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我們身邊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焦慮,《5步兒童時間管理法》這本書就是作者劉乙了為了幫助家長解決這個問題而著。那么我們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徹底告別磨蹭拖拉呢?
一、你的孩子屬于哪種性格,為什么會磨磨蹭蹭的原因、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做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性格形成了他們不同的行為方式,也包括做事磨蹭拖拉。家長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自家孩子屬于書中提到的哪一類。書中把孩子們的性格特征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老虎型的孩子,他們的主要特點是,做事很果斷,能夠帶動別人,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但是會表現得比較強勢,容易有自己的想法而忽略規則。
貝貝正是這種性格的孩子,他很強勢,不喜歡被控制,當他感受到沒有失去了控制權或者說感受到做自己被控制了,他認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會被理解和認同,此時他會用拖延來表示對抗,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面對這類孩子,家長需要對給孩子表達自己,通過和他的有效溝通,讓他被平等對待,又被尊重的感受,這樣商量著達成共識較好。
第二類是孔雀型的孩子,他們很樂觀,有熱情,容易被別人接受,只是做事會沒有耐心,粗心大意的,遇到事情也喜歡找借口。
這種孩子往往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認知,自我約束能力太差,比如說他會認為自己能在10分鐘內完成這項任務,事實上做事情不會認真對待,東拉西扯的把時間浪費,完全不會在意自己承諾過10分鐘的事。
這時我們家長需要隨時引導糾正和鼓勵,要讓孩子感受到做事需要有原則有規劃的態度。
第三類是貓頭鷹型的孩子,他們通常對自我要求高,又有很強的責任心,喜歡思考,做事有計劃,但是敏感脆弱,疑心重。
這類小孩子會因為對自己要求高造成了極大壓力,以至于做事拖拉,其實他的本意是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害怕失誤才會拖延。當他的能力不足以到達自我要求的時候,那種“懼怕失敗”的心理油然而生,于是就有了總是拖延。
遇到這來孩子,家長就更需要注意多傾聽他的真實想法,多表達理解,給與多一些信心,因為他更需要的是被讀懂的心。
第四類是綿羊型的孩子,他們比較低調,性格隨和知足常樂,很容易和別人相處。這類孩子就是沒有主見,需要有人在旁邊監督進行。一旦獨自完成任務他就會很被動。就像有些小孩寫作業必須有家長陪同,不然寧可發呆也不會下筆。
這類孩子比較聽話,但是不夠自律,我們家長需要跟多地引導孩子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情,引導孩子學會如何思考,學會如何自己做決定。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性格,以及做事散漫的原因之后就可以有針對的輔助期改變,讓他明白只有養成時間管理能力才會進步。
二、如何培養孩子養成時間管理能力
小孩子還不大了解具體的時間概念,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幫著去認識。0到3歲的時候,孩子還在懵懂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這時的他們會通過看和聽來認識這個世界,包括時間。那我們家長就可以多說關于時間的詞語,讓他們對時間有個初步的認識。3到6歲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上幼兒園了,這時每天上學的生活就會比較規律,爸媽們可以通過利用時間段來給孩子立規矩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此為之后時間管理能力的形成提供基礎。7到8歲進小學了,這個時候孩子對時間作息有了基礎的了解,家長就可以幫著制定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有效的督促學習,讓孩子更清楚地明白自己與時間的關系。9到10歲,三年級之后,孩子的自主意識加強,這時可以讓他根據自己的意愿學著分配自己的時間,哪怕是制定學習時間計劃表,當他在有效的持續性執行自己的計劃過程中,他就已經建立了時間自我管理意識,慢慢的孩子就能形成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
三、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在孩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做事的專注力就是最關鍵的一步,直接影響這個做事效率。書中提到有三個辦法,首先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避免其他干擾,認真完成這件事看似簡單,養成這個習慣確實尤為重要的開始。然后只做這一件事的同時要盡量把事情簡單化,過濾一切其他干擾因素也很重要,這樣可以營造一個專心安靜的環境。當然,還可以通過冥想訓練放松緩解壓力,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
形成了良好的時間自我管理能力之后,執行力有了,專注力也提高了,做事效率自然也提高了,拖拉磨蹭的習慣不知不覺就被克服了。
除了學會書中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有自我管理的內驅力,我們家長終究只是起輔助作用的,萬事還是得靠他自己。所以,讓我們從這本書開始,學著幫助熊孩子們改掉拖拉磨蹭的話習慣,學會掌控自己的24小時,讓孩子的人生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