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誠意滿滿的干貨文。”
首先,你面向投稿的對象是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不是傳統的雜志,不是報刊,所以,投稿之前要去研究你的投稿對象是在做什么的,他為什么要你的稿子,他憑什么給你稿費,還有,公眾號收稿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總不是單純為了來給你賺錢的吧。
建議開始投稿寫作的小白,或者已經有投稿經驗,但發現不知道為什么最近總被編輯拒掉稿子的人,可以往下看。
你的投稿對象是在做什么?
公眾號已經不用再解釋他是個什么東西,每天每個人都在用,但是它隸屬于哪個范疇。很多人只知道公眾號是個平臺,但是它是屬于新媒體行業當中的小分支,和微博、知乎一樣,是平臺,也是媒介。
既然充當了媒介,就有別于我們傳統紙質媒體,如雜志,報刊。它更重要的使命,是傳播,吸粉,轉換,最終可能還要形成交易。至少在我經常投稿的幾家公眾號里面,都開通了付費課程。
所以一下子帶出來多少個東西,傳播、吸粉、轉換、交易。你當初想到的可能就是我的文筆到底好不好?我的文章寫得不怎么樣,沒別人厲害可以去投稿嗎?
但人家要的是這個,閱讀量、粉絲、變現率。
所以細心的你經常能夠看到,一旦有什么社會熱點出來,公眾號就一窩蜂地蹭熱點,有一些熱點甚至跟他的號沒什么關系,但是蹭到了就有流量,就有粉絲,當然這些粉絲質量如何,就難說。
“《戰狼2》告訴你,生活在中國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戰狼2》徹底爆了!吳京不得不說的5件事”
“10000本勵志書,也比不上吳京一部《戰狼2》”
“謝楠&吳京:有一種情話叫“電影賠了,我養你!”
“戰狼2:真男人,才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
.....
這是我從公眾號上面扒下來的有關《戰狼2》和吳京題目。那一個禮拜,在我公眾號列表里面搜出來就有將近100篇。
好吧,別問我為什么有那么多文章出來,讀者看得過來嗎?記住,不要憑主觀臆斷,要看數據。
他為什么要你的稿子?
我文筆好,語言流暢,觀點說服力強,邏輯清晰,三觀正......
OK,這都沒問題,但這僅僅是門檻,基礎要求,過去傳統媒體對作者的要求來到新媒體這邊,僅僅只是門檻。
但是親,不要被我嚇走。
在沒有更好的稿子的前提下,你的這種水準勉強可以。但是不要忘了,他的目的:閱讀量、粉絲、變現。
你的文章內容需要自帶傳播屬性,除了寫得好之外,還要能夠瘋狂地引起讀者的轉載,分享、評論,這才是新媒體行業所定義的一篇好文章,也可以稱之為爆款文。
毒舌教主咪蒙,很多人評價三觀不正,當然是以前,現在已經不會像以前一樣了。而且有時候還在文章里面爆粗口,有幾篇文章甚至被微信封了。但是1000多萬的粉絲量,閱讀量篇篇上十萬+,頭條廣告好像是20萬還是多少,忘了。
為什么,她的文章總能戳中某些人的痛點,激起某些人的情緒,引發站隊,形成討論熱議的話題,所以,不管是傳播量,粉絲,變現,她都達到了。至于她的文章為什么能做到這樣,請自行研究,不做詳解。
至于你去研究咪蒙的文章,語言通俗,甚至有時候粗俗,也沒什么干貨。但是你能研究到她三分之一,OK,你上道了,上什么道,不是投稿的道,是新媒體這行的道。
換句話說,你只要能夠做到瘋狂傳播,達到吸粉,變現的目的,上面的基礎要求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我閱讀過的很多爆文都必須先滿足上面這些基礎要求,也就是門檻。
他憑什么給你稿費?
從運營經費擠出來,從萬惡的廣告流量費中抽取一些作為補償你的時間付出,但他憑什么給你。
細心地去研究公眾號,你會發現,公眾號上面的文章通常有三類人在寫,一種是自己公司的編輯寫的,一種是轉載的,最后一種就是吸納你的投稿。
編輯自寫的不談,反正我也不知道。大部分都是轉載的,我說大部分,沒有說全部。大部分,就是如果一個號上的文章有原創和轉載,那轉載幾乎占到了70%。
說實在話,沒幾個自媒體人可以做到日更文章,咪蒙也需要團隊寫作和運營。更何況網上有大量同類文章,找一篇放過來就是。
但是有個問題,一個號上面要都是轉載的文章,號的原創度就會降低,也就是人家咀嚼了別人號上面的文章,然后來到你的號上面,看到還是這篇文章,多半不會再看,也不會轉發分享,甚至嚴重的還會取關,長久做轉載文章,不利于粉絲粘合。
所以,就必須拿出一部分預算,買稿。也就是咱們的這一步,投稿了。
拿真金白銀來吸納你的文章,絕對不像知乎上某些人說的那么簡單,編幾個故事,然后弄個金句的套路就可以的。最終目的,你的文章要給他帶來他想要的收益。
看到這里并且可以完全吸收理解你就已經可以上路了,如果還想詳細了解請往下看:
我從今年年后就開始往公眾號投稿,前前后后投了30多篇文章,其中只有兩三篇文章由于寫的話題太過普遍,或者不大符合公眾號的風格而被斃掉。其他的基本上都能拿到稿費。
向微信公眾號投稿能賺錢,有一些號給的稿費還不低,但是想憑著賺稿費的方式,達到月入一兩萬,需要下大工夫,建議先看下下面的內容,再做打算。
有哪些投稿的平臺
我主要給幾家職場類公眾號供稿,寫稿的主要方向也集中在職場、個人提升、人生感悟這個范疇之內。
然后投稿的途徑,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豆瓣:在豆瓣上面搜索框輸入“約稿”,就能看到很多平臺上編輯所發布的投稿要求,選取那些熱度比較高的,然后根據自己擅長哪種文字的題材,進行關注。
寫手之家:在寫手之家的論壇版塊,有一個叫“電子媒體”的,點開來就有很多公眾號編輯在上面約稿。
新榜間接搜索:最后一種方式,有點粗暴,打開新榜網站,在里面找到文化/情感版塊,找到排名前列的的公眾號,關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然后一般在他們號的最下端,都有一個“合作”或“投稿”的模塊,如果沒有,可以直接文字輸入“投稿”,看看公眾號是否有回復詳細的投稿內容。
如果剛好投稿要求里面有編輯的微信或者QQ,可以表明身份后勾搭編輯。
如果沒有,建議先有一兩篇自己覺得比較好的作品,發到對方的郵箱,附上自己的簡介。說白了,就有點像我們找工作投簡歷。
在了解有哪些投稿渠道之后,接下來是重點了,也是很多投稿人困惑的地方。
一、要寫文章投稿,首先要去了解我們投稿的對象定位和需求
微信公眾號,是新媒體領域里面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平臺。向公眾號投稿,實際上是在給各大公司和自媒體平臺提供原創內容。
我們平時會了解到一些編輯也要寫稿,但是畢竟一個公司里面,運營和編輯就那么幾個,就算每個人都寫,也很難做到日更一篇,甚至有些號是日更五六篇,這個文章需求量,沒有轉載和外面作者的原創,幾乎是無法完成的。
而原創內容,又是一家公眾號能夠維持品牌粘合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你的文章都是去轉別人的,自己沒有輸出,文章質量也算不上很高,粉絲就容易掉。
既然公眾號是一個媒體平臺,那么它的天性就必須自帶有傳播功能,同時在這個時代,還會添加多一個新的元素,叫社交貨幣。
這也是讓很多投稿作者感到困惑的地方:為什么我的文章質量很好,內容也是干貨滿滿,編輯就是不要我的文章,寧可要一篇寫得很淺顯、只有方向沒有方法的雞湯文。
你需要多看投稿公眾號的推送,研究分析他們的風格和需求,有針對性的投稿會事半功倍。
二、新媒體平臺他們怎么玩
現在請你打開你的手機微信,看一下在朋友圈瘋轉的那些文章,看一下在你的微信群里面轉發的那些文章,耐心一點,看完全文。
好像過去我們認為一篇好文章的標準,在這個時代怎么完全被顛覆了。人人都會去閱讀的文章,不是質量很好,觀點很棒,干貨十足的嗎?怎么盡是些華而不實的雞湯文。
我曾經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的標題《在中國移動上班的好處,我就說三點》。
本來想著窺探號稱世界500強,日利潤額3億的中國移動,他們的待遇會是怎樣一個級別,結果點開來,全文就這樣:
我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但是當時我居然轉發了,而且看一下文章末尾的閱讀量,39000,后面還繼續增加,評論數破五百,下面盡是些移動員工的吐槽。
這是一個極端個例,也是一種抖機靈的方式,一般公眾號小編不會這么玩。
但是這個個例已經很明顯地表明,能夠得到瘋狂傳播的文章標準,已經不僅僅是質量好的文章,還有很多標準:戳中痛點、滿足窺探欲、引發全民共鳴等等。
當然,你的文章還是要有質量,要給用戶提供真正有用的內容,但是在你的高質量內容的前提下,還要兼具一個傳播屬性,充當一個社交符號。
三、寫什么
在研究過那么多個公眾號文章之后,我發現一個問題很是不解:
同樣是寫家庭倫理,為什么寫孝順父母的題材極少,但是寫親子,寫婆媳關系的雞湯文卻到處泛濫。
是我們都不孝順了嗎?好像不是。
觀察了很久,我發現,不管是寫親子類文章,還是寫婆媳關系,婚姻關系的文章,這類題材其實都遵從著一個基調:不確定性。
換句話說,就是在這些領域,存在著大量意見分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張。拿親子類話題來說,就單一個教育方法,都能爭得面紅耳赤:
有的人主張恪守中國傳統儒家教育;有的人則堅持西方新式教育;
有的人覺得0-3歲這段時間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時期,有人則覺得這段時期的孩子只存在哺乳狀態,對世界的感知是模糊的。
有人覺得孩子應該窮養,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有人覺得應該富養,從小就應該重視精英教育。
往廣泛的方面衍生下去,婚姻類話題不也是這樣嗎?在當下的中國,婚姻觀念正在面臨著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
再往更廣泛的話題衍生,要不要逃離北上廣,要不要考公務員,這些話題,不正是因為在網上所有人吵成一團。沒有個大多數的偏向,才使得這類題材總是能廣泛受到別人的關注,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也是最容易引起傳播效應的。
回過頭來看孝順類題材,這個話題基本上在中國不會形成太過劇烈的意見分歧。百善孝為先。沒有太多人去在意你孝順的方式是怎樣,是僅僅拿錢給父母,還是留在父母身邊照顧贍養。
而曾經作為奇葩說第四季辯題關于空巢老人的話題,也只是被當成一個社會現象拿起來討論,真正涉及到孝順這方面的討論,極少。
還有一個,你說別人不會教育孩子,這罪名別人還能接受;但是你要是敢說人不孝,在中國,你試試看。
回到正題,寫什么,兜了一大圈,實際上是想告訴讀者,那些不確定性、存在意見分歧,那些容易引發熱議的話題,都是編輯喜歡的。至于你的觀點怎樣,是否正確,本來就沒有一個定論,能夠自圓其說就好,當然不可以太過極端。
寫作投稿,不是目的
謝謝你耐心看完上面一大段內容,差不多要說回剛剛提到的,達到月收入這件事。
盡管質量好的文章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好文章的唯一標準,但是你依然要花時間去打磨你的文字,這是基本功,更是你以后開展其他項目工作的前提。
我所說的,是你的寫作功力。這個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包括你的遣詞造句、表達方式、行文脈絡、邏輯結構,這是你寫好一篇文章必須做到的。
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就可以賺很多錢;或者說,把這些技能精進了,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有人說,這個時代的文字已經越來越不值錢了?
我感覺,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對的那半,是這個時代寫作的門檻已經變得越來越低,內容生產者已經過剩,網絡上的寫手也空前的多;
錯的那半,是文字在今天依然具備很高的價值,但需要配合其他的渠道去展現。
比如文中所提到的,自帶傳播屬性和社交貨幣,而傳播本身就能帶來流量,至于后面一整串邏輯鏈條,我就不贅述。
還有你的文字是否能夠和產品、商品聯合起來,這個文字就變成另外一個領域的專有名詞:文案。
知乎上面有個回答者(為避免打廣告,我就不說他是誰),堅持在“跑鞋”這個話題上輸出干貨,幫人們分辨什么樣的跑鞋是好的,如何挑選,包括購買渠道等等。
堅持輸出一段時間后,就有商家上門談合作,而且都是耐克、阿迪這種大牌,要他寫跑鞋軟文。這種商家主動上門談合作,和你跪舔著去某個公眾號投稿,所給的待遇、稿費,肯定不一樣。
當然還有其他的變現形式,我不了解。
結語
你的文字需要打磨嗎?需要。而且非常需要。
但是指望著只靠文字就想賺到超高的收入。除非你能夠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寫作。即便這樣,你的天花板也很快會觸著。
你的目標是想成為莫言那樣的大師,那誰都無法攔著你。
但是你如果是想賺錢,除了文字之外,你還需要動下腦筋,去學下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