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舍離的概念顯而易見,讓自己輕松舒適的收拾物品。如何做,具體如下,
通過時間軸和關系軸來判定是否當下能用;先在腦袋里進行分類;扔掉或者除掉不必要存在的東西,33原則(先分三大類,每一大類分三小類,三小類最后分單獨的三類)進行分類整理剩下的,通過這種判定方式來斷絕即將進入視野的不需要的東西。
接下來是這本書的摘錄。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這東西還能使,所以要留下來”,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主語永遠都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收拾,是一種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
收拾就是要們心自問某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實有關系,進而對物品進行取舍、選擇的過程。
從關系軸和時間軸看物品
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里。
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在這樣的過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注篩選與自己時間軸和價值軸相關的并且必要的東西。去掉丶扔掉不相關的東西。永遠記住主角是自己。
“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先診斷出物品從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過篩選物品的行動,實現自我完善,這就是斷舍離的精髓。
注其實雜物不僅僅是現有的實物,還有占用時間的一切拉圾。所以對于有限時間的自己,排除新的時間占用垃圾,舍去現有的時間垃圾,主軸目標性。
自我貶低。
要不還是別扔了,說不定什么時候會用到呢。”這就是正視迷茫的開始。因為迷茫,所以總是不能把東西干脆利落地扔掉,身邊的東西仍然還是很多,很雜亂
不過,斷舍離還有更高的目標——和物品交朋友。也就是說,下一步要開始做精挑細選的工作了。這才是真正的高級、大師級的水平。
要是這么想,你所做的一切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這個簡單的動作就能磨礪你的內在智慧。不管是食物還是居住環境,我們都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行動,保證它們是正確的、讓我們覺得舒適的,我自己也正處于這樣的磨礪過程中
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記了“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品位”。
不用的東西
還在用的東西
充滿回憶的東西
因為充滿了懷念與回憶,所以總也丟不掉,是擁有強大能量的東西。
除掉廢物、垃圾、灰塵,就能徹底除掉停滯運與腐敗運。
不要把重點放在非日常上
在斷舍離中,基本上沒有“客用”這種觀點
。最后,我終于通過“毀滅證據”,完成“無罪釋放”,獲得了解脫。
居住環境是憑借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環境。要打造出能夠款待自己的空間。
先從整理頭腦開始
——斷舍離的思考法則
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
注斷舍離第一步,思考,判斷有用與無用。
需要確認能不能把對方叫做朋友的階段。這個階段,就要引入時間軸的概念了
選擇死黨,也就是只選擇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歡的東西的階段。
注選擇死黨
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注思想容易分歧的地方就是能不能用與要不要用的決定分歧。!!!
在大多數的整理術、收納術中,“掃除”的意義都是含糊不清的。我在斷舍離里,“掃除”分為收拾,整理,以及表現為掃、擦、刷的打掃。
你舍不得扔掉的東西,是不是一年十二個月有半月都派不上用場呢?
注二八法則,二十在現有的使用,八十未知的使用。
“對亂糟糟、沒有收拾的住所的不滿”是強大的原動力,而現在會更多地面對自己更深層的內在世界了
希望你不要認為“可惜”是不用扔東西的赦免令,而是對物品的愛惜之情。
斷舍離衍生出了很多副產品,“選擇力”就是其中之一。斷舍離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選擇,再選擇的過程,而選擇所依據的標尺會根據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過,標尺應該盡可能地簡單,因此,分類也應該是進行最小限度的分類。
從“怎么看都是垃圾”的東西開始下手
在斷舍離里,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請參照彩圖)。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間,是因為這會讓人有把它收拾整齊的欲望和心情,空出來的那三成空間就能成為物品出入的通道。這也算是一種環境影響論,因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們就會想要把它們收拾整齊。
假設說根據總量限制原則,你只能留下五件特別喜歡的東西,那么你首先就得實施“斷”,只允許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進到家里。
如果你入手了新歡,就得放棄之前排名在最后的東西,就像這樣不斷地循環。如此循環往復,自然
就只剩下排名靠前的東西了,而且自己斷舍離的層次也會隨之提高。這樣做下去,你的目標就會越來越清晰,不會再搞不清重點。這樣一來,也就能夠培養出“永遠都只用最好的五件東西的最棒的我”了。
這里所說的自由,是指選擇的自由。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鮮就是最重要的。
就拿斷舍離來說,首先出現的是斷與舍這種自我肯定、恢復自信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里,人的觀念會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
最容易理解的是,你會發現,一直以來都以為是自己的觀念的東西,其實是父母的觀念,或者是身邊其他人的觀念。像
這樣,通過物品,確定自己本身真實的價值觀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之后就能進化到下一個階段。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處于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是為斷。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是為舍。
物品處于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美感——是為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