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狹義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地區爆發的激烈戰斗;廣義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上面是百度的定義,相信大多數的文友并不了解這場戰爭。這次我就按照南疆回憶陳列館的陳設邏輯和時間順序,講述一下這場“強國之戰”。
插一點題外話,到老山游玩,去主峰和天保口岸就可以,所謂的文山英雄老山圣地景區,名義上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實際上啥也沒有,甚至每個景點都要單獨花錢。
要講清楚對? 越? 自衛反擊戰,還得從解放后講起——
這里根據陳列館的時間線,先來梳理一下開戰之前的大致事件。
1954年《日內瓦協議》的簽訂,粉碎了美國擴大印度支那戰爭的陰謀,使美國從中國南邊軍事逼近中國的戰略遇到了挫折。
1956年蘇---共--二十大之后,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入侵我國--珍-寶--島。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后期中國與-----蘇-聯處于-敵-對狀態,越-南-在中-蘇之間“走鋼絲”。
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黎-筍-上-臺,越-南逐漸倒向蘇聯,加速向蘇--聯靠攏。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破了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面。
1975年,越南完成國家統一,10月,黎筍訪問蘇聯,與勃列日涅夫發表了聯合宣言,確立了兩黨兩國“全面聯系”、“密切協作”的基本方針,使越蘇關系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1978年6月,越共明確倒向蘇聯一邊,加入蘇聯-----反-華-陣營。
隨著中越關系巨變,不斷惡化至冰點,1978年12月初,黨中央決定對起實施自衛還擊作戰,懲罰忘恩負義的地區霸權主義者。
1978年11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做好一切戰斗準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對越自衛還擊作戰預先號令。
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9個野戰軍及云南、廣西邊防部隊集結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鄧小平訪美被問及對越政策時,胸有成竹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
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對越南當局一直采取的是“同志加兄弟”式的睦鄰友好政策。
中越兩國人民的友誼是毛澤東主席、胡志明主席等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精心培育起來的,是兩黨兩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在越南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法抗美、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斗爭中,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中越兩黨兩國在許多重大問題上一直保持著密切溝通和合作。正如越南人民偉大領袖胡志明的詩句所描述的那樣:“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
抗法援越
1950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訪問中國,代表印度支那共產黨和越南政府向中共中央提出援助越南人民抗擊法國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斗爭勝利的請求。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表示,盡管新中國剛剛建立,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但一定盡力向越南人民提供抗法戰爭需要的一切援助。隨后,中國政府成立了援越委員會和援越抗法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培訓軍隊。先后派出了以陳賡、韋國清為首的軍事顧問團,協助越南抗法戰爭。組織實施了奠邊府戰役,取得了重大軍事勝利。與此同時,中國還向越南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和糧食、被服等物資。至1954年,援越抗法戰爭取得重大勝利,實現了民族解放。
抗美援越
法國在越南戰敗后,越南為實現國家統一,北越與南越發生內戰,美國以此為借口入侵越南。中國政府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請求,同時,也從中國地緣政治角度考慮,決定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1964年8月昆明軍區在文山組建113兵站。援越抗美期間,經麻栗坡船頭進入越南參戰的中國步兵、炮兵(防空)、工兵、工程、鐵道、后勤等部隊達32萬余人。此外,中國政府向越南提供了總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幫助越軍培訓了大批軍事人才。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下,1975年5月越南抗美救國戰爭取得勝利,實現了國家統一。在援越抗美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4200余人身負重傷,1100余人陣亡并安葬在越南。
關系惡化
1974年1月11日,越南當局公布地圖,把我國西沙、南沙群島全部劃歸越南版圖,并于1974年1月15日到18日悍然派出軍隊入侵我西沙永樂群島,向中國漁船開槍開炮,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并相繼占領了金銀島、甘泉島。中國海軍奮起還擊,打擊了越南的入侵行徑,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并收回了被越率侵占的甘泉島、珊瑚島及金銀島。
1975年至1979年,越南排? -華? ?-運動不斷升級,驅趕北方華僑,迫害 南 方 華 僑,政 治上? 壓制華僑,經濟上鏟? 除? 華僑的影響。據統計,被越南趕回中國的華僑達24萬余人。
戰斗開始
1978年8月—1979年2月,越南武裝挑釁700余次,入侵中國領土160余處,打死打傷中國軍民300余人。
中國政府秉承一貫的和平外交政策,對越南當局的挑釁一忍再忍,一讓再讓,多次提出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嚴令我方邊防部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打第一槍。但這一切都被越方視為軟弱可欺。
1979年1月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鄧小平訪問美國。在華盛頓,鄧小平擲地有聲:對于越南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會收到效果。美國總統卡特謹慎地提到了美國在越南的“教訓”。鄧小平自信地回答:那要看是哪家的軍隊。據法新社2月7日河內報道,越南當局對于鄧小平最近連續發出的“威脅”保持沉著,表示“絕不驚慌” 。
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2.17-1979.3.16)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兵分十四路對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廣西方向,突入越南縱深20-40千米,攻克高平和諒山2座省會城市,以及河廣和茶靈等11座縣城。云南方向,突入越南縱深40千米,攻克老街和柑瑭2個市,以及孟康、沙巴、壩酒、封土和保勝5座縣城,前出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口、封土地區。
鑒于自衛還擊目的已經達到,3月5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從越南撤軍,至3月16日所有作戰部隊全部撤入中國境內,取得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勝利。
中國部隊回撤后,越南當局表面上接受中國的建議,暗中卻加緊擴軍備戰,繼續侵犯邊境地區要點,對中國邊境地區軍民進行襲擾,使中國邊境地區人民不能開展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為了創造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廣西、云南邊防部隊又實施了收復法卡山、扣林山戰斗,收復和保衛老山和者陰山作戰。
法卡山戰斗(1981.5.5)
法卡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上石地區,海拔511.3米。
1980年1月,越南當局派遣337師52團一部占領中國的法卡山地區,利用有利地形向中國邊境開槍開炮,并派遣特工人員滲透、襲擾和破環中國邊境前沿哨所陣地。
截至1981年4月,越軍、公安及特工對中國邊境各種挑釁活動達39起,發射槍彈2300余發,槍殺中國邊民,破壞民房,使得群眾流離失所。
1981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邊防部隊進行反擊,收復法卡山,并隨即轉入保衛法卡山的作戰,廣西軍區邊防3師9團2營是法卡山戰斗的主要作戰單位。越軍于5日、10日、16日、19日和6月7日在炮火掩護下向法卡山反撲,均遭失敗。
戰斗結束后,法卡山地區再無發生大規模的戰斗,戰區基本沉寂下來。
法卡山一戰,廣西軍區邊防3師9團共戰死78人,傷106人。烈士大部分葬在廣西寧明縣城。廣西邊防部隊共打死越軍705名,打傷513名,摧毀各種火炮135門,擊傷坦克2輛,摧毀汽車14臺,繳獲各種步兵武器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一批。
扣林山戰斗(1981.5.7)
扣林山,位于中國云南省原文山專區麻栗坡縣猛峒公社猛峒大隊最南部。
1980年1月,越南當局派兵占領了扣林山。隨即修建鋼筋混凝土工事,形成了輕重火力網交錯、明暗堡相接易守難攻的高地防御圈。其中,鋼筋水泥攻防兩用工事為500余處,防炮洞600余處,坑道內囤積了足夠一個步兵師堅守半年的糧草彈藥。
為了全殲扣林山陣地上的越軍,解放軍42師師長王潤成故意示強,加強了麻栗坡縣邊防軍、民兵的巡邏兵力,增加冷槍冷炮作戰的兵力。目的就是為了震懾越軍313師,使其繼續向扣林山各高地增兵,進而將炮火射程內的所有越軍一網打盡。
7日早上6點半,戰斗開始,炮兵部隊先實施了一次炮火延伸,從山腳向山頂推進,將越軍布設的雷區掃干凈。
炮擊過后,就是高射機槍封鎖越軍作戰工事的射擊孔,使越軍完全無還手之力,掩護攻堅部隊沖上越軍陣地,用火焰噴射器一鍋端。擔任1705.2高地主攻任務的126團1營1連,面對的是越軍313師14團9營9連。解放軍126團1營1連在連長劉憲率領下,3個人一組,交替掩護前進,動用火箭筒、火焰噴射器、輕機槍等火力,勢如破竹一般,不到半個小時就摧毀了1705.2高地半數以上的越軍工事。
拿下扣林山主峰后,42師將士居高臨下,逐一收拾各處高地上的越軍。戰至下午2點左右,解放軍完全收復扣林山地區,全殲了盤踞在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南步兵,他們修筑的工事,成為了他們的墳墓;狠狠地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者的囂張氣焰。
此后,雙方在該地區爭奪異常激烈。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越軍組織了192次步兵營以下規模的反擊,向中國境內發射炮彈1.8萬余發。云南邊防部隊堅守陣地,寸土不讓,打退了越軍的進攻。
兩山輪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1979年2月到3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二個階段是1984年4月開始,圍繞老山和者陰山地區所進行的作戰。第二個階段持續時間比較長,基本上一直反復爭奪、對峙到1989年。
由于這一階段主要是圍繞著老山和者陰山的兩山地區展開,同時參戰部隊是從各大軍區抽調部隊輪番上陣,所以也被稱為“兩山輪戰”。
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縣境內,是中越邊境主要通道。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是扼制邊境通道的制高點,地位十分重要,1979年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回撤后,越軍搶占老山主峰及邊界線中國一側的有利地形,建立幾個軍事據點,并不斷制造邊境挑釁事件,給中國邊境人民的生產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者陰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縣楊萬地區邊緣。1979年3月越軍非法侵占了者陰山51個高地,并在兩個高地上修筑了永備和半永備工事 。
1984年4月2日,云南邊防部隊發起了收復老山、者陰山作戰。4月2日至27日,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軍實施了持續的炮擊,重創入侵老山的越軍陣地、指揮所等目標千余處,為收復老山、者陰山創造了條件。
1984年4月28日、30日、5月15日,中國邊防部隊先后攻占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至此,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占的中國領土。
“7.12”之戰
在收復老山、者陰山之后,越軍自然不甘心失利,不斷發動反擊,于是雙方你來我往,形成了頻繁的拉鋸戰,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戰斗有1984“4.28”、“6.12”和“7.12”之戰。
在這三次激戰中,“7.12”之戰規模最大。
越軍出動六個團對我軍陣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對于越軍的反擊,我軍通過各種偵察手段早已掌握了相關情報,前線部隊已經嚴陣以待。當天凌晨,前沿守備部隊多次發現地雷爆炸和人員活動,前線指揮部判斷越軍正在展開,于是在3時05分命令3個炮兵連對陣地前300米進行火力反準備,連續兩輪齊射,炮彈全部落在集結準備攻擊的越軍隊形中,越軍兩名營長被炸死,部隊傷亡很大,但輕傷員無一呻吟,重傷員致死不動,失去指揮的部隊依然蟄伏如初。
指揮部見沒有異常,就沒有繼續命令炮擊,只是讓一線守備部隊加強戒備。5時越軍開始全線猛攻,來勢極其兇猛,我軍集中了老山地區所有炮兵,甚至連師屬坦克營的坦克也都一字排開用坦克炮開火,全面展開火力封鎖。從陣地前沿300米到越軍縱深后方,組成三道炮火封鎖線,在這樣的猛烈炮火下,越軍主力無法靠近老山主陣地。到下午我軍炮兵戰前儲備的2.5個基數的炮彈全部打光,炮火出現暫時停頓,越軍一個營趁機搶占我一個高地。我軍炮彈補給到位后,一個榴彈炮營掩護一個步兵排進行反擊,僅用15分鐘就奪回高地。當我軍攻上高地時,敵軍一個營只剩下6個活人。
在這天的戰斗中,越軍六個團輪番發動了營團規模的集團沖鋒,這在整個兩山輪戰中都是很罕見的,結果成為我軍炮火的理想目標,白白遭受了巨大傷亡,一整天寸土未得,反而在陣地前留下了3000多具尸體。這一天的傷亡就占整個兩山之戰越軍傷亡總數的40%。
從1984年5月中旬起至1989年10月止,中國邊防部隊在老山地區組織堅守防御,先后粉碎越軍7次師團規模的反撲和1700余次的襲擾。
兩山輪戰各個時期部隊番號及戰果統計:
昆明軍區輪戰:1984年4月-12月7日
南京軍區輪戰:1984年12月7日-1985年5月30日
濟南軍區輪戰:1985年5月30日-1986年4月20日
蘭州軍區輪戰:1986年4月20日-1987年4月30日
北京軍區輪戰:1987年4月30日-1988年4月30日
成都軍區輪戰:1988年4月30日-1990年2月13日
1990年2月15日成都軍區云南前指正式將老山戰場對越防御作戰指揮全部移交云南省軍區前指后撤銷。
1993年2月10日中央軍委批復,解除老山地區防御作戰任務,撤銷云南前指,邊防部隊轉入正常守衛,停止空軍航空兵和地空導彈部隊在中越邊境輪戰。
成都軍區決定:1993年3月31日前云南前指撤銷,各支援保障分隊撤離;邊防2團1993年4月1日零時由防御作戰轉為正常守備。
支前參戰
對越自衛還擊及“兩山”作戰期間,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號召下先后有62527名民兵、民工和5007匹騾馬支前參戰。其中直接參加戰斗民兵25855人,獨立作戰118次,配合作戰267次,圓滿完成了支前參戰任務。
排雷
在1979年至1990年對越自衛還擊和防御作戰期間,中越邊境云南段埋設了約130萬枚地雷、遺存各類爆炸物48萬枚(發),形成了大小不等、斷續分布的161個混亂雷區,面積達289.1672平方公里。從1993年至今,我國先后在中越邊境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排雷行動,為麻栗坡新增經濟林區28.89平方公里,新修邊境公路10余公里,打開邊境通道9條,為邊疆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993年4月1日至1994年9月30日,掃雷指揮官兵在東起富寧24號界碑、西至江城縣十層大山的1353公里的戰線上,完成了第一次云南邊境大面和掃雷作戰,共排除地雷43萬余枚。
從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3月31日,在東起富寧縣田蓬鎮、西至綠春縣大沙壩,全長1280多公里的中越邊境沿線展開了第二次大掃雷。掃雷面積共109.67平方公里,排除地雷和爆炸物75萬余枚(發),封圍59.36平方公里雷區。
從2015年6月至2018年底,第三次大掃雷行動在云南省文山州和紅河州進行。經過3年多的艱苦奮戰,掃除雷區90塊,面積約57.6平方公里,搜地雷及各類爆炸物19.82萬枚。
下圖右下角就是排雷英雄杜富國。
展出的各型地雷,基本都是絆發雷和壓發雷,電影里那種踩在上面不會炸的松發雷,其實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