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陰天
近階段氣溫高,房間的窗戶開了兩個半扇,風從室外進來,帶著花香,夢都是甜的。自然,清晨醒來也在花香中。
幸福感油然而生。
下樓的第一件事,就去院子里看花看草。
上圖,含苞待放的薔薇花,種在院子的東北角,比西南角的那棵晚些,估計近日也會開放。
橘子花,聞不夠,看不厭。有些花已經掉落,有些還在盛開,還有一些剛剛長出花苞,它們陸陸續續,競相開花結果。
柿子花也開了,蜜蜂在小黃花身邊盤旋,尋找最香的花,采最甜的蜜。
佩服這盆長壽花,烈日下暴曬,燦爛如故。
賞完花,吃過早餐,洗衣服,拖地板,一陣忙碌后,坐電腦前整理晨寶的資料。新加卷E盤里有網易博客上復制的《晨寶的成長記錄》19篇,記錄她2個月到11個月的生活點滴,14200多字,圖片若干。
按照時間推算,需要整理的內容僅剩晨寶出生到2個月的時間段。快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原本打算,下午在家把剩下的內容整理完,但倪先生不干,說陰天陽光不烈,氣溫適宜,出去逛逛。去哪?同里?周莊?千燈?黎里?都是古鎮,都在附近,但我想到了父親,選擇去平望。電話聯系父親,聽到“平望”兩字,他爽快地說出一個字:去。
平望是父親年輕時上過學的古鎮,曾留下過一段苦澀的回憶。陪他去走走,找尋60多年前的舊影。
1961年,正是三年自然災害嚴重的時段,在平望中學就讀的父親因為饑餓,只讀了一年就不得不輟學,回鄉務農。(期間細節省略N字)
60年的變化太大,留在腦海里的印象已經無法辨認。幸好司前街還在,群樂茶館還在,安德橋還在……
在司前街群樂茶館舊址前,父親有些疑惑,印象中的茶樓南端還有幾間平房,怎么沒有了?正在河邊垂釣的一位男士說,平房已經拆掉了,老輪船碼頭也沒了……
父親跟我們說起茶館主人葉洪昌,他是北厙葉家埭人,解放前曾在平望鎮上開茶館飯店,為中共地下黨活動提供聯絡場所,但在WG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批斗時,脖子上掛一塊石頭……平望挨批,到北厙老家繼續挨批。這件事,鄉親們都知道,時至今日,提起這件事,父母依然唏噓不已。
群樂茶館舊址,中西混合建筑,三層樓,是昔日平望的最高點。父親執意上樓看看,我和倪先生陪他上去。
父親又提到老糧倉,我說安德橋下就是。父親堅持說不對。走進糧倉后才知道,1961年前的老糧倉20年后(1982年)才搬來這里,我們認為的老糧倉確實不是他記憶中的糧倉。時過境遷,物非,人也非。
安德橋南堍是古運河纖道,西側是驛站,相傳陸龜蒙的放鴨灘也在這里。
父親一邊走一邊回憶,尋找與記憶中重疊的場景,但很困難,即使是古老的鶯脰湖也因各種房產擴建而變得越來越小。
父親決意要尋找曾經就讀的平望中學。咨詢本地老人,得知老中學已經拆除,變成“時代廣場”。走近,再也不見昔日影子,唯一沒變的是“平望中醫院”的牌子,據父親回憶,平望老中學與中醫院相鄰,只隔一條竹籬笆。
四點鐘了,父親說回家吧!沿市河往南走,在“尋緣”和“走運”旁,給父母留影。
北厙到平望,車程30多分鐘,1961年,父親從家里走到學校,中間乘多次渡船,共花4小時。父親說,年輕時不覺得累,現在走不動了。
平望行,遂父親所愿,尋找60年前的舊影,意義非同一般。
今天最激動人心的當是晨晨獲得洋浦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童聲飛揚,唱響未來”主題歌手大賽特等獎。比賽現場的視頻發在群里,我和倪先生看了一遍又一遍。
親家母點評:最美妙最動聽的歌聲。
親家公點評:表情豐富,落落大方,充滿朝氣活力,比那些專業的小歌手毫不遜色。
班主任老師說:你是我心中最棒的歌手。
視頻錄像,我一次又一次回看,眼角濕潤。近階段,恰在整理晨寶的成長記錄,點點滴滴涌上心頭,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