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如此發達,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別人做不到的
昨天晚上瀏覽文章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篇小短文,百十來字,搭配三張圖片,仔細查閱一下,一共閱讀量居然接近一萬。
文字寫的中規中矩,簡短小流水,圖片非常吸睛,當然就是那種漂亮圖。如果單單是圖片吸引人,也沒有什么奇怪的,畢竟網上漂亮圖多了去了。
重點來了,文字雖然就像小學生作文,但是是以第一人稱描述的,而且內容和圖片異常搭配,讀起來的感覺就是:這幾張圖片就是我,我在記錄我的生活。
我再翻閱他的其他短文,都是統一模式,短文加漂亮圖,但是小問題來了,圖片上的人物不是一個人!
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他在看圖寫文,在網絡上找到漂亮圖,然后以第一人稱視角簡潔描述圖片內容或者簡短的小故事。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這腦洞不是一般的大,思維不是一般的敏捷,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前幾天在上培訓課的時候,老師就說過,小說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虛構的,直白一點說就是:差不多所有的故事都是編的。
這話一點不錯,文學作品都是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編是常規操作手法,重點是能不能編的好,能不能編的精彩。有個職稱就叫編劇,編劇就是編——劇。
在俺們東北,有句方言叫:瞎掰,意思就是胡編亂造,信口胡說。所以,在我的腦海里,編等同于瞎掰,編是一句貶義詞,帶有不好的意思。無形中,我對編產生了一種排斥力。
我喜歡真,我排斥編。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喜歡真,排斥編。這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愿望。
但是,對于小說,故事,文章,這類編出來藝術載體,我們的態度卻進行了一百八十度轉彎,我們喜歡編,我們排斥真。
雖然很多人喜歡一部作品都會說:編的太好了,像真的一樣。但就作品本身而言,依然是虛構的。
這個邏輯捋順之后,想成為一個創作者,應該可以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就是:務必要要編,而不是一定要把真呈現出來。
那么第二步就是怎么編,編什么的問題。再回到前面漂亮圖寫文的事情上,如果作者能針圖片,不以第一人稱來寫,而是以第三人稱來陳述:我是一個攝影師,怎么怎么怎么樣。
是不是這樣編一下,瑕疵就會被完美掩蓋掉,真實可信度就更好一些呢。
不過,話說回來,這位作者能看圖寫小短文,寫小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日后可能要寫很多東西,當思路出現衰減或感覺無話可說的時候,不妨看看網上的圖片,或許能提供很多靈感,編出更多更好的故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