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完已經修改了無數次的簡歷后,合上電腦,再次把鬧鐘調到了6:30,我知道那個時間我一定會起來,也知道盡管只差5個小時,但這個時間我睡不著了。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1992年出生的作者的北漂生活,我也生于92年,于是點進去看,別人把這25年活成什么樣。初中時開始流行北漂這個詞,當時想如果遇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跟他一起去當北漂住地下室也愿意。那時候房還沒那么貴,大家的擇偶標準里還沒有一定要有車有房。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一切都變得不同,所以我是不是該慶幸還好沒遇到那么喜歡的人呢。我有些朋友現在在北京,漂著,之所以說漂著而不是生活,是因為看過她們的狀態真的覺得用生活這個詞有點不適合。她們沒有住地下室或筒子樓,幾個人和一群蟑螂一起租了一整套房。每一個小房間里住兩個人,或是大床或是上下鋪,房間被柜子、行李箱、雜亂的桌子塞滿,一個人走路,坐著的人要抬起腿才能讓那個人順利通過。好在他們有個客廳。記得朋友第一次跟我說有個公共客廳的時候,我滿腦子都是《愛情公寓》的模樣,腦補著各種生活細節。但是真正去了之后你會被生拉硬拽回現實,什么《愛情公寓》,能少幾只蟑螂就不錯了。當然這些小強不會因為我的意愿就自動減少,而是每次去我都發現,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多了,從衛生間到廚房到客廳的茶幾上...這幾個朋友也生于92年,現在的她們搬去了新家,除了沒有了蟑螂,剩下的和之前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不知道還有沒有當年的夢想…
今天晚上和學弟一起從教學樓走回寢室,他也92年,復讀了一年。他從大學起就是我的學弟,研究生我們又到了同一所學校。不同的是大學的時候我勸他要努力上進,現在他告訴我現實是什么樣。我喜歡和他聊天,我們可以除去現實的世俗,不聊票房高的電影,不聊某某品牌的最新品,不聊明星或身邊人的八卦,單純的問問內心,聊聊夢想和未來。他說大學時的我是個傳奇,各方面都太優秀。我說現在的我沒有了激情和動力,從早到晚都一個人泡在圖書館,早上走的時候寢室人還沒起床,晚上回宿舍的時候她們又快要睡了。我每天讓自己早起去圖書館只是為了讓自己覺得自己還在努力,墮落的不那么明顯,可是長期下來,習慣了一個人,變得沉默寡言,每天說的最多的話都是在食堂說給打飯的師傅。他給我講他的朋友在一所小學里月入3000,工作幾年后一點都沒有改變,于是辭掉工作來讀研,我說然后呢,他說畢業后可能就能拿5000多了,我說還是中小學?他說差不多。我沒說話但卻開竅了,原來,這樣就有了改變。
假期里見了很多之前的同學,她們大部分都已工作,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對說我要加油,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還有人說我承載著她們的夢想。我不知道自己哪里來的那么大能量可以承載別人的夢想。我們其實都一樣啊,都在腦子里設計著自己充實而有意義的一天,但卻依舊過著沒有波瀾的每一天。我想我和她們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我還沒有工作吧,去哪里、做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所以有一絲改變的機會,有一絲和她們不一樣的可能。但是真的會不一樣嗎,當就業大潮涌向你的時候,大家都一躍而入,去尋找體面、穩定、高薪的工作,我又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