籬里活蹦亂跳,將其帶回家,清洗干凈,用熱油煎炒后的味道還是不錯的。對于蛤蜊,就記著只捉過,沒有品嘗過,小河里的蛤蜊就是平時最常見的普通蛤蜊,個頭特別小,還沒成人的指甲蓋大,淡黃色的殼,喜歡待在細沙或淤泥里,我們都是通過不斷翻起河沙,形同淘金人一樣,找尋那微小的蛤蜊。要說大一點的蛤蜊,也有,但要去比較遠的地方“偷偷”挖,老家隔壁的東指村有一個中型的灌溉水庫,在水庫下游不算遠的位置,有兩處專門養殖蛤蜊的池塘,池塘排水口附近的溝渠里偶爾會有被水流沖出的大號蛤蜊,走運的小伙伴會找到大一點的,然后如獲至寶般帶回家里,當作一個另類寵物養在水缸里。

? ? ? ? 跟對蛤蜊、河蝦的童年記憶相比,與小魚、青蛙和螃蟹有關的童年回憶就值得大書特書了,那些珍藏已久的時光不僅多姿多彩,更是趣味橫生,難以忘懷,算得上童年記憶中的一大亮點。

? ? ? ? 雖然經常接觸,卻不知道小河里螃蟹的學名具體叫什么,估計就是普通的河蟹,個頭有半個雞蛋大,背部呈棕色或灰色,腹部呈米黃色,生命力特別旺盛,棲息地多而不一,一般是穴居在水草叢生,濕潤隱蔽的岸邊,有些喜歡待在水中的石塊下面,還有的喜歡躲在離岸邊較遠,干燥少水,質地較硬的洞穴里。有一種特殊狀態下的螃蟹顯得很是柔弱,每當遇到,讓人心生憐憫,不忍傷害,那就是剛剛蛻皮,準備換新殼的螃蟹,此時的螃蟹渾身都是軟乎乎的,就連上面的黑殼好似吹彈可破,如同一塊沾過水的牛皮紙,放在手里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戳破,遇到這樣的螃蟹,我們也一般予以放生,不再捉它,不過碰上這樣螃蟹的幾率還是特別小的。那時去河邊捉螃蟹,俗稱“扣螃”,我們一般會沿著螃蟹經常出沒的河邊區域,低著頭,邊走邊仔細搜索,一發現螃蟹打洞留下的沙土,便立馬下手,八九不離十就能在洞里活捉它,有時在河邊堆積的碎石塊里隨便扒拉幾下,都會捉到幾只小河蟹。河蟹打洞時會將挖出來的泥沙排在洞口,所以會留下特別明顯的痕跡,很容易辨別,看洞口的泥沙量,就可基本判斷洞能有多深,有些較淺的,用手隨便挖幾下,就可輕而易舉地將河蟹逮住,而對一些躲藏特別深的,你要格外下一番功夫,費點勁才能將其揪出來。自己曾經歷過特別難纏的河蟹,捉它們時,一條腿蹲著,一條腿貼在地面上,卷起袖子,一條胳膊在洞口附近撐著,另一條胳膊小心翼翼地伸進深深的蟹洞里,慢慢摸索著,試探著前進,嚴防被其大夾子夾傷,等觸碰到并牢牢、安全地捏住它時,就可順利將其拽出來,可謂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其露出真容,這樣的河蟹也往往是大號、年老的,其實將手伸進蟹洞時,自己也是提心吊膽的,因為有許多水蛇會不勞而獲霸占河蟹的洞穴,因此要面臨被蛇咬傷的危險。以前暑假,每當在河邊洗完衣服,或去田里干完農活回來,經過小河,自己都會沿著河邊找尋一下,碰碰運氣,捉上幾只螃蟹,如果手里順便帶著撅頭之類的農具,那就形同如虎添翼,無論螃蟹躲藏多深,用撅頭,三下五除二就可將其挖出,有的還沒刨幾下呢,螃蟹就嚇得乖乖爬出洞口,束手就擒,對此時的螃蟹來說,天崩地坼般刨洞的我們就如同橫行霸道的強拆隊。以上都是在大白天進行的主動出擊,最省時省力的莫過于讓螃蟹自己主動爬出洞口,你光等著撿拾的方法了,估計許多人對此有所了解,那就是在夜晚用便攜式燈源照螃蟹,河蟹具有在晚上集體出動覓食的習慣,記得那會兒,等天黑之后,自己和母親一起帶著小桶,拿著我們俗稱"燈棒子"的老式手電筒,來到河邊,仔細用燈照射、查找,個把小時就能逮到不少,帶回家,洗凈,放置一晚,第二天將個頭小一點的,嫩一點的用熱油煎炸出來,外表焦黃,酥脆可口,一種淡淡的蟹香,特變好吃,時至今日,好多年沒有嘗過這種熟悉的味道了。

? ? ? ? 河蟹的用途和樂趣多的是,絕不僅僅限于吃。除了吃,偶爾,我還會捉幾只螃蟹丟給家里的狗子們當作它們玩耍的對象,當把河蟹放到它們面前時,河蟹揮舞著鉗子在地面上來回爬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過教訓的狗子常因忌憚心理,害怕再被夾,只能無可奈何地圍繞著河蟹不斷發出汪汪聲,偶爾壯著膽子,用爪子試探性地觸碰幾下,但依舊畏畏縮縮,想碰而又不敢的模樣,有時它們又像心一橫的勇士,用嘴巴猛咬一口,隨即趕緊甩出去,這時河蟹也基本被折騰得奄奄一息了,當然狗子們也有"失嘴"的時候,沒有咬住河蟹反而被它用夾子猛夾一下,這時便會聽到幾聲連續的嗷嗷聲,狼狽不堪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記得上小學時,村里還一直流傳著用活螃蟹泡酒治病保健的說法,不知是否可科學,記得奶奶特別喜歡用生螃蟹泡酒,每天都會喝一點,據她自己講,效果還不錯,她也曾向好多人推薦過此方法,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數奶奶家那個泡藥酒的大瓶子,里面就如同大觀園,深棕色的液體里浸泡著螃蟹、蝎子、何首烏等許多叫不上來名字的藥用生物和中草藥,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 ? ? ? 聊完螃蟹,再聊聊青蛙,小巧可愛的青蛙也是小河最受歡迎的居民之一。其實,在小河里有兩種蛙,一種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普通青蛙,深綠色的背部,白色的腹部,鼓鼓的眼睛,時不時發出"呱呱"清脆悅耳的叫聲,估計沒有不認識的。還有一種是就大家常常說的"癩蛤蟆",學名蟾蜍,個頭要比青蛙大一些,但外貌卻要比青蛙恐怖、丑陋,尤其是其背部布滿了能分泌白色毒液的小疙瘩,讓人感覺瘆得慌,每次見到都要躲得遠遠的。

? ? ? ? 與它們接觸最多的那段光陰是上小學時,那時的我們年少無知,有些野蠻殘忍,少了一點關愛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無論是對待青蛙還是蟾蜍,我們基本是以折騰、玩弄和吃肉為主,以剝奪它們生命為代價來換取我們童年的樂趣。想想童年時我們的所作所為,如果拿今天"三有保護動物"的相關規定來衡量,估計我們的有些做法都有違法之嫌。每當逮到一只蟾蜍,我們的玩法就是找一根小木棍,不斷敲擊它的背部,據說這樣連續敲擊它,蟾蜍會生氣,并慢慢鼓起肚子,隨著敲擊,肚子會越鼓越大,最后直至爆炸,雖然嘗試過,可從沒親眼見到這種現象的發生,估計是謠言。對待蟾蜍,我曾見過極為殘忍、血腥、變態的玩法,那種對生命的極度摧殘讓自己至今不堪回想,對心理承受力脆弱,見不得殺生的人來說,絕對是一種視覺打擊。那是一個比自己年齡大個四五歲的本村小青年,在逮到一只蟾蜍后,突發奇想,將一枚鞭炮插在蟾蜍嘴里并點燃,不到五秒鐘,隨著一聲夾帶紙屑、碎肉、鮮血的沉悶響聲,后果可想而知,蟾蜍的嘴部被完全炸開,鮮血直流,血肉模糊,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活物必定是疼痛難忍,生不如死,當時年紀不大的我看到蟾蜍將死未死,不停掙扎,慘不忍睹的模樣也有些不忍直視,雖不是我干的,但也承受著深深的自責。既然說到蟾蜍,就不得不提它的自身防御武器——蟾酥,據說蟾蜍受到威脅時會從背部的小疙瘩里自動噴射白色毒液,也就是蟾酥,其毒性還是挺大的,領居家的一條大狗曾撕咬過蟾蜍,當天其嘴巴就腫了一大圈,當然,蟾酥是一種價格堪比黃金的名貴中藥,如果方法得當,收集成量,還是可以實現巨大經濟價值的,現在就有許多人爭相養殖蟾蜍,實現了致富夢。

? ? ? ? 相比蟾蜍的數量稀少,小河里青蛙的數目明顯要占上峰,貌似也更受村民們的歡迎,畢竟是人所共知,能消滅害蟲的有益動物。在我讀小學時,小河里的青蛙隨處可見,特別普通,可以經常看到它們在河里或岸邊蹦來蹦去的身影,在岸邊灘涂水域或水淺且緩的地方,常常看到一團一團透明,包裹著無數小黑點,像極了膠水模樣的青蛙卵,以及自由自在,黑壓壓地成群游來游去的小蝌蚪。夏季傍晚,天色慢慢黑下來之后,小河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隨著稀稀疏疏,越來越響的“喂哇”聲,又開始了它們的歌聲表演。因為家離著小河比較近的緣故,自己在家里都可以清晰地聽到小河傳來的陣陣此起彼伏的悅耳蛙鳴,那聲音斷斷續續,時高時低,一直持續到下半夜,混雜著其他蟲子的叫聲,躺在自家平房上面納涼,算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種愜意的聽覺享受和慰藉,所欠缺的唯有絲絲涼風。由于半山腰離著小河不算遠,難免有一些心血來潮,喜歡勇攀高峰,探索新環境的青蛙遠離自己的水中安樂窩,趁著雨天一步一步地跳躍到山上來,所以,夏天每當大雨過后,房子后面的農用灌溉水渠里都會傳來幾聲零零散散的“喂哇”聲,每當聽到這個方位傳來的蛙鳴,我都會很好奇和敬佩它們爬山的勇氣和毅力。不知是不是蟾蜍比青蛙耐力好的原因,有時在山上位置更高,更干燥的地方都可發現藏在石頭底下的大號蟾蜍,感覺特別不可思議,特別神奇,也不知它們到底是怎么出現在這種環境的,更不知在長期沒水的情況下,它們是如何生存的,感覺它們就是一種神秘的存在,要不一直流傳著三條腿金蟬的傳說呢。

? ? ? ? 即使面對如此小巧可愛和有益于人類的小生靈,童年的我們也是有著諸多血腥之為,如同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至今懷有深深的罪惡之感,從不否認,那時的自己曾玩弄折磨死了好多青蛙。那時要想捉小河里的青蛙根本不費吹灰之力,用網套青蛙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可喜歡新奇方法的我們為了增加捉青蛙的樂趣,更傾向于釣青蛙。想必大家都知道,青蛙對運動中的物體更為敏感,更有吞食的欲望,在老家山腳下有一口直徑大約八米,用作抽水灌溉的大口井,在井壁石塊的縫隙間經常蹲著一些貌似無所事事的青蛙,這成了我們用蒼蠅、蚯蚓釣青蛙的最佳之處,可以說很少有失手的時候,接近百發百中。釣青蛙時,最好選用帶倒刺的魚鉤,以防掙脫,將餌料固定好后,單手握住竿子,瞅準青蛙的大致位置,將釣線順著井壁慢慢垂到青蛙眼前,同時輕微搖晃魚竿,形成餌料在青蛙眼前飛動的假象,在青蛙吞下餌料的剎那,一只不明真相的青蛙就這樣上鉤了。當然也有失手的時候,畢竟青蛙主要還是靠它長近20厘米,伸縮自如,功能多樣,極為靈活的卷舌來黏住小飛蟲,所以餌料過遠易導致脫鉤,只有餌料正好在青蛙眼睛附近,它剛好一張嘴就能吞下餌料時,才能保證穩穩地勾住耿直的青蛙。可憐的小青蛙只要落入我們手中,就要面臨兇多吉少的局面,有的還算幸運,我們捉弄、把玩幾下后,就會當場放掉,有一些則就難逃厄運,生死未卜。具體不知是哪一年了,但對當時自己的所作所為仍舊記憶猶新,記得那次,自己捉到幾只青蛙并帶回家,受初中生物實驗課和有關電視節目的影響,異想天開的我特想在現實中仔細觀察一下青蛙心臟跳動的樣子,于是按部就班,開始了新鮮、刺激,有些殘忍地解剖游戲。為了讓解剖過程有模有樣,更具專業感,以滿足自己小小的好奇心,我認真準備了白酒、刀片、打火機、注射器和棉花等工具,為了減輕青蛙的挨刀之痛,我以白酒代替麻醉藥,用注射器向其口中推了少許白酒,心想這樣可以暫時昏醉過去,不必活生生地忍受劇烈的開膛破肚之痛,估計青蛙天生受不了白酒的刺激火其他原因,不一會兒,它就一動不動,四仰八叉地躺地上了,接著我裝模作樣地用打火機的火苗過了幾遍刀片,再用沾有白酒的棉花擦拭干凈,如同為手術刀消毒,待將青蛙仰面朝天地固定好后,就開始了我的非專業,有些滑稽地“解剖手術”。當我在其腹部切開一道小口,看到那顆猶如杏仁大小,鮮紅的心臟在有規律地砰砰地跳動時,感覺生命太神奇了,這是我第一次實地、近距離地好好欣賞一個鮮活生命的心臟是如何跳動的,估計白酒作用太過強烈,加上傷口的疼痛,隨著心臟跳動的趨慢,這只青蛙再也沒有動彈一下,不過其離開得還算安詳吧。有過這次經驗后,我一直在思考白酒對青蛙的作用真的如此嚴重嗎,究竟存在什么內在原因呢?為此,我又拿另一只青蛙做實驗,這次只在它嘴里滴了幾滴而已,昏醉后,將其放在清水中,心想這樣或許恢復得快一些,然而等了一下午,這只青蛙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估計是直接醉死了,到現在也不懂得這其中復雜且神奇的具體聯系。

? ? ? ? 青蛙帶給我們的還有更有趣的一塊兒,就是“吃”,這一次青蛙直接充當了我們的野味,作出了更大的犧牲。這事更少不了自己的份兒,多年來,上小學四五年級時的一次類似野外燒烤的情景一直清晰地縈繞在自己的回憶中,現在想起來仍是童趣盎然,別開生面,很是懷念。那會兒應該是假期的某一天,村里不同年齡段的小伙伴們別來無事,不知是誰建議去河邊烤青蛙肉吃,這下可激起了大家的濃烈興致,我們攜帶了小刀、火柴和方便面調味包,興高采烈,說干就干。來到河邊,我們總共捉了十幾只青蛙,這些無辜的青蛙見證了我們殘忍、血腥、犯罪的一面,我們用小刀將它們一一宰殺、剝皮、去除內臟,留下淡粉色,有些透亮的青蛙肉,尤其是飽滿的兩條后腿。因為在野外點火面臨許多未知風險,而且這種行為是極受家長們禁止的,有時都免不了一頓胖揍,為了盡可能不讓家長知道我們在外“作死”玩火,還有潛在的挨揍,我們將洗凈的青蛙肉帶到附近的一片楊樹林里,在林子深處挖了一個小沙坑,作為我們燒火的爐子,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隱藏煙霧繚繞的情形,最起碼從外面看起來不那么明顯。小伙伴們將找來的干樹枝和樹葉堆放在沙坑里并點燃,再將青蛙肉串在干凈的小樹枝上,均勻地撒上一層方便面調味包里粉末狀的調料,這樣可使青蛙肉帶有一點淡淡的咸味而不至于味道太過單一、原始,隨著手中木棍不斷翻轉,漸漸烤熟的青蛙肉也開始散發出一股特有的肉香,加上外焦里嫩的色澤,饞得我們邊烤邊吃。還別說,加了方便面調料的烤青蛙肉還真是膾炙人口,這種簡陋、粗糙,就地取材,方法、食材和工具都如此簡單自然,甚至有些原始的烤青蛙肉讓童年的我們吃出了大快朵頤的感覺,留下無限的樂趣和回味,這算得上我們童年,乃至人生的第一次野外燒烤經歷,這種感覺,即使有著豐富食材、講究的調味品、多樣的工具等優勢的當今野外燒烤也是無法比擬的。情懷二字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內涵和詮釋,因時而異,因物而變,但有時愈發簡單、真實、質樸,不帶有一絲多余的添加和雕琢,其愈顯純真,自然,更能打動你我內心,回味也更加永久。

? ? ? ? 毋庸置疑,河邊田間的青蛙是能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維持良好生態,有著顯著益處的生靈,理應得到人們的善待和保護,想想那個懵懵懂懂年齡時的暴行,想想又有多少青蛙因我們的玩樂而遭受不應有的殘酷對待和迫害,確實于心不忍,自打上初中,隨著生命意識的提升,自己就基本不再捉青蛙。后來當我從書中看到,青蛙肉中原來含有某種寄生蟲,有人因吃青蛙肉而得了嚴重疾病時,自己才產生畏懼之心,也從根本上斷絕了想再次品嘗青蛙肉的欲望。記憶中第二次食用蛙類,是在研究生畢業聚餐時,吃過一次牛蛙的肉,當時還沒嘗出是什么肉,事后看菜單才知道是干鍋牛蛙。實際上,那時在村里時常看到一些閑來無事,在河邊水草間不斷摸索著,捉青蛙吃肉的人,他們的做法也同樣簡單、血腥,就是直接在河邊宰殺,留下許多不忍直視的青蛙頭部、內臟和皮膚等殘骸,隨著時代變遷,小河里物種日漸稀少,乃至絕跡,這些行為也很少再看到。無論如何,事已至此,愿那些死去的青蛙都能歡快地游向天堂的海洋,愿那里所有生命都能和諧相處,自由自在,盡情蛙鳴,安全而沒有威脅,更不會再有人類的任何打擾和屠戮。

? ? ? ? 前面提到了小河的蝦、蛤蜊、螃蟹和青蛙,下面講述最后一種同時也是村里小伙伴最感興趣,捕捉最多,最愛吃的小河野物———小魚,小魚絕對算得上河里最吸引我們目光的生物了,關鍵是味道最好,村民都愛食用。在捕捉小魚方面,可以說村民們絞盡腦汁,方法自然是應有盡有,異彩紛呈,用電流捕魚、用漁網逮魚、用炸藥炸魚、用石灰藥魚、用鐵錘砸石振魚、趁發洪水逮魚、還有最常見的釣魚和直接用手摸魚,凡是村民能想到的都用上了。有些方法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是成年人的專屬,我們敬而遠之,從不觸碰,大多是在旁邊看她們如何進行,有些便于操作,簡單易行的方法則被我們用得有姿有色,成為童年的一大樂趣。關于小河捕魚,有著太多的回憶,這段時光也與自己的童年密密地交織在一塊兒,成為以往回憶中不可割舍的閃亮的一部分。

? ? ? ? 那會兒小河里魚的種類算不上豐富,但總體數量還是挺可觀的,經常看到成群的魚在游來游去,常見的有四種,同樣,我們至今也沒完全搞清楚它們的學名,仍舊沿用著當地的叫法,唯一能真正確定名字的只有泥鰍,其他三種是“白條子”、“花梢”、“沙咕嚕趴”,“白條子”和“花梢”是小魚中數量相對較多,最常吃的兩種。“白條子”體型較小,一般不超過十厘米長,寬度在兩厘米以下,渾身分布著銀白色的細小鱗片,這也是其名字中為什么有一個“白”字的原因。而“花梢”呢,無論是長度還是寬度都要比“白條子”稍微大一點,名如其貌,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身體兩側分布著許多紅色、黃色等靚麗顏色的鱗片,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五彩斑斕,甚是好看,如同一條顏色淡一點的金魚,這也就不難理解其名字為什么帶“花”字了。對于“沙咕嚕趴”,這是一種體型跟“白條子”相差無幾,渾身呈棕灰色,其貌不揚,喜歡靜靜地趴在細沙上面的一種魚,估計人們就是根據其經常待在沙子上的生活習性而給它起的名字,這種魚在小河里數量不多,也可食用,但由于其樣子有些丑陋的原因,我們一般不怎么吃。至于泥鰍,相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其一般長十幾厘米左右,體型貌似一個細長的圓柱,渾身沒有鱗片,黏黏的,滑溜溜的,嘴角有些小胡須,喜好鉆淤泥,適應性較強,能忍受輕微的缺水,且能發出“吱吱吱”的叫聲。以前由于我們的孤陋寡聞,對泥鰍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對其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更是一無所知,因為泥鰍類似于小蛇的奇特外形,童年時我們對它的普遍感覺就是害怕,更不知其是否可吃,所以它不怎么受人待見,每當捉到泥鰍時,我們一般將其丟給家里的雞鴨鵝等家禽或看門的狗子吃,直到現在才知道泥鰍不僅被稱為“水中人參”,營養豐富,而且價格挺高,是許多創業者青睞養殖的經濟魚類,現在想想,倒是便宜了那些雞鴨鵝狗。

? ? ? ? 與美味可口的小河魚相比,捉魚活動本身的樂趣更讓我們經久難忘,也留下了許多好玩歡樂,值得開心梳理的回憶,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童年時光飽滿、多彩、有趣,而不至于成為一張白紙。如果按照自己是否接觸和熟悉程度的標準,以遞進的排序將上述捉魚經歷羅列一下的話,我想應該是如下順序:電魚、炸魚、藥魚、釣魚、徒手摸魚、網魚和振魚。

? ? ? ? 對于用電流捕魚、用炸藥炸魚和用石灰藥魚這三種方式,因為工具的特殊性和潛在的危險性,直至現在,自己也沒親手嘗試過一次,那時的我們只有站在一旁老實觀看的份,當然家長也是絕不會讓我們去觸碰的。記得那時經常來小河電魚的都是其他村子的人,他們一般身穿一身黑色的防水服,身上背著一個外形類似書包,重量在十幾斤左右的電源,右手拿著一根用作釋放電流的細長桿子,左手則是一桿長柄網兜,用來撿拾被電的小魚,每當電魚時,他們邊走動,邊用右手的桿子戳戳這,戳戳那,隨即數條被電暈翻白的小魚就漂浮在水面上,左手的網兜再順勢一撈,戰果即可到手。客觀來說,該方法對小河魚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危害太大,每次有人來電魚都猶如掃蕩一樣,不分大小,一網打盡,而且其副作用不可避免,每次放電,不僅小魚被電暈或電死,就連附近的其他生物也要連帶遭殃,這樣的后果就是小魚的數量日趨減少,直至最后無魚可補。用炸藥炸魚是一種有些粗暴且危險性最大的捕魚方式,但也干脆、直接,“轟”的一聲,水花四濺,既壯觀又帶勁兒,響聲過后,光等著撈魚即可。村里人炸魚的裝置有多種,但最常用是一種頗為原始、簡單的方法,那時購買炸藥的管制還沒現在這么嚴格,大家很容易就能買到炸藥,買來炸藥后,再準備好罐頭瓶、長電線、電池和黏土,先將炸藥放入干燥的罐頭瓶,同時將電線的一頭埋在里面,再用黏土將瓶口密封住,等稍微干燥一下,確保不會滲水后,一手握住電線的另一頭,一手將瓶子扔進水深且魚多的地方,最后在一個安全位置將手中一端的電線分成兩小股,分別連接電池的正負兩極,一個簡易爆炸裝置隨之誕生,爆炸過后,只待戰果如何,具體威力大小要視炸藥裝量而定。那時這種方法十分通行,后來隨著國家對炸藥、雷管和導火線等物品的管制日趨嚴厲,到我上初中時,炸魚行為已蕩然無存。一定程度上,這還算較為安全的一種方法,有一種先點燃再扔出去的爆炸物才更嚇人,隔壁村的一人在水庫乘船,用此方法炸魚時,就因為在點燃爆炸物后,又分心尋找魚群,一時疏忽,來不及扔掉爆炸物,導致其在手中爆炸,瞬間失去一只胳膊,為了那幾斤魚而失去一只手,血淋淋的教訓,還是遠離為好。至于用石灰藥魚則更為簡單,自己雖沒有親自實踐過,但幫別人干過這事兒,還分享了勝利果實。還是上小學時,有一次,自己在河邊發現一處較為封閉且小魚數量特別多的水域,自己如同發現了寶藏一樣,高興地僅憑兩手在里面盡情摸魚,不一會兒被在河邊果園居住的本家的一位長輩看到,他邊看邊說,“你把這水汪的兩頭堵住,別讓魚跑了,看我怎么收拾它”,過了不長時間,只見他背著一個白色的化肥袋向這邊走過來,扔到地上打開后,原來是一大半袋生石灰粉,隨后他將生石灰粉這一把,那一捧地在水汪里均勻地撒了一遍,由于生石灰遇水會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熱量和二氧化碳,引起水質發生急速變化,沒十分鐘的時間,水中的小魚幾乎全都肚皮向上,漸漸漂浮在了水面上,隨后我們就如同喜獲豐收的漁民,盡情撿拾那些一動不動的小魚,童年回憶里,這是一次印象特別深刻,碩果特別可觀的一次趣味捕魚。

? ? ? ? 以上都是自己沒有親自動手體驗過的捉魚方法,接下來要好好說道的全是自己曾手把手做過的,玩過的。

? ? ? ? 對于釣魚,無需多言,這是大家都異常熟悉的一種休閑放松活動,相對于現在釣魚的全副武裝和閑情逸致,我們童年釣魚的工具真的是極為簡陋、粗糙,跟華麗相差十萬八千里,甚至談不上正式,目的上也沒有修身養性的各種情調,有的只是我們農村孩子純粹的野外玩樂。記憶中,那時我是一個基本沒什么“釣商”的孩子,到現在都沒想起來有什么印象深刻的釣魚收獲,倒是對釣魚工具的制作有著清晰的記憶。毫不夸張地說,那會兒我們的釣魚工具完全可以做到就地取材,自行制造,魚竿可以用細長筆直的楊樹枝條來充當,講究一點的可以用竹竿來代替,魚線直接選用家里用來縫衣服的棉線就可以,魚浮可以用干燥蒜頭中間的那段白梗來充當,白梗里面類似泡沫的結構可以使其很容易漂在水面上,是既理想又容易獲取的魚浮替代品,而魚鉤的制作更是地道農家活兒,我們一般將家用縫衣針燒紅,再用鉗子在其尖端處彎一個鉤即可,像極了一個小小的問號,把這些稍加組裝,帶上一些剛從潮濕處刨出的,當作餌料的蚯蚓,就可愉快地去釣魚了,當然還有前面提到過的釣青蛙。關于找蚯蚓,那讓人極不舒服的記憶至今久久揮之不去,那會兒我們一般是在陰涼濕潤或著有腐爛植物堆積的地方尋找,而且最好是又細又小的,這樣可以直接用手拽開,呈一節一節的狀態,方便固定在魚鉤上和小魚的張嘴吞食,有時即使找到蚯蚓后,又因其樣貌而感到一定程度的害怕和惡心,許多小伙伴都不敢徒手撿起來,尤其是某些大而長,堪比手指頭粗的蚯蚓在地面上來回翻滾,貌似一條小蛇,格外嚇人,這也間接成了一些小伙伴練膽的機會,有膽子大一點的當著其他玩伴的面撿起來,再趕緊扔掉,神氣十足的炫耀一番,引來一眾贊嘆。除了用土方法制作的釣魚工具,我們也可直接去村里的小商店買現成的魚鉤、魚線和魚浮等釣魚用品,尤其是那種帶倒刺的魚鉤是我們釣魚的最愛。記得那會兒一個年齡大我幾歲的小伙伴還用一枚精致的魚鉤換我手里的滑石,這滑石也算是小河特產吧,這是一種產生于河邊,質地較軟,易于打磨,粉末特別滑的石頭,釣魚之余,自己特別喜歡到河邊找尋類似的石塊,并將其磨成各種形狀,如今家中寫字臺的抽屜仍有幾塊打磨過的滑石。

? ? ? ? 對徒手摸魚來說,這是不折不扣的技術活兒,這曾是自己得心應手,玩得比較溜的一種捉魚方法。關于它,印象最深的場景發生在小河靠近我家西瓜地的那段位置,西瓜地所在的地方最初是村集體的楊樹林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村里搞家庭聯產承包時,爸媽承包了兩畝半的土地,土地平整后的前幾年一直用來種西瓜和蔬菜,現在已徹底變成了桃園,賣西瓜時節,每當放假或無事時,父親都會讓我去看西瓜,以防偷瓜的和各種鳥畜的破壞,期間無聊時,我都會去小河洗澡或捉魚,也就在這時,無心插柳的我竟慢慢學會了僅憑兩手摸魚。這段小河里面星星點點地分布著許多石塊兒,無論其是否露出水面還是或大或小,石塊下面的縫隙就是小魚最愛躲藏的地方,尤其是有水草或水綿纏繞的石塊下面更是絕佳躲藏之地,當選好要捉魚的石塊,我就躡手躡腳,慢慢地靠近,輕輕彎下腰或半蹲狀,同時伸開雙手,兩手掌呈括號姿勢,緩緩地相向收攏,最后一刻類似收網時,動作要稍微快一點,麻溜一些,因為有些比較機警的小魚會趁著最后合圍時,跐溜一下就逃跑了,這一刻如果不能逃跑則十拿九穩成為我的掌中之物,此時的小魚或是被夾在兩手之間,或是被夾在手掌和石塊之間,當直腰將小魚帶出水面,看到其在自己手中不停地來回擺尾時,一種滿滿的成就感和驕傲感油然而生。

? ? ? ? 趁著小河發大水的時節捕魚則來的更為刺激、驚險一些,時刻考驗著捕魚者的膽量、技巧和運氣。在小河上游有兩座作為小河水源地的小型水庫,每當夏秋季雨水較多時,都會開閘泄洪,順帶沖出一些養殖的大號魚,吸引著下游沿河兩側的一些村民來趁機捕魚。由于小河流經的區域正好呈一路的下坡向,加上兩座水庫一塊兒泄洪,所以每次順勢而下,毫無阻隔的大水都有水量大,流速急,勢頭兇猛的特點,就連河道也被四處漫延的洪水拓寬了十幾米,有時靠近岸邊的田地都會被淹沒,自家的桃園和菜園不知被淹多少次了,因此,即使體型較大的魚面對湍急的河水也無計可施,老老實實被迫游向岸邊水流較緩的淺水域,這也就是村民趁發洪水時機捕魚的原因所在。由于泄洪對下游沿岸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會形成一定威脅,所以每次泄洪前,相關單位都會提前及時通知下游沿岸的村鎮,至今仍記得上小學時,某次要泄洪,老師在課堂上嚴厲囑咐我們,嚴禁到河邊玩。其實,趁發大水捕魚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無非就是攜帶著鐵叉、鐵鉤等工具,來到岸邊淺水域仔細搜尋,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膽子大一點的可以朝河中央靠近一些,如有幸碰上大魚,立刻用手中工具擊打,再捉住就是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就看誰更走運和膽大了,與“富貴險中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童年趁發洪水逮大魚的冒險之旅,自己也曾于躍躍欲試的干過,但大腦中并沒存在有關收獲的清晰回憶,僅僅記著有次雨后發洪水,自己在小河附近的大口井旁邊逮了幾條大號泥鰍,最后都丟給了家里的小狗。

? ? ? ? 尋尋覓覓,在腦海中搜索著各種捉魚的印跡,用網捕魚是一番別有趣味,也是運用次數比較多的一種捉魚方法。捕魚的網多種多樣,但童年中我們使用最多的只有一種,我們當地稱之為:li(四聲)網,查過相關資料才知道,其專業稱呼應該為:粘網。這是一種長條狀的漁網,長度一般在10米左右,寬度在半米左右,一條長邊均勻地系著數十枚浮子,另一條長邊掛著差不多同等數量的鉛墜,兩端有便于提著的短繩,網面由比頭發絲粗一些的尼龍線交織而成,放在水里,如果不好好注意,很難看到,而網眼大小也就成了確定粘網規格的主要標準。當用其捕魚時,將其完全拉開,橫放在小河中,兩端固定好,當有魚群經過時,體型適合的就會被死死地卡在上面,大一點的頭部被卡主,剩余的大多是身體中部被卡主。除此之外,我還見過一種類似簸箕樣貌的單人操作漁網,只記得捕魚時,兩手各握著一條長棍,不停地試探著河里的石頭、水草等物體,有點像工兵探地雷似的,具體如何操作及效果怎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沒有嘗試過。有關童年用粘網捕魚最清晰的記憶是跟本村兩個小伙伴一塊兒邊玩邊進行的,依舊發生在上小學的那段時光中,要知道,一個人單獨操作粘網捕魚忙不過來,分身太多,有些麻煩,而兩到三人是最適合的,那次我們仨人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倆人負責拽網,一人負責在上游驅趕魚群,我們從下而上,地毯式前行捕魚,不知疲倦地一直向北走到了緊鄰的上旺村,共同勞動的果實就是豐富,沉甸甸地一大塑料袋,結束后,我們在上旺段小河里的一塊大石頭上均分了勞動所得,每人都開開心心,滿載而歸,童年用粘網捕魚的場景應該是許多的,只不過唯有這段印象最為深刻。

? ? ? ?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用粘網捕魚是在2011年夏季跟同在本村的姨家表哥一塊兒完成的,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已過去了六年,之后由于接著上學和隨后的參加工作,以及最初的那份童心已消失殆盡,至今再也沒有摸過那熟悉的粘網和捕過魚。2011年自己第二次考研總算成功,從學校回家后,享受著入學前的快樂時光,猶如又是大學的某一次暑假,期間主要幫爸媽打理果園,幫忙給桃子套果袋。一日表哥前來幫忙,閑聊中說起小河最近河水上漲,出現了許多魚群,表哥就提議抽個把小時去逮魚,這自然毫無問題,但沒有現成的粘網,他立馬騎著摩托車飛奔回家取網,回來后,我們帶上粘網和小桶,來到小河,只在里面小范圍地走動了幾百米就捉了不少,還不乏幾條大的,算是小有收獲。記得當天中午我就在小河邊將小魚全部收拾干凈,帶回家再用清水沖洗幾遍,放在盆里用細鹽和干花椒腌起來入味。腌一天后,等對其進行烹飪時,無需再添加其他作料,只需將其放入鍋中稍加油煎,等至微黃,散發出特有的河魚香味,即可享用正宗、地道、美味的油煎小河魚。雖然入味處理和烹飪過程較為簡單,但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小河魚的原汁原味,達到堪比色香味俱全的理想境地,表面微黃酥脆,里層肉鮮香嫩軟,易嚼易咽,美味可口,對已被熱油煎透的稍小點的魚,我都可連魚頭和骨頭一并嚼碎送胃。平心而論,這是極易激發當地百姓食欲且特別值得推薦的一道特色下飯菜,對辛苦勞作了一天,習慣了粗茶淡飯,只要能吃飽就知足的鄉親們來說,油煎小河魚也算得上一頓農家饕餮盛宴了。記憶中,父親特別喜歡吃油煎小河魚,尤其是喝酒時,這更是絕佳的下酒菜,吃飯時,曾多次聽到父親對其稱贊。如果搭配岱崮的玉米煎餅一塊吃就更加完美了,尤其是剛烙出的那種熱乎、柔軟、有嚼勁、帶有一點淡淡玉米酸味的煎餅,吃得時候,將其卷在煎餅里,用力咬下一口,慢慢咀嚼,河魚的肉香味和煎餅的玉米香味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均勻地彌漫在口腔中,那種簡單、可口、充實和滿足的感覺能實實在在地將莊稼人的口和胃爽到極致。這次捕魚之后,自己也曾趁來河邊洗衣服的時候單獨捕過幾次,以前都是和別人一塊兒進行,這應該是自己初次單打獨斗,也不知到底是自己技術不過關還是小魚的數量日漸稀少,我終究還是一無所獲,敗興而回。其實,表哥作為一個特別會玩的人,捕魚是十分在行的,記得有一年表哥同樣是過來幫忙,在中午勞作放工,回家經過小河時,還徒手逮了一條體型不小的鯰魚,回家一番收拾后,變成了一道簡單可口的下飯菜———鯰魚燉茄子。

? ? ? ? 最后一種是有些搞笑、奇特,許多人甚至聞所未聞的捉魚方法,這就是掄大錘砸石頭將小魚振死的方法,在老家,估計我是第一個用這種方法逮魚的了。前面提到過,小河里散落著許許多多的石塊,加上一大團一大團地生長茂盛的水綿,石塊下面自然就成了小魚絕佳的天然藏身之所。這經歷仍是發生在讀小學的那段光陰,老是提到小學時光,似乎許多美好快樂的童年回憶都集中在了那段時間里,不過事實也的確是這個樣子,畢竟上初中后就很少有無憂無慮,完全沒有課業壓力,可以盡情恣意玩耍的機會了。小學時某一年正值收割麥子的時節,家鄉們在忙著收割和運輸成捆的麥子,而貪玩的我們則三三兩兩地在河邊閑逛游玩,自己偶然一次毫無目的地用石塊砸向小河里的另一塊石塊,出乎意料的是不一會兒竟從下面漂上來幾條翻白的小魚,很明顯這是被我扔石塊撞擊而振死的,這一現象讓自己若有所思,突發奇想,盤算著要是把小河里易于小魚躲藏得石塊都這么敲擊一次,會不會有額外的巨大收獲呢?說做就做,自己回家拿來長柄大鐵錘和塑料袋便實施起了自己“天才”般的計劃,事實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極為準確的。剛開始是自己一人進行,自己提著大鐵錘,緩慢地在小河里行走,四處瞅望著,尋找合適的下錘目標,無論石塊是否露出水面,也甭管它有多大,只要看準了,雙手運足力氣,稍微舉高鐵錘,伴隨“砰”的一下敲擊聲,鐵錘落石,很快石塊底下就會或多或少地漂上幾條小魚,有的則順著水流被沖到下面,被振出來的小魚也是狀態迥異,有的已是死翹翹,甚至殘缺不全,被碎石塊壓得血肉模糊,有的估計只是被暫時振昏過去,軀體有些扭曲,在水里不停地顫抖著。后來隨著一小伙伴的主動加入,有了幫手,我們合作一塊兒進行,他負責掄錘砸石頭,我負責撿拾小魚,這樣既分工又配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捉魚速度,收獲自然心滿意足,最后依舊是共同均分了勞動所得。這次普通而又極富新意的捕魚經歷注定是自己童年的一項杰作。

? ? ? ? 講到這里,總算是將童年時代打過交道的小蝦、蛤蜊、螃蟹、青蛙和小魚等小河生靈以及與它們的各種趣事認真回憶和梳理了一遍,這些往昔的光景和經歷已悄然過去了近二十年,如同水中花井中月,有些遙遠地不可觸摸,但又好似就剛剛發生在昨天,歷歷在目,清晰可現。無疑,這些童年光景和經歷是寶貴而美好的,值得我悉心珍藏,而當再目睹現在小河的樣子時卻難免心生一絲惆悵和荒涼,有些悵然若失和悲傷。曾經那么熟悉,給我們童年帶來無限歡樂的小河在今天顯得有些格外陌生,河道變窄了,水草不再繁茂了,斷流缺水成了常客,最為嚴重的是小河曾經的物種多樣性已了然全無,現在很難再見到小蝦、螃蟹、青蛙和小魚的蹤影,悅耳的夏日蛙鳴成為絕響,隨處可見的螃蟹打洞痕跡和歡快游來游去的魚群也只能憑空想象,小河生態是真真切切地大不如從前了。現在就連曾散落在小河及兩岸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塊都被村民們撿拾得成了稀缺品,今天我家弄點蓋房子,明天你家弄點墊院子,后天他家弄點壘墻,現在如若再想輕而易舉地撿一些大一點,像樣一點的石塊留作他用已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掘地三尺,往日平坦的河道也由于村民們接二連三的挖沙變得坑坑洼洼,每逢發洪水,這些挖沙留下的深坑也會隨之變成一大安全隱患,充滿了危險。其實,作為本村村民的我對鄉親們的采石挖沙行為表示完全理解,畢竟貧窮拮據的經濟條件在那明擺著,都想就近解決,用些免費現成的,誰不想盡量節省點開支和資源呢,我家也曾多次用過小河里的石頭和沙子,今年家里為了建羊圈,父親還去河邊篩了一小堆河沙呢。我想根本之策還是要增加村民收入,改善經濟條件,提高村民的相關意識,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保護好、維護好小河以及石頭、沙子、樹木等屬于全體村民的公共資源。

? ? ? ? 現在的小河再也回不到從前那種靜謐安詳、生機勃勃、充滿童年歡歌笑語的樣子了,物是人非,它真的變了,變得那么徹底,以致生疏的都不敢相認,當然,滄海桑田的不止小河,還有我,現在的我同樣回不到那個年少開懷、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的樣子了,或許這就是成長,這就是人生。

? ? ? ? 歲月流逝,時代更迭,你我則要長大,可以肯定,明天必定要比今天更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79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2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4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0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9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1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