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一定離不開「關系」。而一段關系是否牢靠,不取決于人情,而是取決于價值。價值,并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讓彼此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對方對我有用」。
所以,在一段關系中,雙方的價值都得「互惠」,這就是交易的基礎。而互惠,不僅意味著彼此能讀懂對方的需求,而且還能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價值。于是,你就得到這樣一則推論,那就是:「一段關系是否牢固,取決于價值能否閉環」。
人與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分別為「經濟價值、情緒價值、精神價值」。
1.「經濟價值」:占據關系的主導地位。原因很簡單,在社會上,錢難賺,屎難吃。獨立承接市場需求,在市場上提供解決方案的賺錢能力,是稀缺品。比如在家里,通常誰賺的錢多,誰在一段關系里就擁有話語權。
2.「情緒價值」:是一段關系的深度連接。人只要活著,就會有感受。每個人的感受,都渴望被另一個人看見。一旦感受被充分看見,對方就會覺得你懂他,這就是深度連接。所以,看見別人的感受,這就是愛。
3.「精神價值」:是關系能否長久的前提。比如,你提供的思考模式,恰恰是對方認知上的盲區。每次跟你對話,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你可以從不同的維度解讀同一件事物,拓寬對方的格局,這就是精神價值。
如果你把上面三種價值套在你與別人的關系上,你就會發現「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提供的是經濟價值;家,是心靈的港灣,無論多晚,都會有「家人」給你留一盞燈,這就是情緒價值;而那些愿意給你機會提拔你的「貴人」,希望你能成為他的助力,所以才會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提點你,這就是精神價值。
你看,這三種價值,通常是不同的人,承擔不同的角色。如果你能找到這樣一個人,他為你提供的價值可以做到「三合一」,那這樣的關系一定爽上天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不能說一定沒有,而是處于「幾乎不存在」的狀態。
你希望這種三合一的人能夠陪在你身邊,可是你又能給這種三合一的人提供怎樣的價值呢?如果提供的價值不對等,關系就不牢靠。即然交易是互惠的,那就意味著你自己啥時候成為這種三合一的人,你就能夠遇到另一個可以提供三合一的人。
當你成功時,你身邊的人都是好人。當你失敗時,你身邊的人都是爛人。所以,沒有哪條路比「自強」更實在。只有自強,才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價值閉環,關系才會牢固。只有投資自己,才能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