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錢"是人人都向往的事物,但是,究竟是要為了賺錢而賺錢,還是把“賺錢”當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途徑?
該如何看待和對待“錢”這個概念,以下10條建議,供你參考。
1. “錢”,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財富”,一種是指“貨幣”。
當我們談到這個字時,務必分清是哪一種。
2. 作為“財富”的錢,是一個人社會綜合價值的體現“結果”。
作為“貨幣”的錢,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偉大的“工具”。
3. 把錢當“財富”的人,都不太有錢。
我見過的每一個有錢人,都是把錢當“工具”的人。前者是存量思維,后者是增量思維。
4. 錢不是目的,是達成目的的工具,但問題在于很多人在努力賺錢的路上,并沒有去想應該用錢實現的那個真實目的是什么。
5. 查理芒格說:要想得到一樣東西,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要想獲取更多錢,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變得更值錢。所以,對個人而言,錢應該盡量投入到能使個人持續增值的領域,比如學習一門稀缺本領、結交一位重要的友人等等。
6. 靠炒資產、理財、買彩票,都可能成為有錢人。
但無論哪一種,只要你自己沒有親自在創造價值增量,都不會成為真正的富人,也就是說,有錢和具有富人思維、進入富人階層,根本就是兩回事。
7. 錢作為工具,最有杠桿效應的使用方式是花錢買時間,因為時間是唯一不可再生、不可增長、絕對公平的資源,能用錢買到,簡直是賺大了。
8. 花錢買時間有很多種層面,從個人盡可能將生活瑣事外包,到公司花錢聘請顧問從而獲得他人經驗,錢可以幫助進行時間的再分配,把時間資源全部聚焦投入到可以創造價值增量的領域。
9. 錢作為工具,第二類有價值的使用方式是花錢買體驗,比如飛機要坐頭等艙,雖然坐頭等艙和坐經濟艙的飛行時間是一樣的,但是花錢就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愉悅值。
用錢購買到了無價之物,也是一種放大效應。
10. 錢作為工具,最糟糕的使用方式是購買實物消費品,一旦買下,這筆錢的工具價值就消失了,而且買下的商品就會開始事實上的貶值。
不要相信任何某種消費品會增值的故事,只有作為生產資料投入規模性再生產的資產才會增值。
“要想得到一樣東西,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查理·芒格用不一樣的視角和眼光看待并獲得財富,他的智慧能徹底改變你的財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