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前兩個月確診為帕金森,不是最嚴重的那種,暫時不能手術。但經過醫院確診帕金森后,媽媽的情緒比較低落。也由于藥物的原因,很嗜睡。加之天氣炎熱,每天的活動區域就是小區不到百米的步行道、而且只是早上出去轉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床上躺著。每天三餐也都是我提前準備好,稍微熱熱或者涼著就吃。
媽媽的小妹,我的小姨。知道媽媽有病后,就大老遠的從東郊來南郊看望媽媽。她來家里,正趕上我們上班。下班回家,就聽媽媽跟我絮叨小姨來家里跟她說了很多事情。小姨從媽媽的帕金森說到了老家水土養人,家里的樓房雖然地理位置不錯,可陽臺建造時被主席臺占用,見不到光。如果有條件還是換個光線充足、面積大點的房子。這樣孩子們都會經常回老家,在老家呆的愜意,說不定也不會得病。
我母親也很直接的告訴小姨,她現在身體不好,沒有心思考慮換房子。但老人嘛,經不住別人說。
有了三姨建議換房子的事情,媽媽從老家的房子聯想了很多。比如當年從大院的平房準備和親戚合伙原址蓋房、后來親戚又獨自買了小院,我們家不得不買了當時縣城位置還不錯,光線差點的樓房。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文藝活動也越來越多。在我們樓下舉辦各種文藝活動搭臺、掛廣告布的次數也很頻繁。盡管媽媽每年大都和我在西安居住。可每年偶爾回家,還是會遇到客廳窗戶被遮擋或者活動聲音特別大的時候。有喧鬧聲,影響心情也影響睡眠,特別郁悶。
媽媽從十多年前換房的事情,不斷延伸。我和姐姐都沒有在老家,可能是因為房子、姐姐單身至今,還是這房子。如果在老家呆著,心情暢快、身體也會至少比現在好……
老人跟我叨叨了很久,我知道這可能是小姨來看她后,由于房子而引導的結果。
說實話,我很生氣。生氣小姨不知道我帶媽媽看病、住院照顧、一日三餐起早做飯帶飯去醫院的辛苦。她的一趟探望,讓我們姐倆多日給媽媽灌輸的只好好養病,其他都不是事兒。整個心理建設全部清零。
生氣歸生氣,我還是很感激小姨能過來看望媽媽。都希望自己的親人越來越好。
一個禮拜后的周一,我又接到了小姨的電話。她告訴我,已經到我家了。當時,我很客氣的說了托詞,告訴她天熱就不要跑了,疫情又有反復的跡象。沒想到竟然來了。可能我也激動了。就說上次她來后,母親情緒一直不好,整天在床上躺著,情緒也波動大,帕金森的抖動感覺有點厲害了。小姨聽了我這樣,就反問我,“你媽媽的病是因為我才嚴重的嗎”就這樣。我們之間有了分歧。都覺得是為媽媽考慮,反而確沒落好。小姨不斷的給我發語音留言,絮絮叨叨說了很多。
氣憤至極,我就立馬把事情原委告訴了姐姐。沒想到,姐姐聽了我的訴說。匆匆給告訴了幾點。一、你是在意的是小姨跟媽媽的談話內容,而不是她來不來。她來是歡迎的。二、明確告訴小姨,帕金森病人情緒容易激動、抑郁,什么房子的事情請不要再提,以免病情嚴重。三、都是年逾古稀了,傳遞正能量、交流新生活。
聽完姐姐的分析,頓時覺得自己不理智情緒才被拉回來。思路清晰起來。我只是怒氣沖沖的發泄了,卻沒有想過小姨跟我的分歧在什么地方?怎么樣說才能勸說小姨更好的幫著一起讓媽媽更開朗?
想到什么說什么的,那后果就是別人不一定能接受,自己目的也沒有達到。遇到兩難的事情,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讓自己靜下來,理順表達的思路、如何表達對方更容易接受。然后再對事不對人的闡述出來。
先管理情緒,再解決問題。把改善和解決問題永遠放在第一位,理性思考、控制自己的行動。情商不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嗎?這恐怕是在家庭教育、夫妻關系等等相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改變的能力。
小姨回去后的下午,我發了信息給她。把自己考慮的點給她說了,也希望如果有什么欠妥當的表達還理解和諒解。總歸是為媽媽好,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發完這些,內心又歸于平靜了。做情緒的主人,還要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