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很多東西都有可能在下一刻就會被取代,作為單個個體的自己也是一樣,在這樣的時代要想不被取代,就需要有其不可被取代的價值。而這種獨有的能力就是獨立的思考加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有新的價值,從而不被取代。
我們在市面上有很多關于“道”與“器”的書,但是關于“術”的比較少。
寫“道”的不少,比如寫年輕時候應該拼搏、應該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寫“個體”的也不少,比如講述自己的個人經歷;寫“器”的也挺多,比如講時間管理、清單管理、記筆記的工具,等等。這些都寫得不錯,也是很多人所需要的。然而寫“術”的成長類書籍卻不多。
很多人會誤認為,個人成長只靠努力、靠精神就可以了,而學習只需要記憶知識、會用工具就可以了。所以我們會以為只要每天打卡早起和讀書,學習一切知識,努力和精神都有了,但缺乏方法,所以一段時間之后,看不到產出,久而久之,最后連精神也沒有了。
一個人能夠創造出多大的價值,離不開三大內在要素:第一個要素,知識和技能。第二個要素。能力,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第三個要素,天賦,包括潛在能力、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
決定你最終能夠收獲多少回報的,除了內在因素之外,還有三大外在因素:出身、選擇、運氣。
個人價值定位有五種不同的類型:投機型、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賦型。
在五種不同的價值定位類型中,最優的選擇有兩個,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斷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天賦。
大多數人沒有采取最優選擇,而是將自己定位在知識型和技能型,原因是:第一,知識和技能型最容易提升。第二,受限于崗位的定位。
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內化成能力。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當然,這種稀缺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一旦供求達到平衡之后,收入就會下降。能力,才是長久需要提升的,因為世界變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種崗位間通用的。同時,要不斷嘗試和總結,發現自己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