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愿意承認,但是事實是我是一個低情商的人,本文也是對像我一樣的朋友提出一點建議。
這里先介紹一下語境。
我這個人是大學期間是學設計理論的。工業革命以來到信息社會到來之前的經濟模式叫產品經濟。意思就是一個資本家想要賺錢,一是提高產品質量,二是提高產品產量,三是提高產品的外觀。
一個產品(或者是設計品)其本身主要由兩大屬性,形式(就是產品的外觀),另外就是功能(產品解決用戶問題的能力)。
然后這里做個比喻,一個人的長相就是一個產品的外觀,一個人的能力或者稱“智商”就是產品的功能。為什么我們常說“顏值”很重要,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一看這個產品丑的很,根本不會買,即使這個產品功能強大。當然,特定情況下消費者會買比較丑的產品,因為消費者對特定功能存在需求。這里舉個例子,像打印機一類的產品,應該沒有人買的時候太在意外觀吧(這個例子可能舉得不恰當),更多的是在意其功能的穩定性和耗材的價格。所以有些人也愿意和丑的打交道,甚至在一起,因為這類人雖然長得不咋樣,但是能力強大(賺錢能力,思維能力,責任感)。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設計中現代主義風格。現代主義的核心就是“形式服從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我這個人蠻喜歡現代主義風格的,那種簡潔的設計感。
雖然設計品的外觀可以更改,但是一個人長相很難改變。抱著產品經濟的思維模式和現代設計的價值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著,堅信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當代社會的經濟模式不是產品經濟模式,產品經濟模式已經過時半個世紀或者更久了,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也受到阻礙(當然現代主義設計仍然是主流)。現在是商品經濟,就是一個好的商品不但要是一個好的產品,還要善于將自己推銷出去。
我這個向來不善于自我營銷(就是對事物主動的介入能力),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情感。即使我有好的想法,但是由于不善于自我營銷,導致別人對我的很多行為產生誤解。
再說商品經濟,也可以成為體驗經濟。就是說一個好的商品在功能方面不僅要強大,還要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說白了就是用著舒服。了解并理解別人的立場在交流和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式非常重要。抱有著產品經濟的我更多情況下將視角更多的集中在別人存在的問題上。
這里具體解釋一下,一般一件事出現問題我更喜歡從個人(行為主體)的角度出發來解釋問題。比如別人讓我幫他們找資料或者幫助學習,他們有時會問我,我為什么知道。我一般都是直接說“你上課沒認真聽,課外閱讀沒讀,當然不知道”。雖然從問題回答的角度講,我這個問題回答的太好了(我自己這么認為),但是事實是我這種帶有優越感的回答給人感覺就是相當不爽的。別人背后怎么議論我我很清楚(多看幾篇文章有什么好臭屁的)。
所以情商的核心就是給人帶來的感受。說實話(下面的觀點帶有強烈地偏見,中槍的人請不要生氣),我非常討厭高情商,低智商的人,就是每次說的都很好,但是辦事能力一點沒有(在我看來就是只會吹牛拍馬廢物)。當然高智商,高情商的人簡直就是我膜拜的對象啊。
抱著產品經濟思維模式的我,更側重于解決問題本身,對于用戶體驗問題根本就是無視,所以我在與別人交流的很多情況下會給人感覺不舒服,簡而言之就是情商低,雖然最后我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然后即使別人能夠認可我的辦事能力,對于說話和行為方式我估計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可。
產品經濟的思維模式就是低情商的思維模式。產品經濟下不太有產品包裝這個概念。說實話,我非常討厭商品經濟模式下包裝價值遠遠高于產品價值本身,非常非常討厭,例如天價月餅。可是這個社會不會考慮我的個人情感,這個社會的主流就是商品經濟模式。之前說了,一個產品的外觀就等于一個人長相(我們常說的“素顏”),除非你整容,一般難以改變。一個商品的包裝就是一個人的妝容。所謂化妝成女神,卸妝死,意思就是你買了一個產品包裝堪稱完美,可是打開一看我累個去,丑,質量還不怎么樣。對于自我包裝這個問題上,我是比較失敗的,有時連頭都懶得梳,其他方面更別說了。有時候有些女生會感慨為什么別人自身條件不好卻能找到很好的呢?因為她們都有一個特點善于包裝和營銷,就是會化妝還會說話。我呢,是既不會說話也不會包裝,就是情商低。
每天都在培養能力的我,是時候是思考一些外部問題了,不能跟不上時代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