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采哭泣》是亞隆一本設想精神崩潰后的尼采接受心理治療的小說,亞隆是喜歡尼采的,尼采的“超人”說和“強力意志”強心劑一樣鼓舞振奮過很多人,他的很多金句也都鏗鏘有力廣為流傳,為身陷黑暗絕望的人輸送著不屈不撓與命運抗爭到底的勇氣與力量。比如“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強大”,“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這么飽含強大生命力的尼采,卻長期受頭疼等各種疾病折磨,最終精神崩潰,在年紀不大時去世。很神奇的巧合,小伙伴查資料,今天居然是尼采誕辰紀念日,我們也算以這種特殊方式,向大神致敬吧。
尼采跟弗洛伊德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那是個心理治療即將誕生的時代,亞隆說沒人把尼采跟精神病學聯系起來,可能他覺得精神崩潰后的尼采假如能接受心理治療會是有幫助的,所以才構思了這本小說吧。
不知道是頭腦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亞隆習慣于嚴謹,還是身為小說家角色的潛質還不太夠,總之亞隆拘泥于不想篡改真實歷史而一度難以展開故事情節。最初他遺憾于弗洛伊德沒有再早生10年,心理治療早誕生10年,那時的尼采就有可能接受弗洛伊德治療。最后,他用自己的方式,借助一個更貼近于事實的鏈接,讓情節合理發展起。
有意思的是亞隆從自傳開始到現在的轉變,越來越自信,越來越篤定。曾經自卑壓抑的亞隆,被自己事業的成就連同瑪麗蓮的感情喂養,自戀慢慢飽滿圓潤起來。聯想起前面他有次在上海逛到一個教堂,偷偷做到神父位置上,感慨自己不能像神父那樣輕易就能救贖眾生,我們在群里奚落他自戀維度高到救世主情結都出來了,不僅想著普渡眾生,連已經去世的大神也想一塊兒救贖,已經讀過他大部分書的小夏老師說他后面還想救贖叔本華呢,看來在自戀維度上,咱們的亞隆老師還真是昂揚得很。
因與母親的隔閡和身份背景而非常自卑焦慮是亞隆一路努力實現自己的動力嗎?好像不全是,有一部分肯定跟他自己不屈的意志和能力有關。我的意思是原生家庭也好早期養育環境也罷,并不能很大程度地決定一個人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他成為自己的路上,有太多值得討論和無論如何討論也找不到答案的因素,這也是生命的神奇之一。致敬每一個為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而在努力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