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騰訊科技頻道著作完成的,更像是一個行業報告和分析。勝在淺顯易懂,讓我這個小白也能夠一口氣讀完,并從中受益。本書對各個行業領域的分析,精準到位,讓我這個思維幾乎已經停滯但又積極渴望進步的人受到了很多啟發,原來思考有這么多的角度和模式。
移動互聯網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移動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誰能抓住移動互聯網的機遇,孕育出新的商業模式,商業規則,必將成為最終的贏家。互聯網將行業壁壘打得粉碎,傳統行業也并非毫無觸動,也在提升自己,于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互融合,這就是跨界。
在過去,企業對互聯網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營銷:搜索營銷,BBS營銷,博客營銷,社會化營銷,門戶營銷,電子商務,等等。在未來,互聯網行業作為一個行業將會慢慢消失,因為大部分企業都已經完全互聯網化了。這被稱為跨界的融合。
互聯網用戶的普及,設備的更新換代,為跨界的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把國外的模式復制過來,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本土化,正伴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加速展開,為跨界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移動互聯網造就了很多不一樣的商業機會,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信息處理習慣,成為了跨界的引爆點。
從商業角度來講,大致有以下幾種商業形態:
1. 娛樂經濟:主要就是游戲,收費下載,廣告營收,虛擬商品銷售;
2. 移動廣告
3. 移動商務
4. 移動社交:本身超出商業邏輯,最終的商業落腳點應該是虛擬物品買賣和移動廣告,附帶移動商務。
跨界帶來了各個行業的整合與重塑。Offline抓住了跨界的機遇,將會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比如南航公眾賬號,招行公眾賬號等等,但他們并不是把業務核心搬到了微信上,而只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降低成本。未來10多年,將會是傳統行業大升級的年代,有些商業組織會垮掉,有些會崛起。
1. O2O 團購大戰和打車軟件大戰共同催醒了O2O。
團購網站為什么會很快夭折?
與其說團購網站是一種電子商務,不如說是一種廣告平臺。這些站點的商家,無非是為了促銷和甩賣。促銷行為是虧本的,這就意味著任何商家不會頻繁促銷。再看甩賣,一般甩賣的是尾貨過時貨或者無法存儲的商品,同樣講究速度。既然是快速打開市場,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兩個字。整個廣告業都在講精準投放。精準投放一來可以降低成本,避免毫無意義的覆蓋,二來速度夠快,能夠迅速獲得消費者的注意。快速的前提是精準。而團購網站,除了發一堆垃圾郵件以外,毫無精準可言。靠高額的廣告收入來帶動自己的訪問量,用巨大但卻很粗放的流量來塑造自己的商業價值,很難持久。
打車軟件大戰為何而來?
打車軟件的背后,是支付手段,騰訊和阿里巴巴愿意花費重金投入,只有一個原因,發展自己的支付用戶。所謂O2O領域中,支付環節是咽喉,一旦在支付環節上占優勢,便觸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大門。同時 ,打車軟件,有兩個利益相關者,出租車服務提供者和乘客。出租車這個行業有極高的壁壘,這意味著供<求,供給方就會比較強勢。
大眾點評為何選擇騰訊?
大眾點評是有名的慢公司,騰訊對大眾點評進行大手筆投資,但不謀求控制地位,本身又沒有強大的O2O業務,成為了大眾點評最終選擇騰訊的關鍵因素。餐飲市場的兩個利益相關者,飯店和食客。餐飲市場完全沒有進入壁壘,造成了供>求的局面,向攻擊者收取營銷費用作自己的收入,完全有可能。大眾點評借助騰訊的支付平臺,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問題,只是導購,交易與它無關。大眾點評意圖通過引入騰訊的交易手段,從而發展起自己的數據庫,最終為餐飲行業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營銷指導,這又將是一條盈利路徑。
2. 在線教育
教育行業成本高,門檻不低,在線教育能夠降低成本,降低獲取教育內容的門檻。但教育行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他是無法試錯的選擇。尤其是幼中小階段,這意味著家長們對質量的要求遠遠超過對價格的要求。教育資源的掌控,也就成為了教育企業的命脈。
阿里巴巴的優勢在于支付體系,百度在于流量分發,騰訊在于社交網絡。BAT都在涉足教育領域。
3.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金融產品銷售渠道業務,互聯網信貸,眾籌模式這四種方式。起于線上支付,大熱于互聯網理財產品。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銷售,主要還是低端用戶。真正存在生命力的是P2P,能夠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難題在于企業征信。
4. 小米和格力的世紀之賭
與其說是小米與格力的賭,不如說是傳統制造業也互聯網行業之賭。格力特征非常明顯,產品單一化,渠道不走代理,采用專賣店模式。這兩點,小米有相似之處。但格力注重技術,小米注重用戶體驗。從表面上看,產品質量如何,才是根本,但后者的方式更適合今天這個時代。
不知道自家的用戶是誰,是互聯網時代商業組織最大的危險。互聯網第一個擊潰的行業,傳統媒體業,就輸在了這頭。小米和格力都是專賣,掌握了自己的用戶。小米核心是手機,但也涉足電視,路由器,小米盒子等領域,手機是家用設備的核心。從掌握用戶——用戶行為——用戶關系這條路徑上看,小米未來增值的空間更大。不過格力還有一張王牌,ToB市場。
其實互聯網并不會大規模的終結什么產業,它會釋放更多的創造力和可能性,繼續改變制造業。
5. 在線旅游
在線旅游業已呈現井噴勢態,模式也更加多元化。攜程經歷了從互聯網公司到非互聯網公司又回到互聯網公司的轉變。剛開始依靠強大的地推團隊,收獲了不好用戶,用勞動力密集型的作業方式來拓展市場。后來甩掉包袱,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當下的在線旅游,份額最大的依然是機票售賣,其次才是酒店和度假產品。攜程在途牛上市之前入股了途牛,看好了途牛在在線悠閑領域的地位。
6. 視頻
在線視頻的主要玩家包括了傳統的制片發行方,傳統電視臺,視頻網站還有些別的相關方。繼電腦,手機,平板后的電視機智能化,讓巨頭們趨之若鶩。BAT都入局了在線視頻領域。他們在流量,資本和窗口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網絡巨頭強大的媒體屬性,為電影業電視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同時,互聯網一直距離資本最近,又不缺錢,還有更強的吸引資金的能力。
7. 運營商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誰?
互聯網浪潮中,傳統運營商很難獨善其身。虛擬運營商牌照發放,正在各顯神通,差異化,定制化,增值服務是虛擬運營商的三大法寶,但無論怎么玩,虛擬運營商的根子,還是在傳統運營商。真正讓運營商受到威脅的,并非虛擬運營商,而是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業務。OTT業務增加了運營商管道化的風險。
8. 智能硬件
各種各樣的工具被發明的結果,就是人越來越外部化的過程。國內外互聯網巨頭均已進軍智能硬件市場。
9. 汽車業
易車網和汽車之家兩大巨頭,主要做的都是內容加廣告的生意,真正意義上的線上賣車,并不是主要營收。汽車廠商的集中化,壟斷化,使得汽車電商暫時無法形成一定的突破。汽車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或許會是一個突破口。還有智能汽車,未來勢必會大范圍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傳統互聯網生態正向移動互聯網逐次轉移,移動服務的機會也才剛剛開始。渠道也開始向平臺轉化。所謂平臺,需要四個元素,海量端點,統一運營規則,吸聚和重組。當一個平臺將海量信息重組得更好,被高頻使用時,入口便產生了,比如微信。
滿足需求還是滿足解決方案?
顛覆式創新滿足的是需求,給供給者提出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不是由用戶來提解決方案。這件事的風險在于,要說服用戶摒棄固有的解決方案,如果還需要用戶苦苦學習,用戶的慣性會讓他擯棄這種方式。
當稀缺資源被線下傳統企業掌握后,撼動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好的方式和路徑是合作。
一說起互聯網思維,基因,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免費,基于龐大的用戶量,再慢慢折騰商業模式。其實互聯網思維并不等于免費。如何推廣,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互聯網思維和基因,和收費免費都沒什么關系,關鍵是控制住成本升高的速度,快速鋪貨,快速建立壁壘,這才是核心問題。