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喜歡談歷史的國度,所以很多中國人也很喜歡懷舊;傳統中國文化(特別是明清以來)是一種很注意忠孝思想和三從四德的文化,可能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中國人都很注重禮義廉恥,而少了些像美、法那樣的浪漫情懷和北歐國家的那種自由情調。這個特點體現在愛情上就出現了國人主流思想上對自由情感的壓抑和對天長地久的一味推崇,體現在物質上就表現為了對金錢和物質的群體狂熱。一面是對情感的壓抑,一面是欲望通過虛擬世界等途徑的悄然膨脹;一面是對別人的嚴苛要求,一面是對自己的自由放任;一面是對金錢的不屑一顧,一面卻都做著一夜爆發的美夢。就這樣矛盾的存在著,畸形的生長著,多少人的精神就在這樣的思想中逐漸崩潰,甚至直接瘋癲。
在我看來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契約,就如同一只龐大的無形的手一樣在無形中引導著社會大眾的言行舉止甚至思維方式,同時也維護著社會秩序的井然有序。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思想來源于中國傳統的封建專制體制,所以會有很多思想在有意無意間展現了人類企圖控制的傾向。因為這些思想符合封建體制的管理要求,所以它們成為了主流思想。但是抽刀斷水水更流,這些試圖通過約束他人來達到控制目的的思想最終導致了中國封建體制的土崩瓦解。所以最終還是五四運動的思潮讓中國重新覺醒。
其實作為個體的人也一樣,愛上了一個人就會想要一直擁有,牢牢把握,但這常常只會事與愿違,越想握緊的沙子就會越快溜走。既然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那何不好好的去享受它呢。遇上了,那就是緣分,如果相愛、若能同行那就一同上路,風景總在眼前,何必要去焦慮和恐懼。感情上的兩個人就跟職員和企業一樣,是一個賽跑的過程,只有兩個速度相當,方向相同的雙方才能長久下去,否則總有一方會棄另一方而去。感情也一樣,想要在一起那就首先要有同樣的目標方向,同時要能掌控好自己的節奏,如果總是一味讓別人慢下來等你或者總是以為的壓慢自己的速度那都不可能長久。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過了就化為烏有,好好享受當下的美好。情感上不要求天長地久,但只求曾經擁有,愛了就深愛,學會彼此的珍惜,不愛了就放手,分開也沒什么值得遺憾或者怨恨,各自都會有各自的風景。對錢財,要有豁達的心態,相信李白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活在當下,做最好的自己,賞最好的美景,人生其實是需要唯心主義信仰的,你相信什么,你若所看到的就會是什么。我最喜歡的就是北歐人一張一弛,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可以品嘗家庭的安詳,而不用像中國人這樣一個個都墊著腳尖試圖讓自己高出別人一頭,結果累的是整個社會群體。我羨慕法國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有時候也會夢想自己有一天會有一個大大的農場,里面有城堡,有葡萄園,有酒莊,還有與藍天白云連為一體的薰衣草,當然還有一個彼此深愛的女人。愿我的理想不再是那白日的夢想,愿所有朋友的夢想都能在現實中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