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奶奶來到了老王家
算來太奶奶離開我們竟然有二十年時間了,可是總感覺她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仿佛昨天還在和她談笑一般,原來太奶奶只能是回憶中的了。
太奶奶的前半生應該說是比較凄苦的,不管是生活上還是感情上,太奶奶是因為逃難才來到我們村的,她的老家原本是在山東蒙陰的一個小山村,因為當年她老家一個叫“劉黑七”的土匪到處抓有些姿色的姑娘,為了躲避被抓,可想太奶奶年輕時也是一支花一樣的女子,父親領了當年17歲的她逃難到了我們村子。
當年常常聽太奶奶說,只因為吃了太爺爺家的一碗掛面,就做了人家(太爺爺)的媳婦,于是受苦受累的日子也就開始了,據說那時候太爺爺剛好死了媳婦不久,太奶奶就做了他孩子的繼母,當時太爺爺已經有五個孩子,而且最大的兒子只比太奶奶小了四歲,可想太奶奶在老王家的日子。
在那個婆婆公公說了算的社會,那個一大家子人不分家的社會,太奶奶的地位可想而知,在太奶奶生命的最后經常重復的話就是“自從17進了王家門,就開始伺候老王家十幾口人的吃喝,上有五叢老的,下有五叢小的。 ?
二、太奶奶成了寡婦
太奶奶一生共有兩個孩子,我爺爺和姑奶奶,來老王家的第二年就有了我爺爺,之后第七年上又有了姑奶奶,然而第九年上,太爺爺就被進村的可惡的日本鬼子給殺了,于是太奶奶成了寡婦,那年她才不過26歲,爺爺8歲,姑奶奶才兩歲,顯然對父親還沒啥記憶的年紀。
本是后母,又死了男人,可想太奶奶以后的日子,大概之后不久就把太奶奶娘三分出去單過了,還好堅強的太奶奶就這樣守著兩個孩子艱難的度日子。
三、太奶奶是個大“能人”
為了生活,太奶奶變的越來越能,做些針線活補貼家用,太奶奶的針線活在村里是出了名了,誰家有婚喪嫁娶的需要做衣服的,絕對掉不了太奶奶,衣服或鞋子上插的花也是相當的好,我記憶中小時候還有找她來學插花的。
太奶奶的能不只是針線活,還有其他方面的,在那個生活食糧極度匱乏的年代,能吃的都用來添肚子,樹皮都被剝光,榆錢槐花之類就當屬好東西了,這東西想得到,基本靠“搶”,爬樹搶,雖然太奶奶是三寸金蓮的小腳,但爬樹一點也不在話下,當然我是沒看過了,不過聽大我五歲的姐姐說她們小時候還見太奶奶爬過樹勾榆錢槐花呢,算來那時應該有六十多歲。
四、太奶奶做了奶奶
爺爺十六歲時就娶媳婦了,但娶進來的這媳婦太奶奶不太滿意,奶奶不只比爺爺大四歲,長的也真是不咋好看,個子到是不矮,不好看呢主要就在長尖鼻子上,而且頭型也不好看,現在90歲的奶奶還能看出這些特征。奶奶的基因也真是強大,父親弟兄四個的頭型、鼻子都隨了奶奶,還好但都比奶奶好看了些,爺爺結婚第二年就有了我父親,太奶奶的第一個孫子,所以太奶奶甚是喜歡,太奶奶不喜歡奶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父親出生沒幾天,奶奶的娘家就把奶奶接走了,大概是說身體不好,得回娘家養,只到父親四十天時,奶奶才從娘家回來,(我到現在都納悶,奶奶如何能舍得她襁褓中的孩子,曾經有好多次質問一下奶奶,但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之后奶奶在十七年間又陸續有了五個兒子,其中兩個幼兒時就死掉了。
五、太奶奶送兒子去當兵
大概父親兩歲時(1950年),爺爺光榮的當兵去了,雖說那時候新中國成立了,但爺爺的貢獻還是有的,爺爺參加了當年西藏的解放,雖說是先期的川藏線的修路兵,但這在解放西藏的路上也是不可或缺的吧,所以解放西藏的豐功碑上應該也有爺爺的血淚。要知道當時的爺爺還不到20歲呢。西藏那是個自然環境多惡劣的地方,別說那個年代,就是現在那么多想去的都有好些顧慮,怕不適應,可想當年的爺爺他們是有多大的毅力來克服種種困難,雖說當兵的去與不去不是自己說了算的事。
爺爺還參加過抗美援朝,這次可是實打實的打鬼子,而且真的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到現在爺爺身上的六處傷疤還清晰可見,且遇陰雨天還是會疼。
六、哪一輩都兒女雙全
太奶奶的孫輩里,四叔是最得嫌的,而她的曾孫輩里得嫌的就非我莫屬了。原因很簡單嫌棄四叔又是男孩,嫌棄我又是女孩。嫌棄歸嫌棄,得終究我們還都是太奶奶看起來的,只是四叔不象他哥哥們那樣招奶奶喜歡,而我也不象兩個姐姐那樣招太奶奶喜歡。不過呢也不至于送掉或扔掉的,不過我小時候還真是聽說過,太奶奶建議把我送人的,最后還是爹娘不值得,沒送走,聽姐姐們說的,不是過是真是假不是很清楚了,還好沒送走,最后竟然成了爹娘最貼心的那件小棉襖。
到我弟弟出生后,就立馬成了太奶奶的香餑餑了,在太奶奶那的待遇遠高于我們姐仨,終于曾孫輩了都全了。
七、太奶奶與人和善
太奶奶因為是太爺爺后續的媳婦,所以各方關系都很復雜,但太奶奶的人緣相當好,各方都相處的不錯,舉二三例,太奶奶和太爺爺的前岳父母家處的相當好,就是沒了太爺爺,關系也一直走動著很好,我們老家這種關系叫太奶奶的續娘家,沒有了續下來的爹娘了,和一幫子續內侄子關系也很好,有點一去就會住個三五家,記得我小時候還經常的跟太奶奶去走動,繼內侄沒有了,到繼重侄子這一代了,還是經常的請這繼姑奶奶去住住玩玩。還有太奶奶的兩個繼女相處的也是沒得說,記憶中比較清楚的,而且小時候也跟太奶奶去過的一個,繼女得病沒了,這繼女婿又重新找了媳婦,而且還是一直和太奶奶走動的很好,不知這算什么閨女家了,但依舊經常的接了太奶奶去走閨女家,而且聽說那后來的外甥小時候經常的來走姥姥家,來住上一陣子。關系夠亂的,縷不明白了。
九七年的臘月二十六,太奶奶走完了她八十六歲的人生,曾孫女我是看著太奶奶咽下人生最后一口氣,記得小時候唯一和太奶奶合了一張黑白照片的,現在也尋不著它的蹤影了,照片貌似成了我的遺憾,最后上幾張爺爺奶奶統領的兵,及我爹娘領的兵
和父母的合照料也成為我的遺憾,我們竟然沒有一張全家福,這次是少弟弟,以后更沒有可能,我們永遠的失去了父親,照片上的父親已經是在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