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5分鐘破解全書——“封、目、序、尾”
“封”,指封面,封面通常會有很重要的信息。作者會花很多心思在書名上。此外,封面還會標注一些很關(guān)鍵的話語,來點評整本書的核心價值。
“目”,指目錄,是全書核心邏輯所在,通過閱讀目錄的小標題可以了解作者如何推演整本書的內(nèi)容。
“序”,指序言。序言最好結(jié)合目錄看,因為作者會在序言中把寫作目的以及整本書核心結(jié)構(gòu)展開。
“尾”,指結(jié)尾。作者經(jīng)常在結(jié)尾再次闡釋整本書的思路,這是低成本了解全書主要內(nèi)容的又一途徑。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深刻反省)從來不讀或很快略過這四塊,直接從第一頁開始讀,往往讀完了都不知道這本書在講什么。相反,會讀書的人,習慣花很多時間先讀這四個看起來并不顯眼的地方,這就是讀書的“二八原理”:花20%的時間做能產(chǎn)生80%效果的工作,效率自然高的多。
當我們知道一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以后,接下來怎么讀呢?
第二步:先寫答案,再看答案
讀書最有趣的地方是將你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進行比較,互相啟發(fā)。如果一開始先翻看作者的答案而不去思考,那樣所能得到的啟發(fā)就會少很多。
以《好好學習》為例,在經(jīng)過第一步以后,我們知道這本書是講如何管理知識,此時可以把書合上,思考自己想過知識需要管理嗎?怎么管理?把自己的答案寫出來,此時你會好奇作者管理知識的方法,和自己思考的方法會有何不同?帶著問題去看書,就是主動閱讀了。主動閱讀是不斷滿足好奇心的過程。讀書并不是一頁頁的從頭讀到尾,而是在讀之前就知道作者要解決什么問題,你心中有一個答案,同時又好奇作者的答案,這樣才會興致盎然的讀下去。
第三步:結(jié)硬寨、打呆仗—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
經(jīng)過上面的步驟,我們翻開書,看到答案是什么,然后呢?繼續(xù)一頁一頁往下讀嗎?成甲在課上說,并不是,而是要用結(jié)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結(jié)硬寨,打呆仗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帶兵打仗的要訣。他靠著這六個字打敗了太平天國。這個方法是說,曾國藩打仗不求快,每打一仗的時候,他就命令士兵在第一時間修高墻深溝,確保營盤穩(wěn)固,然后一點一點扎實的推進勝利成果。這個方法用到讀書上,就是不去追求快速讀完整本書,而是去想辦法把書中能給我們帶來啟發(fā)的觀點掰開了揉碎了變成我們自己的行動力,變成我們自己的勝利果實,從而把知識真正變成為自己服務的工具。
具體如何“結(jié)硬寨、打呆仗”呢?主要通過三個層次來實現(xiàn):現(xiàn)象層、原因?qū)印⑿袆訉印Wx到一個有啟發(fā)的觀點時,應當從這三個角度逐層分析。舉例說明。你在一本講述溝通方法的書中讀到“ffc”贊美法,ffc是feeling(感受)、fact(事實)、compair(比較)三個單詞的首字母,意思是贊美一個人要從感受、事實、比較三個維度來表達。下面分別從現(xiàn)象、原因以及行動三個層次來解讀這個方法:
首先,現(xiàn)象層面分析,要思考自己習慣用的方法是什么,比如“姑娘你真美”這么孤零零的一句。而現(xiàn)在用作者的方法,可以這么表達:“哇,姑娘,看到你可真驚艷(感受),那亮黑的頭發(fā),勻稱的身材。。。(事實)比那些濃妝艷抹的女孩子不知道要高出幾百倍(比較)”。通過對比分析,顯然作者的方法更有效。
然后從原因?qū)用娣治?,為什么作者的方法更好?在這個例子中,首先,描述感受符合人的心理需求,更能調(diào)動情緒;用事實來佐證觀點,容易讓人產(chǎn)生信任;對比是一種強化印象的方法,進一步放大效果。與慣常方法比,ffc方法使用了情感調(diào)動、事實佐證、效果放大這三大武器,威力自然更強。這就是從原因?qū)用嫒シ治?,不僅知道一個方法,還要知道這個方法為什么會起作用。從原因?qū)用娣治?,對不對并不重要,自己提出假設、尋找答案,自己思考的過程才最關(guān)鍵。找到了原因這個層次之后,就進入了行動層。
在行動層面,要想辦法把方法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服務。要去思考,這個方法還能用到哪些場景或領(lǐng)域。比如,ffc本質(zhì)上是描述感受,那么可以去思考能不能把同樣的方法用到表達擔憂、恐懼上呢?只有多去想,才能真正的學會把一個方法用到不同領(lǐng)域。
用現(xiàn)象、原因、行動三個層次把一個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反復咀嚼的過程比過去傳統(tǒng)方法讀書多花很多時間,我們做的讀書筆記可能要比原文多很多,但這才是真正高效的讀書方法。“結(jié)硬寨、打呆仗”其實是以慢為快。
第四步:判斷是否擴大戰(zhàn)役
通過前面三個步驟,已經(jīng)基本對這本書的價值、作者的水平和觀點有了清晰的判斷,接下來需要確定是否要繼續(xù)讀完。讀書并不是追求讀完整本,而是思考能否掌握書中核心觀點。如果已經(jīng)把書中核心觀點充分消化吸收,那就沒必要繼續(xù)讀完。事實上,市面很多暢銷書可以運用這個方法找到關(guān)鍵問題,從而只需要讀20%的內(nèi)容去掌握80%的精髓。但有時候,遇到一本真正的好書,就需要從頭到尾逐字逐句讀完,打硬功夫。這樣可以順著從一本書,一個作者去尋找更多的好書,找到自己的脈絡、節(jié)奏以及熱愛的領(lǐng)域,深入學習,從而提高讀書的興趣和效率,在讀書的段位上也會有顯著提升。
以上就是成甲的四步高效讀書法,可以簡略為“破題、準備、鉆研、判斷”四步。這種讀書法不是按照頁數(shù)來讀,而是按照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去讀,不但可以加深了解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做到舉一反三,也可以真正讓讀書成為幫助自己快速升值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