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沒有一蹴而就的教育,要允許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要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和引領。
背景:
劉同學家不在本市,一個人在外地求學,周六日常常不回家,投親靠友的借住在親友家,她給我的感覺是常常昏昏欲睡,用“嗜睡”一詞來說她也毫不過分。幾乎每節課她都在昏昏欲睡,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決定找個機會跟她談談,就問她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犯困,她有氣無力的說,不清楚。她說自己初中時就因為睡不醒去醫院看過病,但是,看她現在這狀況,顯然治療效果很不理想。
過程:
有一次,劉同學的媽媽給我打電話,當時正值午休時間,怕影響同事休息,就沒有接電話,等午休后回過去,對方說正在來學校的路上,說是給孩子請個假,接孩子回家。還有這種操作?我當時就懵了。按理說,得先請假得到批準后再來接孩子啊,我這還沒接著電話呢,人家已經在路上了。
在等待家長的過程中,我跟劉同學交流時就跟她說,你這請假不符合程序啊,你知道我們當老師的請假需要怎么做,需要走哪些流程嗎?我們需要先到學校辦公室拿一張假條,在登記簿上簽字,然后依次找年級長、教務主任、主管校長、校長簽字,這樣才算完成了請假流程,返回工資崗位后,要第一時間給學校辦公室打電話銷假,這算走完整個請假流程。你沒等老師同意,就讓家長來接你,怎么算是請假呢?這不符合程序吧。
小女生聽到我說這些,一下子蹲在地上哭開了,說:你們城里人事兒真多!
聽到這句話,我哭笑不得。明明是她不符合請假程序,還振振有詞,我竟無言以對。
小姑娘的媽媽到來后,也抹著眼淚,委屈的不行。她說,孩子已經兩個月沒回家了,這一段時間心情很不好,想讓孩子回家調整一下。我說,孩子進入高三后,學習很辛苦,壓力很大,你能不能為了孩子,這一年在學校附近租個房子,陪孩子一年?小女孩的媽媽說,不行啊,家里還有一個孩子。
這母女倆人,一個是異地求學,有家難回,沒功勞也有苦勞的孩子,一個是對女兒缺少照顧,滿心愧疚的母親,看著痛苦委屈的母女倆,我只能給假條放人走了。只是在心里暗想,以后得對這個孩子多留心,多關照。
反思:
1.女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變得非常敏感,相比男孩子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左右,也更容易情緒失控,尤其是面對升學壓力,心靈會更加脆弱,需要老師更加細心的觀察和及時有效的引導,幫助她們走出情緒困境。
2.住校生獨自面對學習、人情更各方面的問題和壓力,承擔著比走讀生更多的心理負擔。尤其是異地求學的學生,長期不回家,得不到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呵護,體會不到家的溫暖,壓力得不到及時的化解和釋放,需要多跟家長溝通聯系,讓家長通過各種途徑把自己對孩子的關愛表達出來,讓孩子體會感知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從而擺脫孤獨感。
3.住校生的班主任比家長陪伴孩子時間要長得多,擔負著學生的安全、學業、成長等責任,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以老師、朋友、長輩的多重身份去關愛學生,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溫暖,讓集體成為一個有愛的積極向上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