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淮河孕育了淮楚文化,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就在淮楚文化的腹地。
? ? ? 有一次路過淮安,小住一日,感受淮楚的不一般。
? ? ? 從“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的韓信、晚唐著名詩人趙嘏、南宋巾幗英雄梁紅玉,到“古今第一奇書”《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再到博大精深的淮揚菜發源地,杰出的淮安人讓古城走向世界。河下古鎮、漕運總督衙門故址、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中國淮揚菜博物館……吳楚故地,古韻今風。
? ? ? 學者考證,以湖南、湖北為大本營的楚國,在立國前,金文只稱其為“荊”而非“楚”。早期金文中提到的楚,“乃東楚,亦即徐夷”??梢?,“淮楚”的“楚”實早于荊楚。
? ? ? 后來楚國(荊楚)強大起來,成為春秋一霸,中原諸國聯合抗楚,構成春秋數百年的格局。春秋晚期,越滅吳;戰國時,楚滅越,盡收今天的江浙之地,淮安成了楚國地盤。到隋初,設立楚州。由此,淮安一帶也以“楚”名。
? ? ? 來淮安,第一個要看的地方是淮安區的河下古鎮。這是古淮安的中心,現在是淮安保存最完好的歷史街區。
? ? ? 一說起古鎮、老街區,大都“歷史久遠”,似無例外,而且喜歡把歷史往前翻好多篇。
? ? ? 河下古鎮因京杭大運河而興,但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這年,吳王夫差為了與齊國爭霸,開鑿了中國最早的運河——邗溝,以方便運兵北上。邗溝把長江和淮河連起來,邗溝與淮河的接口就在淮安城北的河下(當時稱“末口”)。京杭大運河開通后,大運河與古淮河的交匯點也在河下。河路的通暢,帶動經濟文化快速繁榮,河下古鎮名鎮江淮。
? ? ? 火車到淮安是早上,下車直奔古鎮。
? ? ? 放眼望去,一片青磚灰瓦,古鎮保持著明清時的建筑風格。
? ? ? 古鎮街巷里的磚木民居大多是民國以前的,但不少新建的仿古建筑也夾雜其中。本土居民在這里安閑度日,可老街上的商鋪還是以游客為目標,油炸小吃的叫賣聲不大,倒也此伏彼起。
? ? ? 古鎮眼下有限的熱鬧,遠不能和當年比?!逗酉轮尽份d,明清鼎盛時,河下有108條街巷、44座橋梁、102處園林、63座牌坊和55座祠廟,蔚為大觀。近代以來,隨著陸路交通的崛起,運河航運日漸衰敗,河下古鎮已不復當年的輝煌,像夕陽下的老者,靜靜地回憶著昔日的歲月。
? ? ? 湖嘴大街是主街,串起了古鎮的每一條主要街巷。
? ? ? 湖嘴大街旁有聞思寺,原名通源寺、大悲庵,始建于唐末,歷經兵災水患,幾興幾衰,到解放前,僅余大雄寶殿及一些附屬建筑,現在的聞思寺是頭些年復建。
? ? ? 從程公橋向右,可看到在河岸邊的梁紅玉祠。梁紅玉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夫人,生于淮安,在抗金戰斗中屢立戰功,先后被封為安國夫人、護國夫人、楊國夫人,去世后朝廷贈邠國夫人。梁紅玉是她去世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取的名字,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籍貫也有爭議,《辭?!返葧J為梁紅玉籍貫不詳。
? ? ? 明嘉靖二十年,河下出了個狀元沈坤。他生于河下梅家巷,后來在抗倭戰爭中大顯身手,但最終遭奸臣誣陷,拷死于獄中。明萬歷年間,葉允武考得武狀元,他也是淮安人。清道光年間,人們在湖嘴大街上建一樓,以紀念兩狀元。
? ? ? 登此樓,品茶間還可觀賞湖光水色,各路文人雅士喜歡在樓上聚會,此樓也就有了“文樓”之名。文樓的淮揚菜名揚蘇北,百年傳承,蟹黃湯包尤其出名。
? ? ? 古鎮里,游人最多的地方是吳承恩故居(吳承恩紀念館),人們大都是慕吳承恩大名而來,其實老吳宅基本上毀于抗日戰爭。1982年為紀念吳承恩逝世400周年,淮安市政府在吳宅舊址上重建。
? ? ? 故居在古鎮的打銅巷12號,背靠里運河,由四個院落組成,有26間房屋和庭院、后花園(悟園),古樸典雅的青磚結構。故居里還有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玄奘紀念堂等,是國內唯一綜合展示西游記文化和紀念吳承恩的場所。
? ? ? 吳承恩故居的后花園叫“悟園”,是1999年4月復建的。吳承恩愛聽民間故事、喜歡看怪書籍,悟園成為他理想的創作與休憇之地。進得園內,山湖亭臺、軒舫橋廊,既軒敞又幽秘,據說《西游記》小說里有些場景就是吳承恩以自家的后花園為藍本寫的。
? ? ? 吳承恩故居是后建的,吳鞠通故居則是真跡。
? ?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北京南城突發瘟疫,一時疫情嚴峻,時醫皆不識此癥,但崇文門外南橫街上的淮安會館里卻擠滿了患者,因為幾日前一具抬到永定門的“死人”被客居會館的一位神醫給救活了,于是患者蜂擁而至。這位神醫就是清代大醫吳鞠通。
? ? ? 吳鞠通,名瑭,號鞠通,生在淮安河下鎮,乾隆道光年間著名中醫學家。他的故居有相當規模,是一所古樸渾厚、疏朗淡泊的淮上園林,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雅致之極?,F在,故居經過修復,已改成中醫博物館,房前屋后和花園里遍植中草藥并配上文字說明,成為中草藥科普園地,也很養眼。
? ? ? 河下古鎮文脈極盛,僅明清兩代,小小的河下就出了55位進士,其中有狀元一名、榜眼兩名、探花一名。河下的每條街巷、每座橋梁,都有傳說故事,在全國的古鎮中,文化底蘊能與河下媲美的,屈指可數。
? ? ? 2002年7月,河下古鎮被建設部、文化部評定為首批全國30個重點保護歷史街區。
? ? ? 出了古鎮接著轉,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中國漕運博物館、淮安府署、鎮淮樓、沈坤狀元府、漕運總督衙門遺址,都是可去的地方。
? ? ? 淮安區駙馬巷里有周恩來故居,周恩來12歲前一直生活在這里。故居有兩個院落32間房,都是青磚灰瓦的木結構建筑,明清時期典型的蘇北民居建筑風格,已有200年的歷史,保持著“原生態”的景觀風貌。
? ? ? 周恩來紀念館坐落在淮安區永懷路上,建筑風格很獨特,將西方現代建筑手法和中國傳統建筑風格與地方特色揉合到了一起。紀念館由一組紀念性建筑群、一個紀念島、三個人工湖和環湖綠地組成,于1992年1月6日落成。
? ? ? 淮安因大運河與淮河交匯而發達,明清時達到鼎盛,淮安城區中心的古建筑遺址——“總督漕運部院衙門”(俗稱漕運總督衙門)就是鼎盛時代的標志。
? ? ? 漕運總督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最高官員,當年不可一世,總督衙門建筑群規模宏大,清末漕運總督裁撤,總督衙門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成為江北陸軍學堂??上?,建筑群在日本侵華期間遭日軍轟炸,后來那些年里被逐漸拆毀。
? ? ? 走進總督衙門的大門,里邊一片空曠,建筑雖然沒了,但闊大的地方還是可以想象當年的氣勢。
? ? ? 從東漢末到南北朝,中原頻繁戰亂,大批百姓南逃,而江南安穩得多,經濟迅猛發展、財富快速積累,在王朝財政收入中占的份額越來越大。
? ? ? 自隋唐以來,京杭大運河的漕運暢通與否,左右著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局勢。淮安是南北水運樞紐,當時的糧船銜尾而至,千艘萬艘,都要經河下古鎮入淮北上。糧船返回后,再從河下裝上鹽運往南方。南糧北調、北鹽南運都要途經淮安,淮安成為漕運、鹽運集散地,有“運河都城”之稱,一時風光無兩。明初以來,雖然海陸兼運,但主要財富還是通過大運河南北運輸。
? ? ? 自隋朝起,朝廷在淮安設漕運專署,明清則設總督漕運部院衙門,主管漕運一切事物,總督都由勛爵大臣擔任,不但管理漕運,還兼巡撫,權勢顯赫。明朝的史可法、清朝的琦善、穆彰阿等都是我們熟悉的人物,他們都當過漕運總督??偠窖瞄T機構龐大,各級文官武將和下轄儲倉、造船廠、衛漕兵廠等,共有22000多人。
? ? ? 衙門人手眾多,往來船舶的船工水手也要在這里經停,南來北往的商人更要在此貨物交易,極大促進了商業的發展。當時淮安城內外酒樓店肆鱗次櫛比,日夜喧鬧,繁盛異常。邱浚(明代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有明一代文臣之宗”)見到淮安之繁盛,曾感慨賦詩曰:
? ? ? ? 十里朱旗兩岸舟,
? ? ? ? 夜深歌舞幾時休。
? ? ? ? 揚州千載繁華景,
? ? ? ? 移在西湖嘴上頭。
? ? ? 詩里的“西湖嘴”,就是淮安的河下碼頭。
? ? ? 傍晚,站在鎮淮樓上,天連水岸,風動殘陽。望著對面總督衙門空曠的廣場,想當年漕運之繁忙、淮安之繁盛,恍如隔世。如今,城市輝煌再現,一抹夕暉下,遠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