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特意去查了一下百度詞條,我想知道,有關格局在網絡中的段子跟我在書中讀到的會不會有什么差別?
然而呈現出來的基本是:“格局生涯”、“格局逆襲”、“格局的經典語錄”、“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人生格局決定布局”等非常積極正能量的詞語,于是我可以放心的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畢竟,格局是一個優秀的詞語。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本書,《格局》。封面上的一句話,我覺得可以概括全書的主題:“人生這盤棋,首先要學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馬云的格局告訴我們: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時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為重要。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重在格局。
巴菲特說: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么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所以,看一個人的結局,在格局。
《格局》這本書的作者:何權峰
被譽為中國臺灣的“拿破侖”
他是最貼近人性的心靈勵志作家、醫師兼作家,1995年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志》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后,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于是改變了方向,開始寫一些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已出版四十多本心靈勵志書。
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百度百科是這么定義的:格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é jú,格是對認知范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范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范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這跟作者開篇所說的“思維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是不謀而合的。
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其貌不揚,簡單不華麗,大小厚度都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開本,而且重點是文字排版很小,書本很厚。讓人一看就很無感,畢竟會覺得看起來很費眼力。但是翻開第一頁,我就決定收入囊中。
這本書一共分為八個部分,分別是:
part 1、你怎么看自己
part 2、你所認識的人
part 3、你說的每句話
part 4、你給人的感覺
part 5、你做事的態度
part 6、你經歷的遭遇
part 7、你的每個念頭
part 8、你的所作所為
最終通過這八個部分告訴我們:
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
看一個人的品格,要看他的好友;
看一個人是否好命,要看跟誰比;
看一個人是不是天才,要看擺在哪里;
看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贏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
看一個人的結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看完此書,粗糙總結一句,你所想所思所說,就是你期望得到的。此書適合想成大事者,更適合悲觀的人。
接下來,我從本書中的兩個方面跟大家做具體的分享,分別是:你怎么看自己、你做事的態度。
第一部分:你怎么看自己?
韓寒說:“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聽到和做到之間還隔著千山萬水,聽的永遠是別人的故事,做才是自己的經歷。如果你不去經歷,將永遠不會懂得。
No 1、發現自己的天才
你怎么看自己?書中說:人對自己的看法是由別人決定的,你相不相信?
假如說,你有個老愛批評、貶低你的親友、師長、老板或男/女朋友,不用多久,你可能就會開始透過他們的眼睛來看自己,然后真的表現得如他們所說的一樣。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比如說,你有一個工作匯報,開始前,你的老板跟你說,每次你的工作匯報都啰啰嗦嗦一大堆,沒有重點,估計你這次也跟之前分享的一樣,沒有價值,所以你就簡短說明,不要浪費時間。那么你的第一定位就是自己的分享反正沒有價值,所以就草率結束算了。
這不自覺間就埋沒了我們進步的機會和才能。所以,為什么要聽別人的呢?這些人很可能也是從別人那里得到的對自己的概念,像這樣連自己都不清楚的人,又怎么能夠了解你?
任何鳥都可以飛過你的頭頂,但它能不能在你的頭頂筑巢,全憑你自己的決定——你也可以創造自己ID奇跡,關鍵要發現自己的天賦使命。
No 2、你看重什么,什么就有價值
大部分人做事情只看what,少部分人看how,只有極少數的人會看why。
比如說,老板交給你一件超出你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干,而且長時間讓你干。
看到what的人會覺得,這不是我的工作,老板分工不合理。
看到how的人,那我努力把你交給我的事情,我應該怎樣去做好,我盡想辦法,但時間長了,還是會有情緒。
只有一小撮看到why的人一開始在遇到這件事情就思考:
老板為什么把這個工作交給我,而沒有交給別人?老板沒必要和我過不去呀,而且這個工作又這么重要。為什么老板有長期讓我負責這件事?因為老板認可我的工作能力。
后來事實證明,沒有情緒又把老板交代的差事做得妥妥當當的人獲得了升遷。
這就是格局。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
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往往能決定這個人一生的走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就是此理。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才是決定你能站多高、走多遠的主要因素。
你看中什么,什么就有價值。格局小的人,會無限地放大委屈,自怨自艾;格局大的人,則會把委屈當作人生的必修課,負重前行。人活著就要經歷必要的痛苦,挺不過的,便在痛苦里死去;挺過去的,便涅槃重生。
基于這么一個觀點,你所想的會成真,無論是好的或者不好的,你害怕的和希望的,只要你相信了,就會成真。由此,你希望成為樂觀進取的人,你相信你自己能成為樂觀進取的人,并以樂觀進取的態度去做人,最終也就成為了樂觀進取的人,這就是你所想成就所愿。
所以,你看重什么,什么就有價值。
No 3、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一般人多多少少都不怎么滿意自己的外表。對你來說,不滿意的地方有哪些呢?身高、膚色、鼻子、腿部、腹部、臉型等。大多數人只要有一兩項不滿意,就會貶低自己的價值。很少人會這樣告訴自己:“這就是我,我長得就是這樣!”
還記得,之前,臺灣著名藝人小S(徐熙娣)擁有姣好身材,比例也非常好,為了維持好身材,她一直都非常自律,鮮少放縱自己大吃,不過有一日晚間,她卻在社交網站上崩潰透露,自己想吃很多東西,但為了身材卻只能忍住,讓她非常崩潰并直呼:“每次想到這些美食的時候,都好想退出演藝圈喔。”
想想,既然上天給我們不同的外表,而這外表就是你我的特色,也就是“你之所以為你”的原因,為什么不大方的接受呢?
No 4、如何愛自己
你曾覺得自卑或矮人一截嗎?若是的話,仔細想想:你是在和誰比?那些看起來漂亮、聰明或有才藝的人,對嗎?
假如你喜歡跟人比,你將很難快樂。隨便拿起一本雜志,你就會看到有人比你有錢、比你苗條、比你時尚。看看你身邊,總有人看起來比你有自信、比你有才華、比你成功、擁有的比你更多……如果你持續比較多話,你注定是挫折的。
你在羨慕別人,或許別人也在羨慕你
例如,“海豹人”尼克·胡哲,他天生沒有四肢,只有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盡管身體殘疾,但父母并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八歲時,胡哲的父母把他送入小學。因身體殘疾,胡哲飽受同學的嘲笑和欺侮。然而他并沒有從此放棄自己,在胡哲19歲的時候,他打電話給學校,推銷自己的演講。被拒絕52次之后,他獲得了一個5分鐘的演講機會和50美元的薪水,開始演講生涯,最終成為勵志演講大師,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舉辦1500多場演講,影響了數以萬計的想要輕生的苦難之人。
與別人比是沒意義的,你應該跟自己比,看自己是不是盡力了,是否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No 5、你是否放對了自己的位置?
一支巧克力冰淇淋,含在嘴里,感覺津津有味,然而如果有人不小心,把它掉在你的衣服上,你就會覺得惡心。
一雙昂貴的名牌球鞋穿在腳上,會讓你高興,但要是有人將那雙鞋擺在你用餐的桌子上,你就會不高興地說:臟死了!
可見美好的東西,要是放錯了地方,也會被人厭惡。
——何權峰《格局》
我們經常聊到平臺的話題時,都會用一瓶礦泉水來舉例,這瓶水如果放在雜貨店就僅售1.5元,但是放在五星級飯店,將會價值30元,這就是擺放的位置不同,價格不同。
神經質,放在合適的地方就會變成細心敏銳;急性子,放對地方就變成積極進取。富蘭克林說:“寶物放錯地方便是廢物。”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找準方向很重要,單位用人也是要發現員工的特殊才能,于是才能才盡其用,創造更高價值。
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被賦予了一項禮物:一個特別的優勢和才能。而我們的任務便是去發現、培養及善用它。天賦就像一張支票,除非把它兌現,否則毫無價值。
No 6、格局決定一個人的結局
林肯有句名言: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成就也是如此,絕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懂得放下心中的“不可能”,才能釋放生命的“無限可能”。
我們想象一下大海,大海多么豐裕,而海中所蘊藏的,人人都可以得到,就看你手中拿著怎樣的器具盛載。如果你只拿一個小鍋子,如何能抱怨海洋吝嗇呢?人生也是如此。
第二部分:你做事的態度
一個人最可悲的并不是他輸了,而是他本來會贏。
當人自視甚高,能力有不錯時,往往缺乏耐心;而耐心不夠的人,只想逞一時之快,很容易半途而廢,而由于根基沒打牢,所以往上發展的空間有限,最后成就也就非常有限。
有人說,想玩要趁年輕,讓人生是彩色的,然而如果你急著把人生的顏料隨便揮霍,接下來的人生很可能只剩黑白。
No 1、先做你應該做的事,才能做你想做的事,先完成再完美。
你想達成愿望,就必須先學會自律。就比如說,你想成為一個作家,你就必須要有大量的積累。寫作需要很大的自律,你必須日復一日,每天下筆前都要用心思考,所要寫作的主題、大綱,分心的人是無法寫出作品的。
你想學會演講,首先你要不斷的霸占舞臺,不斷的讓自己站在眾人前,讓恐懼演變為習慣,并且要不斷的學習模仿演講達人們的演講稿,不斷迭代,不斷的讓輸出倒逼輸入,讓自己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把每一次登臺都當作最后一次,無準備不登臺。
生命中,有哪一樣美好的東西是輕松得來的?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時你就必須要約束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唯有,先做你應該做的事,將來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事。
No 2、你的時間用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我們經常慨嘆時間游走的很快,也總會說:人生很貴,請別浪費。人生唯一不能重演的曾經,唯一不能再來的是生命。所以,重視你的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
有句話說的好,時間像一張網,你撒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堅持的路上從不擁擠,因為能在這條路上同行的人本就不多。
想想,如果你每天用一個小時寫作、演講練習、閱讀,一星期背完7篇稿,看完一本書,一年你將積累多少財富。你從中獲得的知識,將使你與同儕(chai二聲)有別,不論你從事哪一行業,都會使你居于上風。
同樣的一個小時,我們也可以去刷劇、刷綜藝、去看天上的星星;我們可以抱怨時間匆匆,后悔流逝的過去,也可以善用時間,創造美好的未來。
生命的結構很簡單,就存在于每一個小時里,當我們用每個小時去做比別人更有意義的事,就會比別人有更豐富的生命。
No 3、我不是不會,只是還沒有學會
“我不行、我辦不到、我怕做不好!”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人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一直害怕自己會犯錯,因為不去嘗試,又怎么知道結果是什么?
比如,黃渤在今天成為“票房神話”之前,他唱過歌、跳過舞、組過組合、開過小工廠、做過小老板,這些角色都是以失敗告終,可也正是因為黃渤做過這些工作,見過形形色色的人,造就了他一身的本領。他沒有顏值可以揮霍,唯有勤奮和不懈努力拼搏。從2015年到2016年黃渤由原本的“30億影帝”升級成“50億影帝視帝”,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前些日子,黃渤更是憑《青島往事》在第19屆華鼎獎中國電視劇百強最佳男演員的殊榮收入囊中,這也是他演藝生涯的首座華鼎視帝,與他同臺競技的有胡歌、王凱、霍建華、吳秀波這些顏值與演技并存的當紅大明星,這說明了什么?就是在逆襲的路上從不后退,什么是人生逆襲,不過是瘋狂努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格局指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只會盯著樹皮里的蟲子不放的鳥兒是不可能飛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裝滿了山河天地的雄鷹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間翱翔!
其實人生的格局就在你怎么看自己,在你所認識的人,在你說的每句話,在你給人的感覺,在你做事的態度,在你經歷的遭遇,在你的每個念頭,在你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