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早就聽聞濟南以小清河為護城河,幾年來未曾得見。今日特意查找,而去。
從高德地圖上搜到“小清河景觀帶”,心里甚喜。濟南素以“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而為人稱道,在想象當中,她應該是個人景互融,氛圍和諧,生活氣息較濃的地方,這可以從濟南博物館的老照片里一窺其貌。但以我的觀察,除了規劃較好的景點,其他地方總歸是商業的喧囂奪得先聲,未曾尋得愜意的舒適。不禁暗想,大概濟南已經現代化了罷,畢竟發展大于一切。不過小清河是始終存在的,只是它是否還如幻想中的那般清美,如傳聞中那般詩意,就不得而知了。
中午的陽光很熱,撒在身上曬曬的,全然沒有深秋的凄清。從濟濼橋下去,沿著河岸小踱,偶有清風吹來,深綠色的河水也微波不驚,莊重得很。朋友說,水要是再干凈點就好了,我開玩笑道,至少沒有腥臭味啊。話剛說完,一股惡臭就撲面而來,嚇得友人落荒而逃。往四下望去,原來路邊有家污水處理廠,怪不得這味道如此“醉人”。
我們轉去河的另一側。懸空的木棧道增加了些許韻味,對岸高大的五彩摩天輪與濃密的垂柳相映襯,在河留下舞動的影姿。棧道的另一端幾位上年紀的人在釣魚,看到我們走過來,一個勁的叫我們別踩壞他的魚竿。似乎有那么一瞬間,我感受到了傳統濟南的韻味,我想象中濟南的模樣。她不同于南方山水的秀美溫婉,不同于北方山河的大氣磅礴,她是享受獨處的恬靜,顯示沉穩的平靜,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泰然,“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潔。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然而,也就如此了。這短短的小清河景觀帶不過是濟南殘存的記憶,權當是曾經的歷史的證據。回到橋上,又是喧囂繁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