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想必都經歷過“三分鐘熱度”。之所以我想到“三分鐘熱度”是因為前天看到一篇報道。
報道說,一個常年不鍛煉的人,忽然一天有了鍛煉的激情,于是他每天開始暴走2萬步,結果2個月后,腿走斷了。
這聽上去特別像一個段子,但它確是真實發生了。
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犯這個錯誤。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不管不顧,拼命往前沖,看似很有激情,但往往堅持不下來,半途而廢。
其實打垮我們的并不是這件事本身,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目標。
很多時候,你做不到,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把目標定的太高了,高到你根本就無法完成的地步。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剛開始成立這個群的時候,我揚言每天4點起床,每天都寫一篇早課。可以說,這件事的難度和強度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
大家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看到了,我沒做到,我真的沒做到。
但有一點我還是做到了,就是不放棄。
我始終沒有放棄早起,沒有放棄學習,沒有放棄寫作。
雖然我沒能做到每天4點起床,但我做到了至少6點以前必須起床,并且只要力所能及,我還是會4點早起讀書。
雖然我沒能做到天天在群里發早課,但只要有時間,有精力,我還在堅持寫。
每當我看到群里有小伙伴,連續早起打卡已經超過20次了,但后來就慢慢中斷了,我想說,這真的沒什么,一定不要因為中斷了,就放棄了堅持的決心,只要不放棄,續上就好。
我為什么建議大家在打卡的時候,一定要加上數字,就是因為堅持很重要,但知道自己到底堅持了多久,也很重要。這樣你才有目標感,你才會體驗到積累的力量。
堅持,絕不是一天都不斷的連續。
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我們的堅持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我們能不能連續10年都在一直做這件事。
活在當下,有時候會被困在當下;而活在未來,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我們只有清楚的看到了未來的自己長什么樣,我們現在的激情才不會永不熄滅。
可是因為自己的懶惰,群里有一些小伙伴退群了,也有不少人留了下來,無論走的,還是留的,我都充滿感恩。
因為自己的早課,大家都是在用自己生命中再也無法返還的10分鐘,投資了我,鼓舞了我,成就了我,如果沒有你們,我的進步不會很快。
早課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經歷思考寫下來的。我也常常問自己,我寫的東西真的對別人有用嗎?還是在自娛自樂?
雖然我想寫一些有用的東西,但畢竟水平有限,文章難免粗糙,或多或少的也耽誤了大家的時間。
所以,有的小伙伴退群了,我非常理解,要是我,恐怕退得更早,甚至都不入群,因為半途而廢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個群里的你們,都是我的貴人。
如果以后大家要退群,一定記得跟我說,我每個人會發10元紅包,感謝你的陪伴。
言歸正傳,今天我提到“3分鐘熱度”,其實并不是想說它的壞話,而是想說,我們需要“3分鐘熱度”,沒有它,我們就不會有開始的勇氣,只是我們更需要用正確的方法論,去保護它、善待它、滋養它、壯大它……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演講,有的人聽了,會覺得深受啟發,并被演講的人的激情所鼓舞,從而干出了漂亮的事業;
而有的人聽了,會覺得被忽悠了,并把演講人說的當成“毒雞湯”,嗤之以鼻。
當然,我不否定確實有那種“忽悠”的演講。但也有很多的好演講,比如馬云的演講,羅胖的演講,甚至很多無名的創業者的演講,我認為都是好演講。
但依然會有很多人認為,這些人講的就是“雞湯”,甚至他們視一切勵志類的演講都有“毒”,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很久,我認為很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聽演講的人,很可能也和演講者一樣,感到非常激動,但區別是,演講者是真的相信他所講的事,他認為自己講的,是真實可以實現的,并且他會不余遺力的去做,不達目的死不罷休。
而聽演講的人,只是“3分鐘熱度”,他們也激情,他們也澎湃,但當他們在現實中遇到困難后,就開始退縮,開始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他們不再相信自己做的事,于是把這件事情做好,就變得“比死還可怕”。
所以,兩者最終分道揚鑣,漸行漸遠,老死不相往來。
馬云一直是我的偶像,他在網上的演講,我基本上都聽過而且還反復的聽。
馬云的演講有一個特點,他喜歡講未來的趨勢,他喜歡通過對未來的某個節點的假設,推演出我們現在該如何行動。
馬云的演講,舉手投足間大家風范不彰自顯,每場必是笑聲、掌聲。
他是在表演嗎?我認為他在傳達一種使命!
馬云的激情,不僅僅是一種態度,它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超越了態度的使命感。
前不久有一部片子大火,叫《偽裝者》。為什么這部片子好看?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
我認為是因為里面的人,都是有使命感的。他們為了消滅日本侵略者,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為代價。
觀眾開始可能是奔著靳東胡歌王凱的顏值去的,但最終觀眾一定是被他們扮演的劇中人的那份使命感所吸引,所感動。
我們今天的工作,雖然不像當年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那么崇高,但是我們也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它的重要性、使命感一點都不應該低。
但在工作中,很多人渾渾噩噩,沒有激情,說到底,就是缺乏一種使命感。沒有熱情是件可怕的事,哪怕你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為老爸老媽兒子女兒奮斗,這也是一種使命感啊。
卡耐基在他那本著名的《人性的弱點》里曾說:
當你不快樂的時候,就對著鏡子笑,假裝自己很高興,裝著裝著,你就會真的開心了。
我曾把這個方法告訴過別人,但大部分人都把我視作怪咖,認為我是個“中毒”很深,需要刮骨療毒才能被解救的人。
但我是真的嘗試了,有效果啊,不信,你就試試看。
很多人連試都沒試,就直接否定,其實這是因為他們不具備心理學的知識。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沒有知識,就別讀雞湯了!》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其實激情和快樂是一樣的,你如果實在找不到,那么先裝著有激情吧,把這份情緒先調動起來,再去尋找,你一定可以找到。
前不久又在吳伯凡老師的《伯凡日之錄》中聽到一個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故事:
當年稻盛和夫和很多的中小企業主一起慕名去聽松下幸之助講課,希望從中得到真經。
結果松下幸之助從頭到尾都在講一個“水庫哲學”的概念。有人就站起來不滿地說,你講的這些東西一點兒用都沒有,我們都知道在公司里建立一個水庫很重要的,企業有了資源就要把它存儲起來,以便于遇到危機的時候足以應對,但問題的核心是怎么建立那個水庫呢?
松下幸之助很尷尬地笑了笑說 “對不起,我真不能告訴你怎么能建立一座水庫,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你要有那種不建立水庫死不罷休的決心才能建立起一座水庫。”
松下幸之助的話引來哄堂大笑,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用心靈雞湯在打發大家的騙子。
但稻盛和夫沒有笑,他覺得身上好像有一股電流一樣受到了極大的觸動,瞬間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當你有一種死不罷休的決心去尋找一種方法的時候,方法可能會與你不期而遇。這就是松下幸之助的方法論。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聽到有人把自己比作“狗”,比如設計狗、廣告狗、編輯狗、IT狗……反正是各種各樣的狗,雖然我理解,這只是一種對自己苦逼的自嘲,但這種沒有激情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到你的心智中去,慢慢的,你的激情會消失殆盡。
所以哪怕我是單身,我也不叫自己單身狗,而稱自己是“單身俠”。
柳傳志說:“自己主動做一件事情,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手段,而是唯一手段。”
只有你充滿熱情,才會主動去做一件事。也只有你充滿熱情,別人才能相信你是真干!才愿意和你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