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甄嬛傳》與《羋月傳》的人應該都會發現這兩部戲有個共性:臺詞頗具文言文的feel。換句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臺詞都很有文藝范兒。但是,為什么《羋月傳》卻沒有像《甄嬛傳》那樣掀起一陣電視劇浪潮呢?
文化鴻溝無法逾越
眾所周知,《羋月傳》是以戰國時期為背景而展開的一部戲,戰國時期的文化與現代文化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羋月傳》中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想必只能引起少部分深入了解過中國古代文化的人的共鳴,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出中國古代文化正在人們心中慢慢淡化,倘若如此,那可真是一個噩耗啊!相比之下,講述清朝后宮嬪妃們之間相互爭斗的《甄嬛傳》就更容易虜獲人心,畢竟清朝文化與現代文化差距相對來說較為小,因此,《甄嬛傳》相對于《羋月傳》更容易深入人心。
劇情復雜度更高
《甄嬛傳》劇情:女主角甄嬛意外進宮,憑借著自己的才貌深得皇帝的喜愛,接著在經歷了喪子、禁足以及不信任之后毅然決然地選擇離宮,本無心回到那紫禁城卻不料身在寧古塔的父親卻深處困境,再加上得到果郡王陣亡的消息,又再一次選擇了回宮,然而,歸來的熹妃卻不似當年那般單純爛漫,智斗華妃、皇后,最后成為了后宮最終贏家。
《羋月傳》劇情:女主角羋月雖為楚國公主卻因娘親媵妾身份以及霸星傳言而不受人尊重,因做了楚國嫡公主羋姝的媵妾而來到秦國,羋月愛好讀書,才情胸懷與一般女子不同,因此博得了秦王贏駟的喜愛,秦王待其如父如兄,羋月因此生情,然而這段感情卻抹殺了自己與羋姝多年的姐妹之情,待秦王贏駟歿了之后,羋姝便將羋月母子送往燕國為質,羋月歷經困苦折磨之后回到秦國,成為了中國首位女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首位太后。
說白了,《甄嬛傳》所講即為后宮女子的那些事,而《羋月傳》卻講述的是戰國時期的那些事,前者劇情無外乎于爭風吃醋、設計陷害等,而后者劇情卻不僅關乎到后宮女人之間的爭斗,也關系到國與國之間的爭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來講就是《羋月傳》的逼格更高,但是這卻恰恰是其沒有像《甄嬛傳》那樣火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又回到了上述所講的文化差距的影響,觀眾并未站在歷史的高度去看待《羋月傳》,從而導致觀眾的喜愛度不高,此外,不少觀眾在觀看《羋月傳》的過程仍不斷將其與《甄嬛傳》做對比,這顯然會讓觀眾對《羋月傳》的評價有所偏倚。
前期宣傳過度
《羋月傳》在開播之前便有各種鋪天蓋地的宣傳片,無論是超長片花還是《羋月傳》發布會,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觀眾對《羋月傳》的期望值,同時也降低了觀眾對《羋月傳》的最終評分,相比之下,當年的《甄嬛傳》前期宣傳力度適中,既未拉高觀眾的期望值,又達到了正常宣傳的效果,由此觀之,前期宣傳過度也是導致《羋月傳》沒有大火特火的原因之一。
以上僅僅是筆者淺顯的些許觀點,僅供參考。想要深入了解《羋月傳》的朋友可以觀看《羋月傳奇》,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羋月傳》拍攝時期的種種,不僅可以幫助大家理解《羋月傳》的相關歷史背景,還能讓大家對《羋月傳》有一種不一樣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