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作為整理收納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環,讓很多人望而生畏。因為我們的傳統觀念是節儉,是美德不應該輕易丟棄,而斷舍離也并非是表面意義上的扔東西。
記得最開始接觸整理收納的時候參加過一個專門做斷舍離的群,那里規定每人一天至少扔一件東西,持續21天。但最終這個群沒堅持到21天就解散了,因為丟到后面大多數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有的人會因為家人的反對被迫停止……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斷舍離物品這件事都存在認知上的誤區,所以,喵醬為大家總結出了5個常見誤區,希望在開始整理收納的時候幫你規避這些困擾。
能用
“這件東西還能用,不能丟!”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可以繼續往下看。
你有一副眼鏡,戴著很漂亮而且舒服,所以你很喜歡。但是如果要把這副眼鏡送給朋友,可能對方并不會戴。是因為這副眼鏡不能用嗎?顯然不是,它是能用的。
但,同樣是一件可以使用的物品,因為主人不一樣,它的功效就會產生很大差異。
試想一下你家里因為“能用”而被留下來的物品有多少呢?
比如,那些隨外賣一起贈送的一次性筷子,它們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真的讓你每天吃飯用,你又會覺得它們廉價而且不衛生,是不會用的,可你還是會把它們放在抽屜里,直到堆得滿滿的。
斷舍離原理:
在人和物品的關系中,要發揮“人”的主體意識,你要考慮的是這件東西對你有沒有用,而不是物品本身能不能用。
可惜
很多人在扔東西的時候,都會說一句“這個東西扔了太可惜了”,但可惜這個詞不應該這么用。要知道,如果真的覺得一個東西“可惜”,那就應該在把這個物品帶回家的時候,就物盡其用,使用的時候倍加愛惜,而不是只有在扔它的時候才覺得“可惜”。如果你連這個物品都忘記了,怎么談得上是“可惜”呢。
請從另一個角度想這個詞的含義,讓它成為你斷舍離的源動力。
斷舍離原理:
把可惜換成愛惜,如果你打算留下這件物品就好好愛惜它。不是遺忘在角落,也不是在猶豫扔的時候覺得可惜。
以后會用到
在扔東西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對后悔的恐懼,所以會害怕把未來需要的東西扔掉,就會常常跟自己說以后會用到的??捎终娴挠卸嗌偃擞玫搅四??想想你上次想扔掉卻因為害怕后悔沒扔的東西,現在在用嗎?
有的人特別喜歡買打折商品,只要看到商場打折,不管家里還剩多少,都會買回家先囤著,因為腦袋里想的是“反正以后用得著”。斷舍離判斷一件物品是否珍貴,是根據物品的主人對這件物品的需求程度決定的。如果人能放開對一件物品的執念,永遠懷著一顆樂觀的心,那就很容易實現斷舍離了。
斷舍離原理:
害怕后悔的源頭是不自信,學著相信自己的決定,才能變得勇敢無畏。
選擇困難
現如今有很多人患有所謂的『選擇恐懼癥』,一方面是物質資源泛濫不知道如何選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己本身對物品沒有一個概念,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讓這樣的人去買東西,他們會因為不會選擇而一股腦兒全都買回家;也就導致在斷舍離的時候,他們會因為不知道扔哪一個,后來就索性都不扔了。其實面對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果斷,硬幣拋出去的那一刻其實你心里就有了決斷,要不要試試?
斷舍離原理:
選擇自己喜歡的,喜歡自己選擇的,人如此,物品也一樣。
別人送的
很多人在扔東西的時候無法抉擇,是因為這件是別人送的,被掛上這樣標簽的物品往往會很尷尬,如果扔了的話就好像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但如果被你閑置的物品,就算是別人送的,那一定也是你不需要的,否則你是不會將其束之高閣。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件物品,被主人隨意地扔在一旁,他明明不喜歡你,卻還是把你留在身邊,你會怎么想呢?所以下次朋友問你想要什么禮物的時候,就痛快的說自己想要什么吧!
斷舍離原理:
不要因為覺得珍貴而不舍得用,物盡其用是對對方和物品最大的尊重。
定期把那些多余的物品扔出去,可以為自己的內心留出更加豐富的空間,這是從外在到內在的凈化。人在經歷多次斷舍離之后,最后留下來的東西往往會是兩種:
1.從一開始就珍惜的東西;
2.回過頭來才發現的東西。
而這些才是值得我們用心去陪伴、呵護的東西,人亦如此!
喵醬說
“o(≧v≦)o 十月對于我們有不一樣的意義,“拾”月是收納整理的祭祀月。所以,為了讓一年中剩下的四分之一過得更充實愉快,請從現在開始你的整理收納行動??梢猿弥鴩鴳c小長假,從斷舍離開始,為我們的家做一次大掃除!”
歡迎一起跟喵醬學習整理收納,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