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辣姜”,福州話,意指一個人嗆水時,鼻腔、喉嚨管里的難受勁兒。
距離上一次學不會游泳,已時隔五年。
懷著“努力了,但就學不會”心態的我,此前,一直處于假努力的學游泳狀態中。越努力,越退步。
某次沙龍“頭腦風暴”,臺上講師問:學習新技能,需經歷哪幾個階段?
以學騎自行車為例,學員們激烈討論,列舉了學騎自行車的四個階段。
表格如下:
講師提到一個知識點。學習新技能,并將其內化成身體的一部分,簡稱“變化的連續性”。
也可縮寫成以下四個階段,如表格:
2.
想到此前學游泳都以失敗告終,這次我下定決定,牟足勁認真學。
我給自己列了一個關于“學游泳之變化連續性”的表格:
畫完表格,我給教練發微信:“今年夏天,我一定要學會游泳。”
這句話,我年年都說。
3.
6月3號 清晨 6:30
時隔五年,教練重新執教,他提醒我著重練習規范動作,養成腿部和手部動作自動化。
第一次下水,在水中撲騰了半個多小時,終于,憋氣游出五、六米。
鬼知道,我是如何克服對水的恐懼。
除了在內心對自己不斷進行正向暗示:人天生會游泳。幾百萬年前,人類就是魚。
我也在心里不斷做負(ma)向(zang)心(hua)理(ni)建(mei)設(de):我怕水,非常怕,怕嗆水,怕“吃辣姜”,怕沉于水底......
教練在一旁不斷給我正向安撫:
“腿,腿的動作還不錯”。 “很好,繼續”。 “不出三次,你就會了,很快”。
回家路上,我跟教練分享,下水前我是如何做心理建設。
我把潛意識里對水的恐懼,一遍一遍在腦子里過。
我心里默念:對,我就是害怕!
當我把怕的“份額”說完,有了勇氣,就一頭扎進水里。
教練回:“沒想到,你學心理學對你學游泳是有幫助的。”
我:“嗯,當我承認自己害怕之后,好像就沒那么害怕了。潛意識里的害怕被看見,意識發出‘做’的指令,心情放松,水中動作增加,害怕感覺減少。”
萬年金句:想 是問題,做 是答案。
果然如此。
6月6號 晚上 7:30
第二次,獨自一人游。游出六米多,換氣兩次。
受到隔壁泳道一位大爺的刺激,他說“如果不學著換氣,以后動作固定了就不好換氣了”。因此嘗試換氣,還真就換了兩次氣,雖然姿勢和方法都很笨拙。
回家后,特別興奮向教練反饋。
自己摸索的換氣技能,每當手掌往外推水時,頭立馬抬起來“哈呼”,快速地吸氣加呼氣一次,再入水。
教練說,手掌往外推水,抬頭時只吸氣。低頭入水,在水中吐氣。
教練夸我有悟性。
我篤定說,我要把游泳學會。
時鐘指向十一點,我和教練一起躺床睡覺。游泳真很耗體,好累。
對了,教練是我先生,合法的。今年是合法第五年。
6月8號 中午 12:30
第三次游泳,基本掌握換氣,游出20米。
使用教練的換氣方法,抬頭出水吸氣,低頭入水吐氣,不知不覺,在水中游出20米,我開心的要飛了。
泳池的救生員,坐在高高的瞭望椅上。“嘿,你這姿勢不標準啊!”
我, “我剛學游泳,今天是第三次下水”。
救生員,“不錯啊,第三次,姿勢加強一下......”。他教了我一個更省力的姿勢。
記得第一次下水時,教練對我說:“估計你三次就能學會。”
我做到了,實現了他的預言。
無形中也打破了“學游泳潛規則”:熟人教游泳,教不會。
6月9號 清晨 6:30
成果展示,如動圖:
初學游泳,細節動作仍需調整。
4.
陷入回憶。
五年前也是同樣的教練。
那時,我覺得他是瞎叨叨,滿嘴說游泳簡單。
也許,那時的我并不認為他能把我教會。我的心底好像也有個聲音:我學不會游泳。
用“他不會教,他教不會我”,來掩蓋我心底認為“自己根本學不會游泳”的潛意識。
此番,高效學會游泳。
我和他的互動,沒有太多負面感受。
他一直鼓勵我,及時給予反饋。反饋,是提升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我認真聽他指點。
當我倆調整好心態,做事的效率很高。
作為一枚資深旱鴨子,我總結自己高效學游泳的四步驟:
1.調整水下心態,放松很重要;2.腳步動作自動化;3.手部動作自動化;4.換氣動作自動化。
5.
帶著初學游泳的興奮,我鼓動單位一位資資深的,十幾年沒學會游泳的60后大姐,和我一起學游泳。
6月9號清晨,大姐克服自己對水的巨大恐懼,憋氣游出5、6米。贊!
學會新技能,初學者的興奮,是無形的影響力。
態度決定一切。
放下“努力了,但就學不會”的心態,抱定“我能學會”。
推薦一本書《如何高效學習》斯科特.揚
書中提到三點:
一、創建知識間的關聯、結構、模型,學會知識遷移;
二、善用生活類的比喻,理解難懂的知識點,讓學習變得有趣;
三、復盤才能翻盤,“費曼技巧”,教是最好的學。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