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老媽一聲不吭的就三亞回到八所,說什么老大趕她走,她不能再留了。又說她想來海口,我們也不讓她上來,氣鼓鼓的帶著玥玥回八所了。
60多歲的人,年紀一大把了,心里還死死的懷著激烈的抗爭意識,平時一看電視就看抗日片也維持了這種意識吧。這種心態和意識,隨時都可能投射到現實生活中,平時別人犯了一丁點的錯或哪里看不順心了就張口說個不停,一點口德都不留,身邊的人就有得受罪了。真不知道這意識是怎么積累起來的?
老媽說出的話就是很傷人的,口無遮攔的什么話都能說出來。老媽沒讀過書,但以前的農村婦女有幾個讀過書,別人可沒有這樣的。從小到大在家里就是一直聽著這挑剔、埋怨的話語長大的,誰讓老爸不爭氣呢!
其實,老媽在三亞呆了兩周以后就想離開了,她提了幾次這想法以后,老大就順她的意說你想走就走吧。在老媽那,這話就理解成要趕她走了,你兒子是什么人你都不知道,還有什么好說的。想來我這兒,但是幫大嫂帶孫子才兩周就說要走,說不過去。我就建議她們呆滿一個月再上來,太快就回去了算什么幫忙帶小孩嘛,在老媽那,這也理解成兒子不給她去海口。
所以,昨天回八所的時候,我已經準備好好聽老媽說上一通了。
回到老家進門后,老媽就過來了,開始對我訴苦,說的很帶勁,感覺有人聽她把滿腹的苦水全倒出來已經讓她很舒心了。可惜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用心聽她說,自己一邊在整理衣物一邊走動。
老媽也沒有“放過”我,跟著我從房間到陽臺,再到樓下,一直圍繞在我身邊說著她受的“委屈”。我是明白人,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但沒有假裝很認真的聽老媽說,而這點老媽也沒有在意。其實,我應該坐下來好好的聽老媽說說,把肚子里的“委屈”全倒出來,她心里受舒坦一些的,這也是心理療法的一部分。
后來,老媽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嘮叨開了,我和玥玥在陽臺上,為了盡量不讓老媽的埋怨影響到玥玥,我就對玥玥說:“當奶奶嘮叨的時候,你不要放在心上,奶奶說過了也就算了。奶奶叫你吃飯、睡覺等你要聽話。”
結果呢?老媽聽到了,又把這話當成了我叫玥玥不要聽她的話,于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從言語上對我進行攻擊,說出的話語非常的犀利、狠絕,一副要與你斷交的樣子。這個時候造成不能與之交鋒,否則更會激起其更大的斗志。
我想,老媽的潛意識中缺的就是這種斗爭吧,好像她的內心深處就是在渴望著斗爭。看抗日片到精彩處,她有時候就狠狠的使勁加油,咬緊牙關、表情緊張。如果真有一場這樣的斗爭,將會給她一場新的洗禮——是被毀滅還是獲得感悟新生,抑或是增加這種意識,那得看個人造化了。
老媽認為我叫玥玥“不要聽她的話”后,就叨叨不停的說你要帶她去海口,免得我教壞你的小孩。我聽也無所謂,主要是影響到玥玥的情感和心理。她對玥玥說我們不讓她上來海口,那小孩子能有多大的辨識力?
當我在收拾行李的時候,玥玥跟在我身邊,知道我要走了,眼圈紅紅的,她伸手去擦了一下眼睛上的淚花,她是舍不得爸爸啊。我把她抱著懷著安慰一下,告訴她下周媽媽就回來了,很快就可以上海口來了。
這時候老媽又出現了,說要帶玥玥下樓去換衣服跟著爸爸去海口,真是過分。我平靜地勸老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這是很傷害小孩子的,可她還是當著小孩子的面嘮叨了幾次。
我一般不會與老媽爭吵,實在忍不住就反駁幾句,結果往往是激起她更進一步的無理智的反應,所以我也就適可而止的說上幾句而已,更多的時候就遠離她,聽不到心不煩。
這個時候老媽居然當著孩子說這些——以前也說過一兩次,我真有點生氣了,但爭吵對孩子是傷害最大的。我抱著玥玥,輕聲說:“奶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一直說個不停,她說過了也不放在她心里的,不要在意。女人呢到了50多歲的時候一般就心情不太好,說這說那,說過了也就算了。以后媽媽到了這個年紀也會這樣,你到了這個年紀可能也會這樣哦。”玥玥聽到最后嘴角微笑了一下。真懂事,我再抱緊她。
我知道家庭環境對小孩的影響很大,所以在一歲多的時候我們自己帶玥玥,只是想讓玥玥脫離老媽和妹妹經常吵鬧的負面環境的影響,寒暑假才放回老家給老爸老媽帶。讓他們在三亞多呆些時間也算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在大點的和諧環境中生活對小孩子會好一點的。可惜大人們不會處理小孩子間的打鬧和小矛盾,和諧注定不會存在。
人的心智發展如何是看個人的造化,但每把心鎖都會有一把鑰匙,只要有人找到這把鑰匙就能打開。傾聽、耐心、冷靜的交流是最好的尋找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