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擺渡人》很治愈,一直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看,現在寒假了,有時間也有精力去讀了,于是花了幾天的零碎時間讀完了這本書。
文章講述了主人公迪倫的故事,從小沒見過父親的迪倫,鼓足勇氣找來了父親的號碼,并與之取得聯系,商量去見他。在火車上發生了意外,成為唯一一個沒有逃出去的乘客,但是迪倫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爬出火車后她遇到了崔斯坦,并跟著他一起在荒原前進。隨著旅途的進行,崔斯坦對迪倫的態度也逐漸改變,迪倫也逐漸愛上了崔斯坦。到達目的地后,迪倫又為了崔斯坦回到了荒原,在兩個人共同的努力下,迪倫回到了身體,崔斯坦也來到了人間。
人的態度是會改變的,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真誠的心靈。
迪倫剛遇到崔斯坦的時候,崔斯坦對迪倫很冷淡,表情透露出傲慢與輕視,只是要求迪倫跟著他走,在迪倫拒絕的情況下,還使用非常規的方法控制她的思想,讓她跟著自己走。整個過程沒有尊重可言。然而在下面的過程中,崔斯坦變了,為什么會變,我們可以從迪倫的表現看出端倪。
首先,迪倫是個很善良,很單純的人,因為崔斯坦說過,惡魔最喜歡善良的靈魂,迪倫的靈魂對它們來說就非常有吸引力。其次,在崔斯坦講述自己故事時,迪倫想到的是他經歷了這么長時間的孤獨,這么多次的生離死別,內心一定受過傷害,沒有人會是鐵石心腸的。時間對于擺渡人來說是沒有盡頭的,周而復始的重復一個工作,是很難熬的。
送走一個又一個的靈魂,有時還不能安全的送他們到達,內疚是會產生的。在最后的階段,一個小女孩快被惡魔抓走,迪倫跑出去,為她和擺渡人爭取時間。從以上事例來看,不難發現迪倫是個善良,為別人著想的女孩,只要是有感情的人,都會被這樣的人所感動,為她們打開心扉,對待她們的態度也會發生改變。
不去管結果如何,有希望就要去勇敢嘗試。
到達目的地的迪倫,為了崔斯坦,想要回到荒原。找到老奶奶問出方法后,就下定決心去嘗試,雖然沒人知道結果如何,也沒有先例,到她還是勇敢嘗試了。回到荒原后又去嘗試回到人的世界,在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情況下,不僅如此,還勸說崔斯坦與她一起回去,不過還好,他們又相遇了,勇敢嘗試也得到了好的結果。
在我看來,不管他們有沒有成功,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他們去嘗試了,結果就不那么重要了,為了未來而拼搏,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充實的,就算最后因失敗而分離,還有共同的回憶可供品味。
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預料的,明天和災難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既然未來那么不可控,拼一拼也沒什么不可,失敗了也就沒有遺憾了,成功了就更好,全是人生給我們的額外獎勵。
在愛情面前,一些所謂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迪倫與崔斯坦認識的時候是15歲,而崔斯坦不知道已經經歷了多長時間了。按照時間的跨度來說,他已經很大了,而她還沒有成年,是一個孩子,但是他們相愛了,并且愛的深沉。她可以為他冒著灰飛煙滅的后果,再次來到荒原,他也可以為了她去嘗試來到人間,在前途未卜的時候。從遇到到相愛,到底也沒有多長時間,但他們確確實實的相愛了。
有些時候遇到就是遇到了,沒有前因,也沒有后果,有人說前世在佛前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么你們的相遇一定花費了你們前世很多的努力。既然相遇,相知,相戀,那么就要珍惜,不要去考慮那些不重要的外部條件,比如本文中迪倫和崔斯坦的年齡。
生活中也有因為一些不重要的條件,使一對讓人羨慕的恩愛情侶分開,或者是使社會上少了一對情侶,這種事情總是讓人惋惜的,但也沒有辦法去改變。如果有機會,還是要努力爭取的。
除了上述的感悟之外,最讓我覺得受益匪淺的,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筆。我文筆十分的差,一向寫不出什么好文章,故事也寫的讓人毫無閱讀下去的興趣,總是不知道文章缺少什么。當看到這本小說時,我被她的故事迷住了。
從文章開頭就有懸念,讓我想往下看下去,探索她所要發生的事,她為什么這么急,要去見什么人,會發生什么事,等等。除了懸念設置的巧妙之外,作者的細節描寫很真實,有一種代入感,就像自己去經歷這些事一樣,同時又很真實,不做作。看了那么多本書,尤其喜歡這本書的文筆。一個好的故事,再加上好的文筆,沒有不火的道理。
? ? 有時候一本好書,會讓我們得到很多,無論是思維上,還是從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