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秋千?
十年前第一次去杭州的時候,被白雪皚皚下的斷橋景色美的不想走,十年后趕在假期又去杭州,不是在看人就是在擠人,不是在等車就是在坐車,只能翻閱下千古名篇,從古詩詞中領略西湖十景的別樣景致和歷史底蘊。
白居易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柳永說:“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蘇軾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堤春曉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西湖十景》
北高峰上月輪斜,十里湖光共一涯。——阮元《蘇堤春曉》
蘇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兩側相間種植桃樹和垂柳的植物景觀特色。春季拂曉是欣賞 “蘇堤春曉” 的最佳時間,此時薄霧蒙蒙,垂柳初綠、桃花盛開,盡顯西湖旖旎的柔美氣質。
▲曲院風荷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西湖十景》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曲院,原為南宋設在洪春橋的釀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澗之水以釀官酒。因該處多荷花,每當夏日荷花盛開、香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溢,有 “暖風熏得游人醉” 的意境。
▲平湖秋月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西湖十景》
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洪瞻祖《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東南角的濱湖地帶、白堤西端南側,是自湖北岸臨湖觀賞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當空之際觀賞湖光月色為主題。
▲斷橋殘雪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西湖十景》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張祜《題杭州孤山寺》
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東端的斷橋一帶,當西湖雪后初晴時,日出映照,斷橋向陽的半邊橋面上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 呈 “雪殘橋斷” 之景。
▲柳浪聞鶯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西湖十景》
原為南宋時的御花園“聚景園”,因園中多柳樹,風擺成浪、鶯啼婉轉,故得題名“柳浪聞鶯”,漫步其間,且行且聽,柳絲拂面,鶯鳥鳴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花港觀魚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西湖十景》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乾隆
南宋時官員盧允升的別墅內,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別墅內鑿池養魚,故名 “花港觀魚”。春日里,落英繽紛,以賞花、觀魚為景觀主題,體驗自然的勃勃生機。
▲雷峰夕照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西湖十景》
該景觀的最重要建筑要素為雷峰塔,始建于吳越國時期,民國塔毀后以遺址形式保存,曾與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兩岸的對景,佐證了佛教文化的興盛對西湖景觀的直接影響。
▲雙峰插云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西湖十景》
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王洧《兩峰插云》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時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遠望兩峰,可見遙相對峙的雙塔巍然聳立,氣勢非凡,每當云霧彌漫,塔尖于云中時隱時顯,恍若云天佛國。
▲南屏晚鐘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西湖十景》
該景觀屬佛教文化古跡,以聽覺欣賞為特征。凈慈寺與靈隱寺并峙于西湖南北的兩大佛教道場之一,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蕩頻率傳到山上的巖石、洞穴,隨之形成悠揚共振齊鳴的鐘聲。
▲三潭印月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西湖十景》
該景觀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島為核心觀賞要素,以月夜里在島上觀賞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小瀛洲島呈 “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的 “田” 字形格局,與島內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蓬萊仙島。
▼
資料來源網絡
▼
編輯?|?影秋千
微信公號 |?影秋千(yqq_cao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