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參加一個節目,很幸運得上臺抽獎的機會,? 臺上有A\B\C三個道具門,一輛最新款的特拉斯就在一扇門后,猜對了,車就可以直接開走。每個概率都是三分之一,你選了B,這時主持人打開了另外兩扇門中的一扇,空的。主持人額外送了你一次改變的機會,問你是堅持選B,還是選另一扇門?
? ? ? 你會選擇換嗎?統計顯示,大部分人會選擇不換。理由是,現在只有兩扇門了,特斯拉在每扇門后的概率應該是50:50,既然選什么都一樣,還是相信自覺,堅持第一選擇。
恭喜大部分人(里面就有我)……都錯了。正確的答案是換。從B換成另一扇門,抽中特斯拉的概率,會提升一倍。這是什么原因呢,相信您,跟我一樣,都想知道里面的套路,今天我們又一起學習兩個。
一、雞蛋理論
1、概念:
(1)是源于消費者的一種行為特征:我們對于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
(2)原因:我們對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僅給事物本來帶來變化,也改變了自己對這一事物的評價,付出的勞動越多,發生的依戀越深。
(3)這種現象,同樣也出現在宜家的身上,人們熱衷于購買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組裝。所以雞蛋理論也被稱為宜家效應。
2、案例
某家食品公司,做的蛋糕粉,一直都不暢銷,研發人員對配方不停的改進,用戶就是不買賬。這個問題難道了食品公司。
最終,美國心理學家歐內斯特發現,蛋糕粉的滯銷,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蛋糕粉的配方太齊了,家庭主婦們損失了“親手做的”那種感覺。
于是歐內斯特提出:把蛋糕粉里的蛋黃去掉?這個想法被稱為“雞蛋理論”,雖然烘焙增加了難度,但家庭主婦們覺得,這樣做出來的蛋糕,才算是我“親手做的”嘛。蛋糕粉的銷量獲得了快速增長。
后來,以為叫做桑德拉的美國大嬸,根據雞蛋理論,提出了一個70/30的法則.就是說,如果你使用了70%的成品和30%的個人添加物,你就能用最少的勞動,把工業化的”食品”變成個性化的”美食”.
3、運用
(1)讓客戶有參與感:小米和蘋果都是經典案例。
(2)讓客戶付出勞動:浙江烘焙零售業的老板,讓顧客參與勞動,在生日蛋糕制作過程中,至少最后一個步驟是顧客自己寫:生日快樂,效果很好!
4、小結
(1)雞蛋理論或者宜家效應,是指人們的一種行為特征,對投入越多的勞動或者情感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他的價值。
(2)運用這套理論最簡單的方法:讓客戶有參與感,投票、選擇、搭配等;讓客戶付出勞動,留30%的工作讓用戶自己做,這個商品就能在他心上鍍上光環。
5、思考
(1)如何在商業中應用雞蛋理論呢,宜家的家具很好,就是因為宜家讓客戶自己組裝家具。現在很多兒童玩具,就是食品+玩具,同時玩具也是一種拼圖游戲,讓孩子們參與感非常強,這樣的玩具在市場銷售中獨占鰲頭。
(2)在管理中,也要應用雞蛋理論,讓員工更多的參與到工作中,讓他們更多的參與商品的選擇、陳列的調整等具體工作,他們就會對自己選擇的商品是付出更多的勞動與情感,而高估該商品的價值,在銷售中主推該產品,而推動銷售業績的提升。
二、概率偏見
1、概念:我們的直覺和客觀概率之間常常是不相符的,行為學家把人類自以為是的概率,成為心理概率,心理概率和客觀概率的不吻合,就叫做概率偏見。
2、案例:就是文章開始的那個選擇A/B/C三個門的選擇,為什么換了門的概率會提高呢,核心是A+C為三分之二,A被排除,C就是三分之二。(本人也不擅長,在度娘找答案,感覺很神奇)。為什么啊,這和直覺不符呢?
3、歸納三個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認為,這種偏見主要來自三個原因
(1)代表性偏差:其實就是以偏概全。比如發現好幾個朋友是屬兔的,就會覺得,我跟屬兔的比較合得來,這也許無傷大雅,但也是以偏概全。你在賭場連贏三把,覺得今天運氣真好。如果堅持玩下去,代表性偏差就會請真實的概率,狠狠教訓你一頓。
(2)可得性偏差:就是眼見為實。比如飛機失事,必然會引起關注,這時候,我們多半會覺得飛機不安全。但事實上,論每公里死亡率,坐飛機比坐汽車安全22倍。
(3)沉錨效用:就是先入為主。就是第一印象,會導致你對一些人的喜好的判斷,對一些事的好壞的判斷,脫離現實,甚至不可撼動。比如遇到的第一個男友是渣男,你就會覺得:男人沒一個是好東西。
4、小結
(1)學好數學,尤其是概率與統計。對有辦法驗證客觀概率的,求助數學,不要依靠主觀判斷。
(2)對沒有辦法驗證客觀概念的,也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主觀直覺。問問專業顧問,或者身邊更多朋友的建議,用他們的人生經歷,對沖我們的先入為主。
5、思考與運用
(1)概率偏見在工作中我犯錯的時候最多,今年春天進樂虎的時候,感覺夏天到了,不錯,然后問一下店長,功能飲料怎么樣,告訴我還不錯。于是就自己下單接近100件,價格便宜,感覺會在這個夏天銷售完畢。數據告訴我:庫存很大,銷售并沒有想象那么好,造成了資金擠壓,同時無法換貨,還有商品的臨期風險。
(2)進樂虎是進貨多,造成看得見的損失。其實更多時候,因為概率偏見而進貨少,造成了看不見的損失----機會損失。如上次供應商給我反饋一個門店的暢銷產品,門店只要了5包,馬上后臺調數據一看:每周的銷售是18包,而供應商的供貨周期是一周,那么只要5包的這個進貨量就一定會造成機會損失。
(2)學好數學是避免概率偏見的重要辦法,現在雖然沒有這個精力學習數學,但是可以用好工具,如有統計功能的系統,多學習多研究,多用數據說話;對自己拿不穩的事情,多聽一線員工的聲音,對比同類產品的銷售數據而進行進貨決策,實行假設-實踐-驗證的方式進行數據比對,找到適合自己的避免概率偏見的方法與途徑,讓自己離專業更進一步。
? ? ?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