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催稿比較多,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寫給特定對象的文字還有其他人會看。
情書寫太多,準備換個思路,講講經濟。
我不覺得我是個經濟大拿,因為我不擅長賭博,也不擅長勤奮工作。如果有一點幸運,那應該歸功于以下一些思路:
1. 永遠推算Worst case scenario。做任何決定之前,演算一下WCS,可以接受,就go ahead.
2. 永遠警惕“大眾思維”,這社會的medium intelligence就和經濟水準一樣,一定遠低于“average intelligence”,所以一旦大眾跟風什么,就必定要退出。
3. 獨立思考。要做top0.1,就要有沒人懂的思維邏輯。自洽就好,不需要說服誰,也不需要被誰說服。綜合你能得到的所有信息,做對自己最合適的決定;
4. 止損。金錢損失是最小損失,在#1的條件下,及時止損是最明智的,最不值當的就是再賠上精神、軀體損失。
5. 永遠擁有清零能力。永遠儲備自己的頭腦和身體,就不害怕任何清零。
我個人的觀點,過去五年--兩年疫情,三年經濟寒冬,加上未來的2-3年,都會是這個經濟周期的波底,若能扛過,可見晴天。
過去的幾個月,幾乎定期會接一個電話,都是陷入經濟危機求助的。其中亞洲國家的朋友居多,可能亞洲文化還是會在朋友圈求助的,本地人直接破產了。也可能亞洲人喜歡偏門,炒房,做生意,很難在這幾年不陷入困境。
今天又一個朋友,在電話里哭起來,我也很難過,明明兒女都開始工作是應享退休的年齡,卻陷入泥沼。
我只能說止損,不要再搭上自己的身體健康。她說當時如果打個電話問你多好。我說沒用的,我很好的一個朋友,三年前特意為我過50歲生日,春風得意地告訴我他又買了多少樓花,還幫朋友親戚買了不少,當年我很直接地提醒他計算一下現金流,要做WCS準備。
已經一年沒有他的消息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主動聯系。
且不說朋友,即便我最愛的人們,也不會完全聽我啊,給完全部信息和建議,支持他們決定吧。年輕多好,不怕清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