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電影《嘉年華》,看之前我一方面看了各種影評,覺得這樣的電影應當被看到,一方面自己又覺得太沉重不敢去看。最后還是硬著頭皮進影院看了,看完確實是難過的。
故事中有三個女孩子,被性侵的小文和新新是孩子,掌握證據的賓館服務員小米其實也是個才15歲的孩子。
小文父母離異,事發之后律師問小文的媽媽那天晚上小文沒回家她知道嗎?小文的媽媽支支吾吾,最后才承認,自己當天晚上兩點多才到家,回來就直接回房睡了,并不知道小文的情況。而小文的爸爸,從小文的媽媽口中可知,他一年也難得回家一次。而知道小文被性侵后,媽媽第一反應是沖出去給了小文一耳光。后面可知事情是新新說出來的,小文從一開始就沒告訴媽媽,她早就猜到媽媽的反應,在她看來媽媽不是一個能夠保護她的人。
媽媽不僅沒能保護她,甚至給她造成了二次傷害,那一耳光仿佛給她打上了烙印,她明明是受害者卻成了大人眼里做錯的那一個人。媽媽從衣柜里扯出她的漂亮裙子想要撕毀,她哭著去搶去阻攔,那是女孩子最珍視的美麗啊,最后她坐在地上努力把裙子都抱在懷里,想要保護它們,媽媽沖上來把她扯進衛生間,剪去了她的長發。原來最大的錯是她是一個女孩子嗎?錯的是她的長發和漂亮裙子嗎?
在離家出走時,她總是帶著自己的小金魚,因為沒有人保護的自己很可憐,所以她不要讓金魚也孤零零地可憐嗎?
見到爸爸時,她也沒有告訴爸爸發生了什么。她內心十分無助,但是卻孤獨地找不到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保護自己。
女律師發現了這點,當小文再一次被問詢,王警官問起啤酒時,小文和律師都意識到了王警官不是站在他們這邊的人,小文借口上廁所走了出去,小文媽媽只顧著和王警官爭吵并沒有注意到她的不對。女律師去衛生間找小文,沉默的女孩抱著自己蜷縮在雜物間里,她脫了外套裹住她帶著她離開這個冰冷的地方,她看著小文:“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好嗎?”
再看新新的情況,犯罪的是新新父母讓她認的干爹,新新爸爸需要巴結的人。事發后新新的父母比小文的媽媽冷靜多了,后來也是他們找小文的爸爸談和解:孩子已經這樣了,告贏了他也只是坐幾年牢就出來了,可是孩子什么都得不到啊,應該讓他負責孩子以后的教育,給孩子轉學到好學校!聽起來好像是這么個理,失去的拿不回來了,為什么不盡量給孩子爭取一點利益?可是孩子的傷口還在那兒啊,一直接受罪人的錢以后還能抬得起頭,說不定以后還要被拿著這點做把柄被再傷害,這輩子都不會好了。
新新對于自己遭受了什么其實一直都是不太明白的,她缺少基本的性認知,連自己是不是被侵犯了都不知道。事后她只是覺得流血了肚子疼跟同學要了痛經的藥來吃,相比于小文的失魂落魄,她更多的是懵懂無知,只知道按照大人說的去做,甚至在醫生作偽說他們沒遭到侵犯時,她很開心地去跟小文說:“醫生說我們沒事。”小文默不作聲,聽到外面發布會說他們沒有遭到侵犯時,她默默落淚,而新新已經跟著爸媽回家了。
新新的父母接受了和解,他們覺得給女兒爭取到了賠償,其實這賠償到底是給誰的?不過是給新新父母的罷了,減輕了他們養育子女的負擔,那么對于新新呢?她連自己遭遇了什么都不知道,就被父母代表選擇了原諒,但是她會永遠不知道嗎?她會長大,會明白這些,到那個時候她在想起小時候遭遇的這些,該是什么樣的心情,會有多痛苦,可是到那個時候一切都無法挽回了,她再也沒辦法為自己做什么了。
前些時候看《今生是第一次》,女主是助理編劇,險些被副導演性侵,事后編劇約她一起吃飯,到了才發現導演和副導演也在,三個人一唱一和、輕描淡寫地跟女主道歉,讓女主原諒,女主茫然地看著他們最終怒了:“你們在做什么,導演和編劇你們為什么要道歉,為什么要說原諒,受害的是我啊!”“走在路上被石頭砸到,我正在留著血呢,背著我往醫院跑才是努力吧,說你沒有流血,你沒事,所以繼續走下去吧,這樣強行拉著我往前走,這樣算是努力嗎,被害者已經流血流到要痛死了......”
那些被代表的孩子最后真的會過得好嗎?我不知道,但至少半年前還有一個悲傷的例子——臺灣作家林奕含,這個女孩因為父母的面子被迫忍氣吞聲沒能追究性侵者的責任,甚至和小文一樣遭到父母的責罵嫌棄,她努力長大,可是年輕貌美、才華橫溢的表象下依舊是一顆早已千瘡百孔的心,十幾年過后她仍然生活在當初的噩夢里,和喜歡的人結婚了卻還在自我嫌棄,最后只能以死來尋求解脫。
再看小米,她聰明世故,懂得自保,懂得為自己爭取,若不是那張稚嫩的臉,誰能相信她只是個孩子呢?可是她確確實實只是個15歲的孩子,一個13歲從老家逃出來四處漂泊的孩子。
她是一個向往美好的孩子。新新丟在賓館的假發,她小心地藏在枕下,被小鵬拿走假發是她唯一一次在人前毫不掩飾自己的在意,顧不了那些小混混的戲弄,甚至不顧危險地爬上廢船去想要奪回她的所有物。莉莉想要她幫忙關門時,她故意瞇眼裝睡,莉莉拿了一支口紅敲敲床沿她便爬了起來。她也總能在莉莉身上發現新多出的飾品,那是她所向往的。海邊的瑪麗蓮夢露,她拍了又拍,在夢露的腳下徘徊,撫摸她涂著鮮紅指甲油的腳趾甲。她再怎么假裝堅強也終究只是個小女孩,也像小文和新新一樣想要變得美麗。
她努力像個大人一樣去復雜地生活著,可是本質上還是天真。律師找她問話,她要一百,給五十甚至五十還沒遞給她,她也說了。小鵬說辦身份證要一萬塊,她信了,后來去敲詐劉會長也只敲詐一萬塊。
所以她還是敗給了已經徹底壞掉的大人,劉會長派人跟蹤打傷她并搶走了手機,而賓館也回不去了,經理發現她帶律師進了案發的房間所以辭退了她。真的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了吧。
她捂著肚子坐在醫院的病床上,額頭上還有血,卻跟律師說自己不想離開這里,“這是我呆過的第十五個地方。這里暖和,要飯的也能睡個好覺。”她想要的很簡單,能夠活著,凍不死,露天也能睡個好覺。我想起小文離家出走的那個晚上,家不想回,找不見爸爸,她抱著金魚蜷縮在夢露雕像的腳下,枕著書包睡了一夜。那個夜晚若是沒有那些復雜的事情,聽著海浪聲吹著風睡在星空下也是美好的吧。
電影最后的結局,小米一身白裙坐在房間里等待小鵬安排的大老板的到來,她拿起莉莉給她的耳環想戴起來,電視里在放新聞:小文和新新的案子,最后造假的警察和醫生以及作案的劉會長都被抓了,真相沒有被掩蓋。她突然站了起來,看看外面全是小鵬那伙小混混看著,她從后門逃走了,砸壞了鎖騎著電瓶車行駛在公路上,整個電影畫面都仿佛逐漸亮了起來。
電影里我們等到了一個好的結局。
小文和爸爸一起清理小路上的樹枝,爸爸不讓她碰,“別被戳到了!”她站在一旁,看爸爸伸腳去踩扔到路旁的樹枝,于是她也去踩,兩個人互看著開心地笑著,踩樹枝也成了父女間愉快的游戲。她終于也是一個被愛被保護的孩子了。
可是這結局多突兀,只是通過電視新聞的旁白音就告訴我們前面所有的黑暗都已經被推翻了,仿佛是為了給我們一點希望硬拼上去的。其實,電影外的世界里真的很難有這樣一個結局。
關于兒童性侵,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中國遭遇過不同程度性侵的兒童估算有2500多萬,
年紀最小的孩子只有幾個月大!
不僅女童,男童被性侵的比例也較高,
大約每100個里就有8個曾遭遇過。
而且,87%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這里面,能被我們知道的有多少,已經報警處理了的有多少,壞人能得到懲罰的又有多少,父母事后好好保護了孩子的又有幾個?甚至,可能很多孩子沒有基本的性知識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侵犯了的又有多少。
《嘉年華》不會成為中國版《熔爐》,因為它最終沒能引起官方的關注,觀影者寥寥,能有多少人因這部電影意識到孩子們處境的危險呢,政府也并沒有因此作出任何保護孩子的舉措,我們看到最后所謂的好的結局只會內心更沉重,因為現實比電影可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