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蘭花慢
這個世界在過去的一年里發生了很多不尋常的事情,放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發現個人的主動性是有局限的,國家仍然是對我們個人利益和命運塑造力最強的那道屏障。然后是我們周邊的中環境,比如行業,地區優勢,還有小環境,比如單位,公司情況,我們的個人努力深受上述大中小環境的影響。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大家都相對平安的渡過了這一年,洶涌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出行還有收入,但對我們健康的打擊被控制在了極低的概率上。我覺得動態清零的中國就像是一個諾亞方舟,我們都在這座船上。這是2021年對我們最根本的記憶。
這一年行業的合規性治理在加速,就拿培訓行業來說,這些治理帶來了不少觸動和影響,對一些人調整并跟上形勢的發展形成了考驗。我們的社會在朝著公平正義的體質機制和更加平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在前進,這是一個我們集體走出舒適圈的過程。
2022年我們很可能仍將受到疫情對我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場景的負面影響,我們需要努力,也需要達觀。我們的努力空間是應該讓自己在絕對意義上做得更好。
做了一下疫情帶來的影響和總結。過去的一年行業內外有了巨大的地動,我們應該根據時代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在行業內外的影響力。
我對未來的體育培訓有以下的看法:
私域流量,更有效的低成本獲客。
賣什么都是賣感受,提升消費者體驗度。
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下,機構的路在領導者的大腦里?心態也應該隨著變化不斷調整。
學校,兵家必爭之地。
一定要保持機構的現金流,還要有健康財務結構的抗風險能力。
更廣闊的下沉市場,會發現么不為人知的機遇和挑戰
六句話,代表著多變市場環境下體育教育機構應具備的能力和認知。雖然青少年體育在當下受到政策鼓勵,但不代表體育教育機構有著一帆風順的前途。恰恰相反,“雙減”對于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趨于嚴格的監管已然奠定了體育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基調-----規規矩矩、精打細算、口碑為王。
在這樣一個市場基調下,機構應當:
看清發展道路
學習財務思路
做好機構服務
獲得學校背書
熟悉流量思路
探索下沉大陸
未來的培訓一定要將家長的需求和學生的需求融為一體,體育產業就具備這一特點,而只要互惠互利的事情,最后一定會利己。
我們看到體育產業的很多長期主義,他們堅持做一個項目,專注一個領域、一個地區等,這些長期主義的普世價值到底能給大家有不同的借鑒意義。
大家都是普通人,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之所以在某個領域取得一點點進步、成績等,不過是比別人下得功夫多、時間多,比如運動員、創業者、作家等,大抵都如此。他們在長期的時間里都做到了無數個“單點擊穿”,最終改變了某些潮水前進的方向。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培訓機構可以成為這些真正的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