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蒙蒙的,下著小雨。走在泥濘的小道上,想起那首凄冷的詩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逝去的人,就像這春雨,埋進了土壤,化為世界上的虛無。
斜風細雨,裹挾著多少人的悲痛。枝頭的花也已凋零,顯示出生命脆弱的本態。我要懷念誰呢,逝去的爺爺奶奶?他們離我是那樣遙遠,父親年幼之時,奶奶便撒手人寰,而我同樣孩提,爺爺就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安詳離世。生命脆弱的像枝頭隨風飄零的花朵,不知哪一場風雨之后,就有人悄然遠去。有多少人前一刻還笑的花枝亂顫,下一秒就和世界說了再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之大悲。父母雙鬢已增添些許白發,他們慢慢變老,華發里藏有他們生活的艱辛。不知多少年之后,我們是帶著怎樣的一種心情走在清明的細雨中。或慶幸父母尚在,盡自己所能讓他們安享晚年;或哀嘆生命匆匆,還未及時行孝,父母就已離世。我們成長的腳步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人生才不會留有遺憾。那些墳前焚燒的冥幣,已被紛紛細雨打濕,被打濕的,還有子孫那顆思念的心。本已是望墳心中幾分寒,無奈絲雨更添幾分悲。
這雨渲染的悲涼,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這樣的日子,是不是也應該祭奠一下逝去的青春呢?那個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夢想與愿望,期待著詩和遠方田野的姑娘如今在何方?當初的愿望未曾實現,事到如今只好祭奠,青春未曾綻放就要枯萎了,我也有過夢想。那些年單單純純的渴望著江南水鄉,可是高考的失利,一切變成了泡沫。江南,從此只是夢。
只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城市求學,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卻沒有屬于我的一盞。受到委屈,有過希望,也曾失望,很多人來,也有很多人走,最后變得茍且偷安。不記得那些日子是怎樣一個人躲著偷偷哭泣,擦擦眼淚繼續微笑前行。那個脆弱的姑娘已經被埋葬了吧,取而代之的是看淡了的自己。得不到就釋然,何必強求。得到了又能怎么樣呢,未必合適。
從前雨落,總是想起“畫船聽雨眠”的唯美畫面,而如今,只有孤寂冷清之意。細雨紛飛的清明節,祭奠逝去的親人,逝去的青春。從此,一切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