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接到兒子幼兒園的同學媽媽告狀,孩子打人,這位媽媽在群里一說,幾個媽媽都響應起來了,貌似我兒子成了他們班的小霸王。
? ? ? 昨晚兒子跟妹妹玩時,也為了搶玩具,拍了妹妹頭,還大聲兇了她。也聽爺爺說起過,在幼兒園玩滑梯時,兒子向一個女孩吐了口水。還有一次,在電梯里兒子捏前排男孩的手臂。
? ? 近來,有關兒子的負面消息,陡增。焦慮媽又開始焦慮了,我一直在想怎么處理,我的處理方法哪兒出問題了。這時腦子里不斷浮現出兒子兇妹妹時的情景,我把兒子抱開,我說這是妹妹的玩具,你要玩需要妹妹同意。在電梯里捏男孩手臂,我說你是想和哥哥玩嗎?你可以說,哥哥,我想和你玩。捏哥哥手臂可能會嚇著他,他可能就不會跟你玩了。
? ? ? 這一天我都是焦慮的,我想出的辦法是在他有這樣行為時,及時把他抱開,然后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小的孩子說教沒有用,訓斥更是不行,只能用行為告知,然后讓他自己感知。我給孩子老師發了一條微信,我是這么說的:“Mini,你好!那二位家長要求他們的孩子與桐桐分開坐,那就遵從他們的意愿吧。之前我也在視頻里看到過別的孩子拍桐桐腦袋,我和桐桐爸爸一致認為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們能夠處理好。另外,我真的不認為孩子這樣的動作是我們大人理解的“打”,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在家時我會對他說,你是想和小朋友玩嗎,你可以打招呼說你好,我想和你玩,你這樣的動作可能會嚇著他。最后,還是希望老師再遇到這樣情況時,及時把孩子抱開。謝謝! ”? ?
? ? ? ? 也是在這一天里,我決定要改變自己,包括我對孩子的態度,包括我對自己對身邊人的態度和方式,不訓斥,不埋怨,不被情緒左右,不讓自己和他人受傷害。盡管以前也一直這么說,但行為永遠做不到,也就是在幾天前,我的焦慮到了極點,每天從幼兒園接他回家來,我都會因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大呼小叫。從一開始孩子受驚嚇大哭,到后來他貼著墻角站著,平靜地看著我,我問自己我這是怎么了?懊悔極了。之后我看了孫瑞雪的書,特別是“情緒”那章,我一定要改變自己。
? ? ? 我試著梳理自己的情緒,對待同事朋友時,我總是微笑的,和善的,禮貌的。對待老公是爭論,大聲,氣憤,我是難過,哭泣甚至失望的。對待孩子是大聲,指示,會掐他屁股,這可以理解為打他嗎?這一層一層剖析開來看,為什么對待孩子時我是這樣隨性,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把自己的壞情緒一股腦門兒全倒給他,把自己是人的動物性表露無疑,因為我知道他不會抗爭。如果對同事這樣,我知道我沒法再在單位呆下去,我會被孤立,人家會把我當作怪物。如果對老公這樣,我知道我們會爭吵不休,但離婚散伙沒那么容易。之所以對孩子這樣,我知道他不會表達,大不了的就是哭,他這么小必須依靠父母必須天天和我在一起,我對他打罵,看似負面影響一點也沒有。是真的沒有嗎,只是現在不來,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全部回報給你們這樣,沒有給予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的父母。我身邊太多太多這樣的父母了,雖然我們生了孩子做了父母,可是我們從來都不會做父母。
? ? ? ?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有了解釋。他兇妹妹時說的話,那樣的表情跟爸爸兇他時一摸一樣,他伸手“打”小朋友,我理解為是我掐過他。而且不停有人在他耳邊強化“打人”,爺爺說,如果有人打了你,你一定要還手,打回去。奶奶說,這孩子膽小,什么都怕,我家里怎么有這么膽小的人。爸爸說,老師告狀了,你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是嗎?
? ? ? 孩子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要改變孩子,得先改變我自己,就從我對孩子說話的態度,共情他的情緒,高質量的陪伴開始,給予他最大的愛和自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