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微軟收購時最后說了一句話:We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but somehow we lost(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諾基亞高管不禁落淚。說到這里,作為80后的我一種莫名的悲涼油然而生…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無數人為之扼腕嘆息,諾基亞到底做錯了什么?是諾基亞不懂得改變么?是的,但是我認為諾基亞應該改變的不止是產品,更重要的是‘定位’。諾基亞從風光無限到沒落包括一直到今天,他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就是能砸核桃,能擋子彈,就是 ‘諾基亞手機就是結實’。這就是他無形之中打造的‘認知共同體’,隨著時間的進步和發展,我們不再需要這樣的手機。所以他注定失敗。
認知共同體,一個在銷售界還無法準確定義其含義的詞語,近年來被頻繁提起。老羅更是夸張的說,喝奶有益于身體健康是一幫奶業巨頭共同打造的意識共同體,吃鈣片魚油也是企業不遺余力深深印入人民潛意識中的,實際這些對人體所需營養的補充幾乎沒有作用。我不置可否,這些東西肯定對需要的人還是有好處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企業確實已經意識到了共同體概念,并在不遺余力的打造自己的‘認知共同體’。出門你想到了‘滴滴’,外出吃飯你想到了‘美團’,轉賬你想到了‘支付寶’,甚至11.11號這樣一個普通的日子都被硬生生的打造成了‘全球購物狂歡節’ 一天成交額1207億元人民幣。這都是他們打造的認知共同體。在別人的認知當中不遺余力,不計成本的把自己像一個釘子一樣扎進去,并且不斷的往里深入,深深的烙入其潛意識,在用戶的腦袋里植入一個你來定義的概念,變成你的認知共同體,并且伴隨的用戶的不斷擴散會越積越多,你不想變大都很難。
同樣反觀近年來手機界不得不提的小米。有人說華為掌握核心科技,小米就是屌絲手機,核心技術配件都是買別人的。縱觀小米自成立以來的變化,從2012年喊出‘為發燒而生’ 到后來提出智能物聯網,手機可以連接一切到現在好像突然沒有什么口號了。反而只是不遺余力的推出一款有一款產品,不止手機,還有電視,還有涵蓋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的各種產品,統稱 ‘小米雜貨鋪’。您認為現在的小米還只是在關注其手機么,還在乎別人喊他是‘屌絲手機’么?小米現在全國已經有36家小米之家,您去其中任何一家看都擠滿了人,基本都是白領,學生等目前和未來購買的主力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 買點啥不知道選哪個牌子,只要小米有就先買小米的用吧。這就是小米目前打造的認知共同體。他所推出的每一款產品都好看,好用還便宜。款款都是爆款,至于如何打造產品又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意義了。小米未來5年預計開店1000家,剛剛又在小米官網上看到我們這樣一個四線城市居然有官方指定的零售店。這才是小米真正的發展方向所在。
打造‘認知共同體’是未來所有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趨勢,這是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只是操作的方法和體現的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在一般企業來說,打造認知共同體應該從打造品牌和打造爆款產品去著手改變,更重要的是要有這種想法去改變。未來企業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去主動打造一個有一個的認知共同體。因為現在是一個瞬變的社會,也是認知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去醞釀,要的是快速行動,不斷糾錯,找到認知,不計成本,不遺余力的楔入用戶的心中。然后等待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