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記錄器
第一份工作期間,養成了記錄上班時間做了哪些事的習慣。后來,每一份工作,我都會新建一個“工作記錄”的txt文檔,記下做每件事情的開始時間。
類似這樣的: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5點55分,上網閑逛--不應該
6點25分,學習數據結構--圖
6點46分,學習C語言struct---主要時間花在了做筆記。如果不做筆記,以后遇到了這個問題,我又
必須去翻閱原始資料;此外,復習,無針對性。我哪里知道我曾經不明白這個問題呢?
7點23分,學習數據結構--圖--理解花時間
......
......
......
19點41分,上網閑逛---困得要死---繼續上網閑逛
22點07分,躺在床上玩手機
特意挑了比較勤快的一天的記錄。
如果沒有記錄,會感覺缺了點什么。做記錄的初衷是回顧時間花在了哪些事情上,實際上我幾乎一次都沒有看那些流水賬。每次辭職,我必定會把這些
記錄打包封存,查看它們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這些天,我做了一個記錄時間花費的工具,用來取代txt文件。網上可能有類似工具,但我用不習慣。用這個小工具可以新建分類,比如“休息”、“娛樂”等。
這些是一級分類,目前還支持新建二級分類。具體記錄所做的事情,在“切換事項”菜單。切換事項的時候,能選擇的只有二級分類,在備注框可以記錄所做
的屬于二級分類的具體事情。通過下圖可以一覽小工具的全貌。
分類和事項似乎不太合理,目前沒有更好的設計,暫時先這樣。
需要能夠在手機上使用這個工具。如果不能在手機上用,該工具根本不能連續記錄我的時間消費。最理想的方案當然是做一個Android版的工具,但我沒有能力開發。
替代方案是使用React Native開發一個手機版工具。不得不慚愧地說,我也沒有能力使用React Native,主要是沒有時間。最后的選擇,只能是優化一下這個工具,
讓它勉強能夠用手機訪問。
相比TXT記錄,小工具的最大優勢在于自動分析時間消費狀況。如果用TXT記錄,查看時間消費狀況,需要我逐行閱讀、計算。借助小工具,我可以用餅狀圖或柱狀圖展示
時間到哪里去了,也可以直接展示數據。
其他小工具
還有兩個小工具值得去做。
第一個工具,就叫它“資料助手”吧。我收集的資料、寫的筆記、寫的文字(技術類和非技術類),都會打上標簽。過一段時間之后,用代碼分析一下我涉獵過的東西:
有哪些標簽?哪個標簽下的資料最多?我對這些標簽下的資料的熟悉程度......另外,還可以根據記憶規律編制一個時間表來提醒自己復習這些資料。這個工具的作用
有兩點:全面掌握我接觸過的資料;制定科學的重溫計劃。
第二個工具,用來保護視力。視力越來越差。看一段時間電腦屏幕后,休息幾分鐘,或許可以延緩視力惡化。可有時候太投入,根本不記得中途休息。可以做一個
工具,設定時間線,在某些時間點提醒自己,比如,電腦窗口抖動、出現特殊畫面、彈窗等。做這個工具,我不做web版,要用C語言等做一個桌面小工具。這應該是很
久之后才有時間做的事情。
時間管理器使用的技術
該工具使用 Laravel 框架和 Bootstrap 開發。本想使用PHP提供接口、HTML調用接口的方式,但工作量較大,故采用了傳統的PHP和HTML混合的方式。以后做手機版工具,
仍要寫接口。
坦白地說,使用 Laravel 框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原因是被錯誤的資料誤導。這能怪誰呢?誰跟你保證過,資料是沒有錯誤的?沒有及時發現資料的錯誤,這是我
調試能力低下的表現。不得不說,使用新框架,沒有技術含量。整個過程,我幾乎沒有使用PHP函數,復制粘貼框架的例程加以修改就可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