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時光匆匆,彈指一揮間,2017就以過去了三分之二,在這八月份的尾巴上,樹樹皆秋色,伴隨著一場又一場的秋雨,天氣終于有了些涼意,微風不燥,秋光正好,可謂人間好時節(jié)。其實八月的秋意還不甚明顯,九月的秋意漸濃,方才算進入秋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殊不知,人間最美是清秋,它是歲月里的沉淀與溫潤,它是生命色彩的金黃與燦爛,它是繁華深處的一抹坦然,一個人活到極致便如秋,越品越有深意,安詳又寬容。如果你也如我一般喜愛秋,就不該錯過九月,就讓我們張開雙臂,深情地擁抱這金黃的成熟的迷人的秋。
九月是詩意的時節(jié)。
白露時節(jié):“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yǎng)羞”。不禁讓人想起蘇子的那句,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句話,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個畫面:笛聲如清晨原野飄逸清秀的云靄,如月夜秋江江面跳動的月光,又像靜水生香的清泉一般靈動,廓境遼遠,有著獨特的秋天的美。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秋日,百花凋零,唯菊獨放,所以黃巢才會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一株菊花便能引詩情到碧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朝張繼在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的秋夜,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揮筆寫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杜牧寫下: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明看是寫江南秋景,實寫懷念故人。年少的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千古絕唱,描盡秋天之美。睡起秋風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詩人的愁緒不言而喻。
所以,我說,秋天是詩意的季節(jié),九月是詩意的時節(jié)。
九月是豐收的時節(jié)。
棉田白,稻田香,家家農(nóng)人去來忙。
俗話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九月承載著豐收,承載著農(nóng)民的喜悅與汗水,一年的辛勞在秋天圓滿地接了一個果,構(gòu)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在秋日的田野上形成了一首首嘹亮的歌。
九月是汗水的揮灑,九月是果實的收獲,九月是豐收的時節(jié)。
九月是登高的時節(jié)。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攜一縷清風,踏一路輕盈,在這個不冷不熱的九月給自己一段愜意的時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情。
它可以是秋日楓林,置身紅色的海洋,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這片紅色,是激情四燃的象征,這片紅色,是美麗的代表,這片紅色是人們心中的希望。
它可以是青石板小路,天空還下著淋淋瀝瀝的秋雨,撐一把紫竹傘,看一看那盛放的菊花,去走,去看,去遇到生命中一個又一個奇遇,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人。
它可以是遠山,你去尋找那在白云深處的人家。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九月是淡然修身的好時節(jié)。
《幽窗小記》中一幅對聯(lián):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秋日的九月天高氣爽,最適合淡然處之。秋天來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輕輕地道一聲:九月,你好!在這個紛擾的世界,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一切。
愿九月善待你我,不負韶華,愿一切努力都有結(jié)果,天氣漸涼,愿你時時熱情,熱愛這個世界,好好愛護自己,世界偶爾薄情,愿你一如既往地深情。
天涼加衣,愛你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