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講實話之《螃蟹與紅酒》
【這是一個講老實話的故事。你說該不該講老實話?所有人都說,該講。但遇到具體情境,講老實話,其實沒那么容易。比如,法國有一家著名的酒莊遇到了一個問題:有一年極端天氣導致葡萄的品質(zhì)大打折扣。你看,這對賣酒的人來說,就是個難題。你不說老實話吧,客戶能嘗出來;說老實話吧,又怕沒人買,這事咋辦?我在抖音上,看到有個廣告文案人,舒宸老師,他給這款葡萄酒寫了個廣告文案:“氣候讓葡萄略微酸澀,這一杯共敬這一年的不完美。”我覺得這個文案寫得好。好就好在:在這個文案里,“不完美”變成了一個特色。我就以茶代酒,你此刻也不妨給自己滿上,來,咱們隔空,共敬這一年的不完美。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情況,今年中國夏天高溫,大閘蟹的發(fā)育受到影響,個頭兒比往年小了不少。那你說,今年大閘蟹的廣告文案,該怎么寫?還真有商家,去年的詞是:“豐滿肥嫩,晶紅油潤。”今年的仍然是:“豐滿肥嫩,晶紅油潤。”這就叫不老實。我的朋友和菜頭,提了這么一個方案,叫“今年螃蟹雖小,亦是一期一會”。你看,大年也好,小年也罷,都是今年。今年過去再也不重來。無論多糟糕的一年,也是自己生命中特別的一年。哎呀,我覺得這句文案,比葡萄酒那句還要好。它給我的啟發(fā)就是,既說了老實話,又呈現(xiàn)了對自己一段經(jīng)歷的珍愛,還保持了對未來的期待,這才是高境界的老實話。始終保持希望,堅持說老實話,這也是一種英雄主義啊。未來一個月,各個單位都是開年會的時候。我知道好多人都發(fā)愁,都撓頭,要是這一年業(yè)績不好,年會上可怎么講。我們的本能反應可能是:大過年的,少談不愉快的事,多展望未來。但是,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倒覺得,最有價值的態(tài)度,應該是:不躲。我建議你,可以先把這個故事講給團隊里的小伙伴,再把困難和挑戰(zhàn)都攤到桌面上,認真分析分析,討論討論。只要還對未來抱有信心,承認當前的困難,保持希望,講老實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作為一個過于直白的人,總是懶得說假話。好像說一句假話就侮辱了自己,但是隨著長大漸漸有了與他人的認知偏差。在我理所當然地指出好朋友的弊端時,卻瞥見好友面露難色,我經(jīng)常暗自嘀咕,為什么要逃避呢?直到有了一些失敗的經(jīng)歷,才發(fā)現(xiàn)真相總是令人難以接受,而講一句讓人欣然接受的大實話成了我要學習的重點。
舉例二:《甘地與糖》
【講老實話有沒有更高的境界?我這兒還有一個故事。第三個故事,來自我剛剛出版的這本書,《啟發(fā)》。這個故事是說,有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拜見印度的圣雄甘地。她對甘地說:“求您一件事,我兒子太愛吃糖,醫(yī)生說這樣不好,但我說服不了他。我兒子非常崇拜您,您能勸勸他嗎?”甘地說:“你下個月再來吧。”這位母親說:“我們走了三天才到這兒,您就開開金口勸勸吧。”甘地還是堅持說:“不行,你們下個月再來。”一個月后,那對母子又來了。甘地就對那個小男孩說:“小朋友,你不要再吃太多糖了。”小男孩點點頭。這位母親就問:“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您上個月怎么就不肯說呢?”甘地說:“因為那時候我也有吃太多糖的習慣。”你看,張嘴說話很容易;但是只說自己相信和能做到的事,不容易。所以,今年跨年演講,我也給自己定了一個規(guī)矩:什么宏觀經(jīng)濟形勢、產(chǎn)業(yè)發(fā)展格局、中美博弈分析、投資理財預測,咱們一概不聊。今年的環(huán)境復雜到這種程度,每一個講老實話的人,都不應該假裝自己手里有答案,宣稱自己看得清未來。唯一真正有效的策略,就是把思考的指針轉(zhuǎn)向自己。所以,今晚,請原諒,我只講給了我巨大觸動的故事,只講自己身在其中、正在踐行的道理。但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fā),還不止于此,而是“啟發(fā)”這個詞本身。到底什么是啟發(fā)?我聽過對這個詞最好的闡釋,來自于一位教育心理學家,他叫杰羅姆·布魯納。他說:“人類的精神生活中最獨特的一件事情,是人們會不斷地超越所給的信息。”什么意思?這其實是說,人類的知識傳承,不是這桶水倒給下一桶水,下一桶又傳給另一桶水,而是我們每一個有靈性的人,都有本事在原來信息的基礎(chǔ)上,再添點自己的東西,不斷地超越過去,還給世界更多的東西。添加什么東西?就是自己的身體力行啊。這就叫啟發(fā)。你看甘地,他其實不需要身體力行之后,才知道吃糖不好。吃糖對身體不好,這就是個道理。但當甘地加入了自己戒糖的行動之后,聽在小男孩耳朵里,這句話才更有說服力。這是說老實話的更高境界:先以自己為道路,再為后來者開路。今年跨年演講的主題叫:“這個思路有啟發(fā)!”我跟同事開玩笑說,今年這一場,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賣火柴的小老頭”。我一根根地擦亮我自己的火柴,但是期待的,是你能拿到這個火種,也燃燒一部分你自己,它才能變成你的,你也才能傳給別人。明年一年,你肯定也會聽很多道理,也會講給別人很多道理。但在講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加半句話,說說你自己曾經(jīng)是怎么干的。哪怕只在道理后面綴四個字:“俺也一樣。”當?shù)览泶┻^了身體,再傳給別人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你的一部分。】
行動才是吹響變革的號角。這一部分我也沒有什么心得,直到我被逼無奈狂寫一百多首曲式題只是為了彌補曲式寫錯的陰影。2021年考完初試第二天就有人在我昏昏沉沉時來電,問,“你曲式寫的什么類型?”“再現(xiàn)單三。”對方一陣沉默,我說“行了你別告訴我了,我不想知道。”但是接下來的一年里曲式簡直成了我的心病,一想起在考場上胡亂標記的瞬間就覺得是場噩夢。今年每周寫曲式題前的心理準備總是鋪墊得非常非常長……掏出轉(zhuǎn)筆刀把鉛筆每支都削得尖尖的、橡皮也要依次排列整齊擺好在桌子上、打開網(wǎng)易云的曲式題專用歌單、倒杯滾燙的開水……看著熱氣氤氳,我才能長舒一口氣硬著頭皮狂寫。懶人也會在恐懼的念頭前屈服,曲式結(jié)構(gòu)上的孱弱也會在一個個硬寫的結(jié)構(gòu)圖里得到彌補。所以在我全程清醒、絕不糊涂、盡力不昏迷的備考途中,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不自信也突然不見了。總聽人說勤能補拙,老覺得是傳說,沒摔這么重真是不想低頭,但我在自己的挫折里找到了真正的歸屬。
舉例三:《天文學家與玫瑰》
【我要講的第六個故事,還是關(guān)于改行。不光女孩不聽勸,男孩一樣不聽勸。《第一財經(jīng)》雜志的總編輯趙嘉老師告訴我,有一位南京大學天文系的學者胡波,在學校待了14年,從本科讀到博士畢業(yè),馬上要評副教授了,結(jié)果突然決定改行去搞裝修了。那這個改行,是不是浪費有點大啊?而且大學老師干裝修,那得從頭開始吧?胡波卻講,我這怎么能叫改行呢?我在過去14年受到的天文學教育,培養(yǎng)的方法論,拿來搞裝修,一點都沒浪費啊。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在天文學這個龐大的系統(tǒng)里,胡波老師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基層研究人員。但他的思維方法和個人特長,如果平移到做裝修上,那就是降維打擊啊。
他有靠極其有限的數(shù)據(jù)去還原宇宙真相的能力。搞裝修也是一樣,一開始只有一個亂糟糟的毛坯房。但胡波能借助3D建模軟件,快速想象并呈現(xiàn)出方案。這種視野,家門口的裝修隊做不到。他有搞研究的能力。兩種建筑材料能不能混合,過去的裝修師傅是靠經(jīng)驗判斷的。但胡波會去刨根問底,弄清楚其中的原理,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知道怎么處理。這種觸類旁通,一板一眼的老師傅做不到。他有統(tǒng)籌全流程的能力。別人搞裝修,設計、采購、施工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分開的,出了問題經(jīng)常要扯皮。胡波把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打通,工藝流程高度精確化,還會和客戶實時溝通進度。這種全過程負責,普通的設計師做不到。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每天在工地上干活,戴著勞保手套,親手擺弄一磚一瓦的,沒準會對裝修這一行產(chǎn)生“降維打擊”的前天文學家。而且他是真心喜歡這一行,工作幸福感很高。故事講到這里,我得到了一個巨大的啟發(fā)。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內(nèi)核。過去我們是怎樣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價值的?首先是根據(jù)他的社會身份,更準確地說就是一個人的職業(yè)。你是建筑師,我是天文學家,他是大廠碼農(nóng)。我們各自在社會評價上處在一個確定的位置。每個職業(yè),又有自己固定的上升通道。講師上面是副教授,副教授上面是正教授,人人都處在通天之梯上的某一級,外界根據(jù)他的位置對他做判斷。聽完胡波的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很難用外在的身份標簽定義他。他是誰?他是一個有想象力,有研究能力,擅長統(tǒng)籌規(guī)劃,熱愛生活的年輕人,這才是他獨特的“內(nèi)核”。我是誰?我不是那些標簽啊。正如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說的,“我不是很多,但我是自己的全部”。是我的那些突出的特質(zhì)和偏好,是我的那些獨一無二的經(jīng)歷,是我穿越時光走到今天帶在身上的所有東西,構(gòu)成了現(xiàn)在的我啊。也許在世俗的眼光里,它還不夠好,但它足夠獨特啊。這才是我的“內(nèi)核”。印度有位著名導演叫塔西姆·辛,作品非常有創(chuàng)意,拍廣告開價也很高。有一回,客戶吐槽他說,你就拍一個30秒的廣告,要收好幾百萬美元,說得過去嗎?塔西姆·辛是怎么回答的?他講,你花錢買到的不只是我做導演的這段時間,還有我喝過的每一口酒,品過的每一杯咖啡,吃過的每一餐美食,讀過的每一本書,坐過的每一把椅子,談過的每一次戀愛,去過的每一個地方。你買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華轉(zhuǎn)化成的30秒,怎么會不貴?我們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證書和技能,而是過去一切經(jīng)歷的總和。你受過的教育,經(jīng)歷過的職業(yè)背景,甚至犯過的錯誤,它們給你留下的遺產(chǎn),都可以成為你當下價值的支撐點。所以,當你從事的職業(yè)、所處的行業(yè)、身在的企業(yè)在2022年遭遇了困難,不妨回過頭去,看看自己、問問自己:我的內(nèi)核是什么?干什么能給我?guī)沓删透校繎{借我的內(nèi)核,我還可以在哪里重新開始?改行,不是承受損失,而是拓展生命豐富性的機會。
送給你一句博爾赫斯的詩:“一朵玫瑰正馬不停蹄地成為另一朵玫瑰。你是云、是海、是忘卻,你也是你曾經(jīng)失去的每一個你。”2022年,如果你也在承受變化,也許,你其實是正在成為另一朵玫瑰。】
在聽這個例子的時候我聯(lián)想到了很多。讀本科的時候有一陣兒疫情憋在家,安徽沒有疫情,我們就勢在皖住了六個月,就是為了不被困在北京的毒圈里。一時間線上講座十分風靡,我也和好友約著每天流連于各種騰訊會議里。這個進去聽聽,這課題沒什么意思啊,出來再換另一個會議號。也為了這樣便捷的獲取知識的方式而感到竊喜,看完講座還要激烈地進行討論。等到三年后線上講座已成常態(tài),這熱情就下降了許多。聽著聽著怎么都變味兒了呢?也怕是自己太過武斷了,沉默了很久。直到有天作曲系的同學說不管是寫曲子還是在校外接活兒,感覺要短暫抑郁好多天。他就去問自己的專業(yè)課老師怎么才能不抑郁,老師以前有沒有寫著曲子就抑郁了的經(jīng)歷。結(jié)果老師回答,我不抑郁,因為我特別熱愛創(chuàng)作。同學嘩然,趕忙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地向我描述這些細節(jié)。他認為自己是不夠熱愛才會痛苦,他不愛古典,他可能愛電影音樂。所以在考研的時候毅然決然考去了北京電影學院,現(xiàn)在每天快樂地制作著電影、電視劇原聲音樂。在自己家里置辦了一個特別小但很舒適的工作室,沉醉其中地自顧自彈著最愛的爵士片段、還自學了嗩吶,用嗩吶也來吹爵士片段,狀態(tài)依舊非常投入。曾經(jīng)也覺得熱愛是句空話,過于抽象、過于概括。我困惑著、卡頓著、恍惚著,回頭一看,熱愛真的能抵抗一切時間里的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