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雨林夕
無意間在喜馬拉雅打開一檔旅游節目《行走的背包》。收聽之初,被主播柔和的聲音打動,而本期所介紹的城市,清邁,更是吸引著我神往的心。
清邁,是我向往卻遲遲未能如愿的清幽之地。越是沒有機會靠近,就越會通過種種途徑想象她的曼妙。
那應該是個安靜又緩慢的地方。人們小心地接過這座城,又細心打理,希望玩好地交給后代。
我所收聽的這期《行走的背包》,介紹了三個故事,其中兩個比較打動我。
一個是發生在扎南那昆的畫廊,兩位主人在畫廊一樓擺放了300件由來自各國藝術家繪制的彩色大象。是為了拯救大象的公益活動而做。
另一個是發生在城南的木雕博物館。主人阿江先生從清邁各地收集了上千件大大小小的木雕藝術品,其中,有的是經過修復重新煥發生機的。
不久前有個富商出高價想要收購木雕博物館,阿江先生拒絕了。他說,他只是想為清邁收集回憶。
是的,這里的一切都關乎傳承。每個人都試圖讓這座城市的歷史完好無損,讓這座城市的現實更加恬淡透明。
是的,這里的一切無關速度與成就。如果你只是匆匆而過,那來到這里可能有些可惜,因為她有太多安靜、緩慢的美你無法窺見。
雖然我未曾在她的歲月里出現,但她卻一次次在我的夢里浮現,讓我擁抱她的欲望越發強烈。
清邁,只是談及旅行時的一個例子。
如今,旅行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去細細品味,有充足的時間,無明確的目的,帶著一顆閑適的心,在旅途中期待與這座城市的邂逅。另一種是走馬觀花,時間緊,行程滿,沒有太多閑情逸致,只是來過就好。
你的旅行因為什么而開始呢?
你的旅行大多是哪種呢?
你每到一個地方,到底想要知道什么,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旅行,大概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在旅行中的所觀所聞必然會引發許多所思所感。這些可能是平日里你從來不曾觸及的,當旅行使你發現了更真實的自我,你的生活可能會大大變化。
旅行,也是一種逃避,逃避現實中的不愉快,逃避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亦或逃避長大。也許短時間內你會忘掉試圖逃避的人或事,之后不得不回歸到現實。或者干脆一逃再逃,旅行中遇到自己熱愛的美好,然后,把夢變成了現實,安居其中。
旅行,還是認識一個城市的方式。這方式有很多種,看你喜歡哪種方式,又試圖揭開她的哪一面。
我曾去臺灣的時候,是跟團游,一次晚上自由的時間,我和同伴坐出租車出去轉轉。司機聊天中告訴我們,大陸游客來到這里,所見到的并非真正的臺灣,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臺灣。
是的,你每次所到之處,看到的只是她的一面,她還有許多不同的面貌,可能是你想方設法也無法企及的。也許是錯過,也許是有遮蔽的障礙。
無論旅行中你有沒有如愿,見到你日思夜盼的秘密花園,都可以慢下腳步,去發現你可能會深愛的每個瞬間。即便你與她只是短暫的邂逅,也可能是生命為你私人定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