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幾年前就出版了但是至今依然被大家推崇的一本書,《冬吳相對論》,是由知名電臺主播梁冬還有《21世紀商業評論》雜志主編吳伯凡的電臺節目編錄而成。
每一節開頭,主持人梁冬都會說一句,坐著為您打通經濟生活的任督二脈。的確,他們的聊天對話中充滿了對生活社會現象的睿智解讀,尤其吳伯凡,每一段話都能感覺他的淵博,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哲學。
今天我在趕車之前爭分奪秒讀完了最后。在最后一節中,他們討論了“快”與“慢”,討論了“男性”“女性”,討論了“效率”與“感知”。
這些詞條似乎關聯不大,然而字里行間卻都是在傳遞一種生活的節奏感,關于企業,關于工作,關于個人的幸福。
如今的社會,崇尚速度,崇尚結果,崇尚金錢的快速累積,崇尚激情爆發與快感的高峰,我們往往更喜歡一個敏捷的、反應更靈活而且語言快速流暢的人,卻往往容易忽視一個有些沉默寡言,默默沉迷于自己的事情,甚至有些訥訥的人。
很快的成功,很快的掙到許多錢,很快的學會一項技能,似乎成為值得我們傳頌的事情和典范。甚至張愛玲都說過,出名要趁早。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張愛玲一樣有著敏銳的文學思維和語言功力,寫作更是一件需要恒久堅持與練習的技術,所以作家成名,往往都經歷過平淡而壓抑的前半生,默默而堅持。比如莫言,比如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
社會上的大眾追求速成,追求巨大的金錢積累,男人不斷追求極限的突破和巨大規模的掌控,公司企業不斷追求高速的業績增長和市場份額擴張。
然而,這種對速度的追求,對結果的過度重視,還有忽視自身的核心技術與競爭力一味追求所謂的大的做法,卻并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所謂成功與幸福,甚至還可能帶來巨大的危險,甚至這些堆砌起來的海市蜃樓會在某一個時刻轟然倒塌,分崩離析,徒徒耗費心血與光陰。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給我們上演著快與慢的不同節奏,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在文學與寫作的路上,許多寫出一點書的作者,打著作家的旗號,開辦什么一周寫作技巧速成班之類,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有一些老師確實會交給大家一些寫作的方法與構思。然而真正的寫作大家,我想,必不會開辦所謂的速成培訓班,因為他自己的成功,就和速成沒有一點關系。
寫作,些許人人都能寫,然而時光積淀里真正沉淀下來的,只有山河歲月里最深的深情與思考,帶著久久時間的印記,丟進滾滾紅塵中,亦會自己慢慢從滾滾紅塵中浮現出來,令人回味。
說到公司企業,有一年在胡潤富豪排行榜上,國美電器的董事長黃光裕和希望集團的總裁劉永行同時上榜,黃光裕身家超過劉永行幾十億,然而幾個月之后,再一次的排行榜上,黃光裕身家卻暴跌上百億,劉永行依然很穩地排在前面。
究其根源,國美電器的贏利點根本不在于買賣電器賺取差價,而是借助廠家幾個月的無息帳期來玩金融與資本運作,將這些巨額的資金投入利潤很高的房地產等行業。
這種做法給國美帶來了極速而巨大的企業擴張,可是這種玩法就好像在懸崖走鋼絲一般,每一步都危險至極。而且對于行業與整個金融市場的依賴讓他禁不起一點點的經濟下滑,一旦下滑,他就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然而希望集團的董事長劉永行兄弟,卻始終忠于自己的本業,勤勤懇懇開展飼料與化工的產品生產銷售,也許他的成長較之國美慢了許多,可是這樣扎實的緩慢行走讓他積累了真正的實力,因為不過度依賴金融市場而穩穩地度過了經濟危機。
從這種快與慢上來講,慢其實是另一種快,因為你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因為你不會倒退,每進一寸都有進一寸的能力支撐。
后來,他們又談到了男人女人,男人是視覺動物,喜歡大而磅礴,追求突破創造新的記錄。可是女人是聽覺動物,可以捕捉到細微的差別和敏感的變化。
這個社會是一個男人的社會,男人掌握著主動權和這個世界的話語權,于是這個社會也漸漸變得更男性化,追求結果與功利。
于是,有許多管理學界專家都說,在許多高層管理者中應該引進更多的女性,因為她們的靈敏感覺,對細節的感受,會給我們對事物更多一層的理解與不同的可能。p漂移
我們應該在奔跑中學會停下來,慢下來,調動更多的感官來感知和感受生活,專注于某一事某一心,每一步都堅定而穩妥,走向最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