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來自湖北四川廣西寧夏河南山東貴州云南的小鎮鄉村
曾經發誓 要做了不起的人
卻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某天夜半忽然醒來 站在寂寞的陽臺
只想從這無邊的寂寞中逃出來
因為一首歌,看的一部電影。
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生活在繁重學業中,我們都奢望IQ155,148,142...這些數字中有能有一串屬于自己,總覺得那樣可以不再去面對枯燥的政史地、乏味的語法、晦澀的文言文。
我和吳未一樣有自知之明,從小學一時興起跑去聽奧數課,面對一堆猶如天書的公式一臉蒙圈,其他人奮筆疾書,興致勃勃時,我就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知道自己只是個平凡的人,也曾一度羨慕那些非常聰明上課不怎么聽課考試任何難題全都會的天才同學: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很漂亮的分數,能算很復雜的數學題,物理閉著眼睛也能考出好成績。但我從來都不是。
不同于他們肆意灑脫,我們的每一年每一天,匆匆忙忙的生活,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永遠考不完的試,永不盡頭的壓力。
吳未說:“我曾經想盡辦法,裝的和你們一樣聰明,我才不覺得那么害怕被戳穿。”
我們的少年時期,投入書本,縱情題海,沒有愛戀,沒有背叛,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如吳未般的自卑與掙扎。
不知道你們所在學校有沒有類似“強化班”這一概念,不管是家長亦或是同學,總是對其仰望,不惜代價,只求能進,似乎只要進入這類班級,就保準進入好的大學,擁有光明的前程。
我一朋友當初分班考試,因為運氣好,進入了所謂的強化班,可她和吳未一樣資質平平,每每倒數。
周蘭曾對吳未說:就你這智商,配做這道題嗎?回回考班里倒數第一,你配待在這個班嗎?我要是你,我早去死了。
吳未雖然無奈,卻也只是笑笑:你們開心,我就開心。
可她不是吳未,她真的很崩潰,她哭著和父母說,我不要待在這個班了,我要去普通班。
長輩苦口婆心,耐心勸說,直到最后甩下一句:別人都行,你怎么不行?
于是“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成為一個個自我安慰的借口。
然后,某天,我們抬起一直埋藏在卷子的臉龐,看向窗外深深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忽然覺得很孤獨。
如果可以,如果自己有勇氣,我一定要逃出去。
可是,那就只是一份簡單的妄想。
而吳未選擇了幫好友頂罪而被勒令退學的方式想來結束這一切,他累了,本就資質平平卻被母親偽裝成天才,本就是只懦弱膽小的羊卻硬被丟進狼群,還一直被作為“鯰魚”為那些天才兒童保駕護航。
許多年前 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
愛上一個人 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
“江依琳,我要帶你去看這世上最美的星空。”
“江依琳,我要與你荷塘月色,一起飲酒對弈”
“江依琳,我要和你仗劍江湖,裘馬一生”
那晚喝醉酒的小方、大法、麥克站在女生宿舍樓下,向女神表白,與此相對的是周蘭一個人坐在寢室,淚眼婆娑。她留起了麥克喜歡的長發,可麥克喜歡終究不是她,她親手剪短了自己頭發,想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即使她知道她心里仍存有幻想。
吳未其實在這一方面和周蘭一樣,都將這份喜歡埋在心底,沒有說出。
當小方、大法、麥克大膽表白時,他只是一個蹲在那里自言自語:等我回來,回來我就告訴你,我喜歡你。雖然直至最后他都沒有親口表達出來。
吳未離開,周蘭看到他的那份“情書”后試圖追上公交進行挽留,吳未卻不再回頭。
能認識你,喜歡你真好。
你那么高高在上,我那么渺小,不打擾,不去增加你的困擾,我站在遠處靜靜觀望著你就好。
也許以后想起你,心里還是會微微一緊,但就像過水無痕,終有一天變成一笑而過的美好回憶。
一別兩寬,各自歡喜。
祝你幸福。
當我和世界初相見 當我曾經是少年
結尾處吳未說:我一直沒能把書念好,也沒有成為我媽所期望的人上人,我只成為了我自己,簡單的奮斗著。只是,我再沒遇到過十五歲時那樣要好的朋友,也再不曾像那時候,如此不顧一切地愛著一個女孩子。
但他依舊是那個樸素、善良的少年,希望你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