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天氣 晴
五月初,天氣有些反復,沒了小長假的暑熱,反倒添了許多舒爽。一早,譚良根老師就發來微信,今日他要來醫院探望孩子。
約定的時間是上午十點半,這十點一刻未到,手機提示音響起,他人已到醫院了。自年前那次醫院見面,差不多也有三月余了。
我在大廳看到,他從停車場迎面走來,白襯衣黑西服,依然風采不減,精神奕奕。看著他耳清目明,雙目炯炯,全然看不出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剛剛眼部動過手術。
說來真是慚愧,他在常熟動手術,我都沒抽身去探望。反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從沙家浜驅車來蘇州看望我和孩子。
譚老師每次前來,總會帶上他用心準備的禮物。這次他不僅帶來沙家浜特產爊雞、時令的蠶豆、水果,更有譚師母親手包制的紅豆粽。翠綠的粽子精巧可人,不時地散發出一陣陣粽香來。感謝師母這份細膩的巧心思!
譚老師生性豁達開朗,這樣的人即便遭遇挫折坎坷,都能從容笑對。聽他說來那場眼部手術還是風險挺大的,蘇州這邊專家都說,眼睛可保,視力難保。譚老師偏偏相信事在人為,凡事都有不可能的可能。
于是,譚老師找到了在常熟二醫院眼科就職的老友黃主任,拜托他為自己實施手術。這位黃主任醫術精湛,更是不負重托,臨危不懼,手術非常成功,與此同時譚老師的術后視力也大幅提高,從原先的0.15上升至0.5。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下這扇心靈的窗戶更加晶瑩透亮了!
與譚老師就近簡單午餐后,我便與他醫院停車場揮手告別。他將前往相城去看望他的摯友蔣坤元老師。臨走時,他又送我了一幅字和基本刊登他文章的期刊。那幅字內容便是“詩豪”之稱的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它既道出了詩人劉禹錫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同時放在今日,也似乎寓意著人世間的相逢,充滿了戲劇性與偶然性。若非去年四月陽澄湖畔蔣坤元老師組織的文友聚會,我也不會有幸認識譚良根老師,從此以后締結下這如親人師生般的深厚情誼。
五月的此時,風和日麗,譚老師駕駛著他的寶駒福克斯奔赴新的征途,而他從沙家浜帶來這縷柔風,依然吹拂在我和孩子的心田。祝福他繼續歡歌生命,用他善于捕捉生活的覺察,用他手中的筆墨譜寫人生更多華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