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暮秋,和煦的陽光接連溫暖了好些天。一如溫水中的青蛙盡情的習慣、享受著適宜溫度愛撫。
臨晨,窗外雨棚的滴答聲,喚醒了正熟睡的我。下雨,該降溫了,陡然想起,已入冬,是該冷的季節,不由陷入了沉思……
2
昨早,一篇《三喜臨門》的投稿被簡書專題欄《談寫作》發表。也有文字未入選專題《首頁投稿》的。可僅僅只有幾天時間啊,就有三篇文字被該專欄發表。閱讀量兩位數,關注量兩位數,評論八條、粉絲九個。
作為一個才注冊簡書幾天,正式在上面寫文字三、四天的人來說,是幸運的。按說,看到這組數據,應該感到欣慰。然而我并沒因此沾沾自喜,也沒有想象中的雀躍,反而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一顆心空落落的……
這些天,神經一直繃得緊緊的。除了吃飯睡覺,連做家務的時間都盡量縮短又縮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集中起來看公眾號里的美文,看讀書交流群的更新,看簡書里首頁或各專題欄的文章,甚至做夢都夢到相關情節。
前幾天,就有微信朋友善于提醒別“走火入魔。”當時,沒在意,還是一個勁的瀏覽。自己也不斷的說“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可事實呢!一邊吶喊循序漸進,一邊又不知疲倦、求知若渴的在美文里飽覽。
3
靜下心來,默默的思考,寫文字到底是為了什么?難道就為了一舉成名、一炮走紅!但那些字眼是我們這些無名鼠輩可望而不可及的。那如此拼命又是為何呢?有飯吃,有衣穿,有工作做,不就是業余愛好么,非要舍本逐末,顧此失彼?
誠然,努力沒錯,因為那些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努力。正如吳曉波說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東西,也是最不值得炫耀的東西,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比你努力的人。”
其實,對于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寫作也許并不是為了名利,而只是單純的一種傾訴,為了一種寄托和心靈的安慰,用來強大自己的內心去支撐外界壓力的一種方式而已。
但寫作,真的是長期堅持的過程,是靠日積月累的。不是頭腦發熱,興致來了,就廢寢忘食。一遇挫折就懈怠,停滯不前。它是要穩打穩扎,既經得起投稿成功的鮮花鼓掌,也接受得了拒稿失敗的洗禮。
寫作不是為了愉悅別人、更不是為了滿足那些數據的虛榮心。它只是出于心靈的需要,一種自我救贖。即便沒人閱讀,沒人點贊、沒人評論,又怎樣?還不是要毅然決然的堅持下去。
只是要分清生活的主次,合理的利用時間。不用一味地在意評論數,喜歡數亦或者閱讀量。把一篇文章寫好,讓讀者有所得,才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步子放緩一些,再緩一些,避免一開始投入太盛,熱情容易耗掉。慢慢來,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未來,是當下的每一個朝夕持續積累而成的產物。
用熱愛去撐起自己寫作的路徑和源泉,即便收獲不了粉絲和閱讀量,也能收獲到自己成長的點滴;用熱愛去激發自己寫作的靈感和思路,即使收獲不到點贊和評論,也能收獲心靈的成長和安頓;用熱愛去激發自己寫作的路徑和視野,即使收獲不了鮮花和掌聲 也收到自己的柳暗花明。
4
一股涼風吹來,豁然開朗,神清氣爽,不再為盲目的擠壓時間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