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電影:末日亂世,宅男工程師芬奇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便造出來一個機器人“杰夫”,用途是日后照顧自己的愛狗“固特異”,并在前往金門大橋的途中輔導杰夫如何生存于亂世,以及生而為人意味著什么。
其實,這句話還是長了,豆瓣上的劇情簡介更短:
豆瓣上的這句簡介,并不十分準確,因為片中并沒有關于機器人杰夫如何“學習生活、愛情、友誼”的環節,而“作為人類意味著什么”卻是此片其中一個主題。
影片中,芬奇先后給機器人杰夫講的三個故事。想在此重述,與諸君共勉。
第一個故事:什么是信任?
這個問題是杰夫問芬奇的。芬奇想解釋“什么是信任”,卻不知道如何表述,于是為了幫杰夫理解,便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芬奇還是公司里的一位年輕成員。公司高層將他加入一個團隊中,但芬奇其實很不喜歡這個團隊,他覺得團隊里的其他成員都是腦殘。芬奇比較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自工作,從這可以看出芬奇的確很宅。
一次,團隊遇到了一個重大問題需要解決,團隊里的其他人都認為是硬件方面出了問題,但芬奇不這么覺得。最終,芬奇還是靠自己的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從這知道了芬奇的業務能力的確非常強。
隨后,公司創辦人來到團隊探望,竟能直呼出芬奇的名字,讓芬奇受寵若驚,畢竟他當時還只是一位新人。
創辦人拍拍芬奇的背,說道:“我聽說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辦法,是真的嗎?”
芬奇回答:“若是沒有我的團隊,我是做不到的。”
創辦人其實心知肚明,對芬奇眨了眨眼,然后跟大家說:“團隊合作,這就是關鍵!”
故事講完了,芬奇好像并不能理解。其實,這個故事其中的門道——“就是關于建立信任,還有讓其他人信任你”,恐怕真的只有人類才能明白,才能不露聲色的默然接受。機器人,恐怕永遠不會明白這個故事跟“信任”有什么聯系。
聯想起這些天還在看的另外一部劇集《逆局》,其中也有一段情節(警員任非查出記者季思琪在失蹤前發了一條短訊給警隊譚隊長,而譚隊長面對質疑卻不愿袒露真相,導致團隊信任崩塌),也是關于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的,蠻有感觸(那部劇集以后有機會再聊)。
其實信任,并不是一定要一直說真話,而是說我有可能會騙你,但你得相信我這樣做自有其道理,也許是為了幫你,甚至是為了救你。
而身處影片中那樣的末日亂世,其實對誰都不能信任!
芬奇和杰夫在遭遇到一次意外后,杰夫對芬奇說:我信任你。
芬奇聽了,給杰夫講了第二個故事:
“很久以前”,發生了一場太陽耀斑事件,臭氧層徹底被毀了,然后電磁脈沖讓所有電器都壞掉了。有些人躲了起來,鎖上了門,假裝這件事沒發生。但他們沒能撐很久,因為其他為了活下去的人,做了自認為該做的事——拾荒、為了僅剩的物資自相殘殺,直到什么東西都沒剩下為止。耀斑沒有毀滅人類,人類是自我毀滅的,饑餓會把人變成殺人魔。
一天,芬奇搜尋到一家超市,超市及周邊的物資基本上都被清空了,若偶爾撿到被別人漏掉的東西那就很幸運。芬奇在超市里找到了一袋面條。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出現了一名母親和她的女兒,她們的購物車里裝滿了東西,可見收獲頗豐。女兒大概只有8~9歲,背著一個小背包,手上卻握著一把槍。芬奇聽得母親對女兒說“要記得,不管看見任何人,都要用槍指著他們,做我教你做的事”。
芬奇害怕被母女倆看到,會被女孩開槍,搶走他的面條,于是他躲藏了起來,期待母女倆趕快離開。
就在母女倆準備離開超市之際,來了一輛旅行車,車上下來一位成年男子,與母女倆發生了爭執。女兒害怕極了,并不知道該把槍指向哪里,只是在哭泣。最終男子開槍打死了母女倆,搶走了購物車里的物資。
等到男子開車離開,芬奇來到母女身邊,一切都已經太遲了。此時,女孩的小背包中傳來動靜。芬奇打開背包,看到了里面一只瑟瑟發抖的幼狗,正發出細微的嗚嗚聲。從此,芬奇便收養了這只幼狗,并取名“固特異”(因為當時超市里在促銷固特異輪胎,也許該片有該廠商贊助)。
這個故事講完,芬奇問杰夫:“你聽了后,覺得還應該信任我嗎?”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末日亂世早已讓芬奇變成了一個懦弱的人。一個懦弱的人,是不值得被信任的。
當他們快要到達金門大橋時,環境突然變得好轉起來,隨處可見的蝴蝶和地上盛開的小花,都在預示氣候正常了,而芬奇的身體狀況也惡化到極致,無法繼續前行。雖然離金門大橋只有十八小時車程,但芬奇知道他已經無法繼續了。他穿上了一套嶄新的白色禮服,在看上去一片荒涼實則一片生機的沙漠中悠閑地和杰夫曬起了太陽。
芬奇保藏著幾張明信片,只有其中一張背面有字,這是一張有故事的明信片。機器人杰夫打破砂鍋問到底,于是芬奇便給他講了第三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開頭,芬奇沒有像前兩個故事那樣說“很久以前”,于是杰夫提醒了他。而這第三個故事,卻的的確確要比前兩個故事久遠些:
芬奇的父親好像是軍隊里的一位橋梁工程師,在芬奇出生之前就離開了,一直沒再回來。芬奇15歲那年,突然收到了這張正面是金門大橋的明信片,父親說希望有一天能見上一面。
芬奇工作后買了一套白色禮服,準備與父親見面時穿,而直到如今,父親都了無音訊。芬奇一直期待能去世界各地看看,卻無暇顧及,于是每當看到好看的明信片時,便買上一張,仿佛已經去過了一樣。這套白色禮服,成了芬奇離開這個世界前穿的最后一套衣服。
芬奇指著明信片逐一向杰夫介紹:倫敦的塔橋、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雪梨的港灣大橋、……其實,這些地方,芬奇都沒有去過。芬奇繼續對杰夫說:
人類其實是充滿了矛盾的,雖然可以從各種渠道能了解到金門大橋上有多少顆鉚釘、使用的攬繩有多長、橋有多高、……但,只有真正站在橋上,聆聽懸架攬繩在風中發出的聲音,才算是見識到了橋的魅力,才叫做體驗,是作為人類的一種體驗,那是人類的生活,不是想象。
故事講完,芬奇與世長逝,留下杰夫和固特異,一個機器人和一只狗。帶著芬奇的遺愿,杰夫帶著固特異來到金門大橋上,體驗了一把人類的生活后,開始了自己的體驗。
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和其他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了三大定律。而三大法則之間的互相約束,為后世的創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芬奇》這部電影中也有所體現。
機器人三大定律分別是: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沖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而芬奇在此三條定律之外,又加了第四條:如果芬奇不在,機器人必須保護狗的福利,且此指令優先于所有其他指令。
仔細品品,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的感覺?當狗遭遇危機時,機器人必須舍己救狗,哪怕是要對人類做出傷害!
最后,簡單聊聊芬奇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可以說是一位具有強大實力的演員,主演的電影基本上沒有撲街的。而且很擅長飾演這種獨角戲角色,二十年前的《荒島余生》也是他一個人在大屏幕上獨自表演,吸引著觀眾絲毫不覺得時間的流逝。
我也很喜歡他飾演的羅伯特·蘭登,不知道他還會不會繼續飾演這個角色?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