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瘦” 被捧為美的象征,受時尚潮流與社交媒體影響,厭食癥這一健康 “隱形殺手” 悄然現身。
厭食癥即神經性厭食癥,絕非單純的食欲不振,患者過度在意體重與體型,采取節食、過度運動、催吐等極端手段減食,體重遠低于正常水平,即便身形消瘦,仍覺自己肥胖,對“瘦” 的追求近乎偏執。
究其成因,社會文化影響顯著。媒體對 “骨感美”的宣揚,讓大眾尤其是青少年陷入對瘦的盲目追逐,錯誤地將瘦與社會認可、自信魅力掛鉤。家庭方面,部分家長對孩子身材過度關注、批評,加之追求完美、嚴格控制的教養方式,易使孩子在身材認知上出現偏差,進而采取極端節食手段。性格敏感、完美主義者也更易受外界影響,將身材與自我價值劃等號,因身材不滿而節食,最終陷入厭食癥。
厭食癥危害極大,身體機能受損嚴重,長期節食致代謝紊亂,心跳、血壓異常,器官功能衰退,骨骼密度降低、免疫功能減弱,女性還會出現月經問題。心理上,抑郁、焦慮、自卑、強迫等癥狀纏身,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狀態。社會功能也隨之障礙,學習、工作、社交皆受沖擊,成績下滑、效率降低、人際關系破裂。
擺脫厭食癥,需多管齊下。專業幫助必不可少,心理醫生借助認知行為療法,糾正患者認知與行為,營養師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家庭支持同樣關鍵,家人要給予理解關愛,調整自身審美觀念。社會各界也應行動,媒體減少極端瘦身材宣傳,學校、社區加強健康教育,重塑健康多元的審美觀念。讓我們以健康為美,遠離厭食癥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