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代溝,只有認知結構溝。
?2、所有的差異本質上都是意識狀態或者認知結構的差別,而不是他們所擁有的身份、年齡或財富等表象上的區別。
3、一個人的能量狀態會決定了時間在他身上的流淌之后,經由時間的累加,他的意識體最后會帶入到三維空間會呈現的是什么。
4、本質上,每個人當下所擁有的生活,就是你過去無數次說出的語言、做出的行為、和每個時刻做出的哪怕最微小的決定所累加出來的結果。而這些行為層面的表現底層的原始動能,就是能量狀態或者說意識狀態。
5、歸因方式呈現了這個人內心深層的信念系統,你是以善為基調推測別人的動機還是反之。你是外歸因,把所有的結果都推到外部的不可抗逆因素上:原生家庭不好、運氣不好、市場環境不好、政治環境不好、教育環境不好……還是會透過某種結果的發生去審視自己作為一段經驗的創造者和體驗者,應該承擔的責任?
6、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是他們自己創造了自己的生活現狀包括所處的環境,反而認為是因為這種環境所以我才不得已會這么想的。而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一刻他選擇相信:“我跟扎克伯格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我很無奈我生存的世界,而且我沒有選擇,只能這樣。”的這種思維模式本身就是一種選擇傾向,就導致了ta只可能被卡在原來的生存狀態中。這是內心力量感的匱乏時,就會下意識選擇一條看似“安全”“有保障”的道路,而這種所謂的看似“安全”的道路,可能正是把人生推向一個艱難方向。
7、他們不明白的是,他眼中的扎克伯格是他創造出來的,獨屬于他的世界,他選擇賦予“扎克伯格”這個形式有什么意義。
8、是榜樣,或是展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還是代表不公平社會的階級符號,全都取決于我們觀察的視角。
9、當你不會被你的環境改變,你才具備了改變自己環境的前提。當不敢遵從與自己內心的感受時,勇氣和自信并不會憑空降臨到誰身上。內心的力量感是需要不斷的做有勇氣的選擇,一次一次練習的結果。心靈的力量就如同身體肌肉的力量一樣,用進退廢。最大的匱乏是力量感的匱乏,這種匱乏會直接導致對責任的逃避。
10、當你對自己的生命負完全責任,那么所有你看到的、聽到的、品嘗到的、接觸到的,或者以任何方式體驗到的都是你的責任,因為它出現在你的生命里。或者,不妨這么說:要不是從你的內在投射出來,他們原本是不存在的。因此,問題不在于他們,而在于你。
11、你體驗到世界是經由你的視角創造而來,因為觀察本身就是參與創造的過程。
12、當你在看你的世界時,當你在感受時當你在判斷時,你就已經在創造了。
13、每天有無數的信息在這個世界傳播流動,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會進入你的視野,并更少一部分會被你關注,并且通過你人格的模式來解讀這些信息。你接收的信息本質上就是你選擇的世界,你的注意力投注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呈現出來什么樣子。根本沒有一個獨立于我們之外的世界存在,沒有你觀察的參與,你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14、每次遇到這種“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狀況,你會怎么辦?”的問題,我總是覺得很好笑。因為這就是要求我去想象一個自己又不在又在現場的狀態,當你有今天的生活現狀,無論是和你的伴侶的關系,或是生命中其他任何領域,是因為你是這樣的你,才會發生!只有這樣的你才會在過去做無數個符合你的人格模式的特定選擇,才能把事情推動到這一步,而換一個人作為參與者,則會有完全不同的版本發生。很可能在起始點選擇就會不同,也可能中間就會很不同,無論在哪個節點做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選擇,生命的路徑就會開辟出一條新的可能性,都不會是此刻的樣子。總之,你遇到的這個現狀,沒有你的參與根本發生不了。
15、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但是很多人無法接受這種理念,他們會反駁,那我的出生,我的原生家庭不是我選擇不是我創造的啊。當你變成自己命運的受害者時,其實連這種受害者的狀態都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進而強化了你過去命運的軌跡。就如同我在《降臨影評:你在創作你的未來,未來也正在創造你》里寫到的:你最初來到地球的這些已經設定好的常數,來到這顆蔚藍色的星球,成為這個國家的人,以及生活在這個族群和他的文化中,還有選擇自己的父母,并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來到地球上,其實在這樣的限定范圍內,注定了我們以這個個體身份能體驗的范疇。而這種范疇即是一種限制也是一種方向的指引,自由和限制是相對的,選擇和被選擇也是。沒有限制的前提,連自由的概念都不會存在。
16、如何在有限制的情況下體驗到自由,才是能理解自由的意義。到底是你在選擇你的命運還是命運選擇你,其實也是如此,因為最終你會發現,你和你的命運本身就是一體的。你創造了你的命運,然后再去體驗自己的命運,你和你的命運彼此互為因果。
17、力量感的練習就是不斷在生命中去做一些超越于你安全感的嘗試,一次剖白袒露自己脆弱的表達,一次旅行,嘗試那些知道對自己有幫助但又不敢做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敞開和嘗試,你會發現你的世界越來越寬廣,外在世界的擴展也就意味著你的內在世界已經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