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自行車絕對是我國出行的最重要交通工具,自行車王國的名頭就是由每天上下班時間浩浩蕩蕩塞滿整個馬路的自行車潮得來的,當時單單北京一個城市號稱擁有八百萬輛自行車,而飛鴿、鳳凰、永久等牌的自行車更是一代人的記憶。
時過境遷,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自行車行業也開始逐步陷入了一種衰敗的情形,銷量開始逐年下降,各大廠家都開始尋思著或成功或不成功的轉型之路,或者干脆就是一種和傳統自行車共存亡的態勢面對當前這個錯綜復雜的市場,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的話那么在將來面對公眾的傳統自行車市場很快就會消亡,取而代之的會是專注于個性與定制化的全新自行車市場。
但是!2016年的一個投資風口,共享自行車,將這一切都改變了,無論是這些正在轉型的工廠,還是對于整個市場,可以說一輛小小的共享單車,完全重塑了一切!至于它對自行車廠商來說,是天使還是惡魔,這就有待仔細考量。
先讓新融街的小編來給你們展現一個案例:
一輛輛油光錚亮的小黃車從天津飛鴿自行車的車間劃過,很快落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的街頭。從2016年12月開始,天津“飛鴿”自行車與ofo合作,據說共享單車每月的生產規模達到40萬輛,占到飛鴿全年產能的三分之一。作為中國自行車行業的“老字號”,在共享單車的光環下,沉寂已久的飛鴿最近曝光量大漲。一時間,關于“ofo拯救了飛鴿還是飛鴿拯救了ofo”的爭論四起。人們都在重新審視這家老牌自行車廠家“被+”后的新運道和新命運,以及互聯網如何倒逼傳統自行車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
這僅僅是當下的一個縮影,任誰也想不到當初敲開飛鴿自行車總裁辦公室的那兩個年輕人能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現在,我國各大傳統自行車廠商的流水線上,總有那些顏色異常鮮艷的共享單車,那些沉寂已久的生產線在來自新興公司的訂單催促下換發了全新的活力。據悉,富士達工廠在2017年收獲了ofo1000萬輛的大訂單。加上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生產任務很重,據說富士達的工人每天工作11個小時,就連旗下負責出口自行車訂單生產的工廠也加入了生產。
原本以及成為夕陽產業的自行車制造行業就這樣被突然引爆,重新迎來了一個看上去異常美好的春天。
這個行業的上游如此,下游也已經悄然的迎來了變革。北新橋方圓一公里是北京自行車的銷售圈子,一家車行老板表示,最近車市行情很寡淡。這并非個例,據了解,有些專營店已經陸續關停。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金芝透露,共享單車對傳統自行車行業沖擊很大。以去年下半年為例,北京市場銷售的中低端自行車銷量大幅度萎縮,同比減少了近三分之一。“不少經銷商都向我們抱怨,被共享單車搶走了生意,沒辦法賣了?!?/p>
此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已經有業內人士對于當前的這種變化提出了警告:共享單車將會徹底摧毀我國當前自行車行業!根據自行車行業的歷史數據判斷,每年自行車內需的量基本就在2500萬左右,每日經濟新聞此前也有報導,共享單車的發展已經開始令城市的傳統自行車銷售渠道逐漸消失。換言之,共享單車企業正在成為廠商至用戶的最重要中間渠道。如此,等同于將國內自行車的所有品牌全部歸為“小黃車”“小橙車”“小藍車”等共享單車品牌,無論是飛鴿亦或是永久將逐漸開始去品牌化,淪為單一的共享單車加工廠。
這當然并非企業所愿,眾所周知,產品的價值確定來自于使用價值與品牌價值,共享單車采購只看重企業產品的使用價值,當企業失去品牌溢價時,其價值是大打折扣的。在去品牌過程中,生產企業將發展的優先權拱手讓給共享單車企業也就喪失了未來發展的先行權。
因而,共享單車帶來的變革,對于普通的居民而言絕對是個利好,而對于自行車廠商,共享單車到底是天使又或者是惡魔,就需要自己慢慢去考量了。
此文章為 “科技最最前端” 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